第466章 玉米熟了

进入农历八月以后,村子周围的田地里,玉米开始陆续成熟。有些玉米皮已经变白了,它们的茎杆虽然还挺立着,叶子却开始干枯起来。到了夜里,村子里静悄悄的,秋风吹动庄稼的声音就从四面八方传过来,这声音沙沙啦啦的,像有人在小声喳喳,听来有点沙哑,却非常清晰。

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做好准备,要收获庄稼了,也把院子、街道扫得干干净净,再寻找出丢放起来的镰刀、镢头,该修理的修理,一切准备停当。这样一来,每个庄户人都感到一种隐隐的紧张,一种心忙。

张兴五老汉三天两头向地里跑。其实,在这段日子里,也没有多少农活可做,但庄户人只要一走进庄稼地里,看到他们亲手种出的庄稼,心里就觉得踏实和温暖。张兴五把几个白了皮的玉米剥开,看到玉米粒子黄灿灿地透着亮,老汉心里就感到舒服和妥帖。不过,今年的庄稼产量肯定不行,风灾让他们减去了不少收成。

张兴五向庄稼地里跑得这么勤快,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担心有贪小便宜的人偷掰他家的玉米。尤其是村里的一些婆娘们,她们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一早一晚的瞅人不注意,顺手就把几穗玉米棒子塞进随手携带的包里或是自行车筐里,只要不是当场抓住她,谁家的玉米又没有标记,你还不能说什么,只能眼睁睁地吃个哑巴亏。张兴五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是一早一晚地勤转悠着点。他承包的沙滩地被村里收回以后,这四亩口粮地的玉米就更显金贵了。今后盖房、娶亲都需要不少的花销,这一季玉米卖掉后,毛收入差不多能有一千来块钱儿,对庄户人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没过几天,村子周围的庄稼地里,开始人影晃动,都是掰玉米棒子、砍玉米秸的人。站在村头望去,说不上打哪儿就看见镢头的白光耀眼地一闪,也能看见阳光下的那些人,时隐时现出没在玉米丛里,有男人也有女人,女人的头上罩着围巾,在秋日艳阳的照耀下,各种颜色的围巾都显得挺新鲜的,就像刚刚洗过似的。土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运送着收获的庄稼、土杂肥。路面上碾起了一层厚厚的浮土。

张兴五老汉套了牛车,载着家里的劳力永鹏、春明,向自家的玉米地奔去。秋收是庄户人最重要的农活之一,永鹏以及在外边搞装修的弟弟春明放下手里的活儿,回家来跟父亲一起忙着收秋。他们的牛车上带着小镢头、蛇皮袋子等收秋工具。

到了地头,老汉把牛栓牢了,老汉跟春明每个人把住两条垄,在前边掰起了玉米;永鹏紧跟在后边,挥动镢头砍起了棒子秸。随着永鹏手里镢头发出“砰哧、砰哧”的声响,一棵棵秸杆发着脆响被砍倒了,很难说它们是痛苦还是欢欣。当然,它们都已经成熟了,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享受了大半年的风雨阳光,它们是不是很满足呢?砍倒的玉米秸被横放在地里,齐展展地顺成一排。

一片一片的庄稼被砍倒了,庄稼被砍倒时发出咯嚓咯嚓、唰啦唰啦的声响,就仿佛它们在叹息和呻吟。张兴五看着被砍倒的庄稼,叹息着说:“唉,这就是庄稼的命儿,辛辛苦苦长了大半年,这么就砍倒啦!真是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呀!”叹息归叹息,干了一上午的活儿,张兴五觉得浑身无比畅快,他摸出一支烟,点燃,深深地吸上一口——这个时候,抽烟是一种惬意的享受,他贪婪地有滋有味地吮吸着。一边抽烟一边望着收获的庄稼,不断地讲话,讲庄稼,讲村里的事儿,也讲他的一些经历,讲到有趣处,自己首先开心地笑起来。

再过了几天,大部分庄稼已经收完了,丰满的大地就像得了一场病,一下子就瘦下来,田野里望过去,视野显得更为开阔;那些还有没砍倒的庄稼,看过去便一片杂乱,就像一件穿久了的衣裳。

张兴五一家人忙活了三天,玉米秸全部砍倒了,玉米棒子拉回了家,堆满了院子。夜晚,永鹏扯出了一盏电灯,挂在梧桐树枝上,把院子照得通亮,一家人围坐在电灯下,剥起了玉米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