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妙解、导读与分享
- 郭永进 于树泉
- 732字
- 2020-11-21 19:49:03
第十八章
失去道 社会乱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妙解
我们的良心、清净本心就是大道之心。
当良心荒废,才会强调讲仁讲义。(我们的良心,没有二元对立;来到讲仁讲义,已有二元并立产生。)
大道遍行的世界,众生平等、民风憨厚纯朴。社会如果流行世智辩聪、世故圆滑的风气,就会形成勾心斗角、耍诈、虚伪的现象。
大道遍行的社会,人人知恩感恩,父慈子孝,本来就是社会常态。当世风日下到六亲不和,才会强调孝顺慈悲的重要,标榜孝慈模范供学习。
大道遍行的社会,人人凭良心为国、为民服务,没有忠与不忠的问题。当国家昏乱,才需要标榜忠臣良相来供学习。
导读
本章意在强调至高无上的“大道”的重要,但却常常引起人们的误解。
人们困惑不解:难道仁义、智慧不该提倡吗?孝慈、忠臣不该称颂吗?老子为什么似乎在否定这些呢?
对于这些疑问,“妙解”部分已经有了明白的解说。
在老子看来,当“大道”遍行天下的时候,民风淳朴、父慈子孝已是社会常态,因此用不着去刻意强调这些的重要。一旦极力标榜这些时,说明“大道”已经湮没不存了。
老子用这种逆向思维的表达方式来强调“道”的重要,颇有警醒世人的意味。
智慧分享
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等人是楚怀王身边有名的佞臣。在战国铁血大争之际,他们丝毫不以楚国的安危为意,每天以弄权争宠、谗言惑主、设计陷害为事,朝廷上下被搞得乌烟瘴气,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最终“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曾经好端端的楚国急剧衰落,以致郢都被破,祖陵遭焚,兵挫地削,终至灭国。
此时的屈原,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已经遭到罢黜与流放,个人处境极其险恶,但他依然“眷顾楚国,心系怀王”,反复进谏,希望国君能有所醒悟,朝纲能重新振兴。此真可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