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说话了,他说:“同学们,你们顺利地通过了毕业考试,如今毕业了。小兴代表学校老师,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几年来,在校外活动很多的情况下,你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习成绩,这很不容易,你们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班主任插话:“最后一次考试,两门课,每人都在85分以上”。
校长接着说:“在窑厂干活,你们班去的次数最多,也很卖力。”一位老师对校长耳语什么,校长点点头。“这两年窑厂财务给学校汇来一些钱,修饰校舍后,还剩下一些。经过教务处老师研究决定,给你们每人发10元钱,虽然不多,也是老师的一片心意。”听到校长这番话,同学们热烈地鼓掌,笑声掌声融合在一起。一位老师给他门发钱,每人两张五块的,崭新的票子。有的同学激动得哭起来,校长走向他门,摸摸这个学生的头,又拉拉那个学生的手。他对他门说:“无论考上学校还是没考上学校,都要好好的。你们要常来学校看望老师。”大家都围向校长,围向老师,师生们抱作一团,泣不成声
校长姓李,小兴的记忆里,李校长身材魁梧高大,不过这显然是相对于那时的小兴来说,只是这印象一直根深蒂固,难以磨灭。
对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莫过于教室门口修水泥台的事情。北方农村多数人家都会在房檐下修一道狭长的水泥台,十几厘米高的样子,宽窄不一,长度与房子一致。修建这样的台子主要功能是接收屋檐滴落的雨水,防止雨水对地基的过度冲刷,也能起到一定的美观作用。
李校长决定在他门教室房檐下修这样水泥台,多半也是防止雨水的考虑,当然他门猜测也可能是不久之后会有上面领导来检查,毕竟凭以往的经验可以得知,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必然预示着将有领导前来检查。
水泥台修好之后,必须要等到干硬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当然就必须停放一段时间。当时他门年纪小,普遍个头没长高,腿不够长,迈进迈出很费力气,而且很容易碰坏还没干的水泥台。李校长为了体恤他门这些还没长大的小孩,便用两把长条凳搭了个简易的“桥”。说是桥,不过就是一条长凳横在外面,另外一条长凳倒过来搭上去,另一头刚好伸进教室搭在门槛上。这样他门在“桥”上踩一脚,再一脚顺利地进入教室,绝不会碰到水泥台。
中午的时候,泥瓦匠把那两条用作“桥”的长凳拆下来休息,破坏了这座桥。于是,他门只好涉险而过,虽然都是万分小心,但毕竟腿长有限,难免有人碰到台子的边角。到下午上课的时候,台子边沿已经有了几个小豁口,小的只有手指肚大小,大的也不过酒瓶盖大小相当,距离不等地排列在台子边沿。
下午自习课的时候,李校长怒气冲天地闯进教室,大声喝道:“台子的边儿是谁整掉的?站起来!”那愤怒的摸样,只能用怒发冲冠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