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全线“崩溃”的背后(代序)

于树泉 吴 凌


多年来,提起每况愈下的中学生作文,就像提起每战必败的中国足球,社会各界口诛笔伐,舆论诟病此伏彼起,愤怒伴着焦虑,责备杂着忧思,无奈混着失望

为了寻求改变,人们煞费苦心,竭尽努力,在一番番花样翻新的变革中,各种理念与流派应运而生。然而,当形形色色的训练序列、完美精致的技巧方法、包打天下的规矩套路形成之后,当“作文满分妙计”、“快速构思技巧”、“出奇制胜要诀”满天飞的时候,学生作文却江河日下,走到了“中学生作文全线崩溃”(温儒敏语)的今天。

作文之所以“崩溃”,在于人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但又是致命的错误——不再“读破万卷书”,而是舍本逐末,“为作文而作文”。

谁都知道,要一朵花绽开,不能只着眼“花”本身,而需关注花绽开所需的水分、营养、阳光等根本的生存条件。否则,你就是在改变花色、花味、花形、花瓣、花蕊的外在形态上花多大力气、下多大本钱,也无济于事;即便花开了,也是瘦弱的、病态的。可是多年来,我们改变作文现状的努力一直不从“读书”这一根本处入手,而是舍本逐末,致力于技巧、方法、篇章、结构、开头、结尾、变换角度、一材多用的训练,让学生为作文而作文。最终是使尽浑身解数,也只是装扮出苍白、丑陋、僵死的“花”。

虽然“中学生作文全线崩溃”的现状已经让人倍感沉重,但是,我仍想在这句话的后面加上一个“中”字——我以为,中学生作文目前只是处在“全线崩溃之中”,还远没有跌落崩溃的“谷底”。之所以这样说,一是因为这种“崩溃”并非始于今日,至少十年前这种崩溃迹象已经很明显;二是因为这种 “崩溃”也不会终于今日,而是正处在“进行时”。

几乎尽人皆知,要想写好作文,“唯勤读书而多为之”,此外没有别的道路可走。不读书却想写好作文,和蜜蜂不采花粉却想酿蜜一样荒唐。但整个社会却都陷身题海,放弃读书,而去幻想一朝觅得作文秘诀进入通灵妙境。因此,“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的现状一天不改变,学生作文的崩溃趋势就一天不会逆转。

当“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崩溃”的不仅是作文。考试本来是一种较低级的能力,可是,当为了获得这种能力而付出全部精力去“做滥万套题”时,人之所以为人的至为宝贵的精神就会被忽略。如同一个饥肠辘辘的乞丐,当他把全部心思都用于讨得一点残羹冷炙充饥时,便再没有任何“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当前学生作文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大都可以找到精神因素的某种对应:内容的肤浅源于认识的肤浅,内容的空洞源于心灵的空洞,内容的狭窄源于视野的萎缩,内容的“软骨”源于精神的“缺钙”,内容的局促源于心灵的“乏氧”,内容的苍白源于情感的“贫血”,作文中的不着边际不辨东西、不知所以,折射出的是认知的懵懂、心智的昏聩、神思的恍惚……

“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是教育的巨大悲哀。教育的伟大与神圣本来在于可以使生命更美好,可是这一变化,却导致人生视野的一天天萎缩,精神土地的一天天板结,情感田园的一天天荒芜,心灵泉眼的一天天干涸,以致让作为精神动物的人,渐渐变成胸无点墨、头脑空空的“空壳人”,死记硬背、盲目刷题的“机器人”,见解肤浅、视野狭窄的“侏儒人”,目光斜视、钻牛角尖的“偏执人”,情感苍白、心灵沙化的“贫血人”,心乱如麻、神思恍惚的“迷瞪人”,甚至价值观扭曲、心理晦暗的“变态人”。

“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更会严重削弱一个民族的核心竞争力。当今世界,无论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而“读破万卷书”变成“做滥万套题”对人的素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怎么说也是不过分的。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一味的专业训练,只能培养“机器”或者“狗”,而不能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当千百年的人类智慧失去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根脉断流之后,心灵将变成可怕的精神荒漠,长此以往,连“人种都会退化”(资中筠语),何谈形成“核心素养”?

什么时候中学生作文的“全线崩溃”会被点了刹车停一停呢?我以为,当教育正本清源,“做滥万套题” 变回“读破万卷书”时,当“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不只写在“新课标”中,而且成为一种教育现实,一个个中学生因读书而变得精神饱满、意气风发,此时,中学作文就真的有了希望,中国教育就有了希望,中国的前途也就更加光明。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自2010年开始,人大附中的名著阅读活动正式启动。六年来,每届学生人均阅读古今中外名著约30部、近千万字,并写下两三万字的随笔。通过“勤读书而多为之”(欧阳修语),学生在丰富人文积淀、打开文化空间、发展核心素养、获得生命成长的同时,读写能力也获得同步提升,在中、高考中接连取得令人瞩目的好成绩。在此基础上,我们撰写了这本《人大附中中考作文取胜之道》。我们希望藉此告诉社会上为写作问题而痛苦不堪、愁肠百结的老师、学生和家长,多读书、勤积累是写好作文的筑基功夫和不二法门。有了这个基础,再加上适当的写作指导,每个学生都会突破写作的瓶颈,获得应有的成功,而除此之外一切所谓的写作“妙法”“诀窍”,都不过是虚幻诱人却终归虚无的水中月、镜中花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在读书带来写作成功方面,中、高考“双状元”周展平同学的成功经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例证。

2016年高考成绩揭晓后,周展平同学给老师发来了短信:

在老师的带领下,初中阶段我读了《红岩》《茶馆》《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悲惨世界》等几十部中外名著,这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打开了人生的视野,深化了对于世界的认识,把我带到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中。更为重要的是,让我养成了读书与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写下了三四万字的读书笔记与生活随笔。

面对读写要求越来越高的考试改革,如果没有读书和生活积累,我很难在中、高考中分别取得作文满分以及语文总分118分和141分的好成绩;而如果没有这个成绩,就不会成就我的“双状元”梦想。

永远感谢老师的读书引领,这将使我受益终生!

在本书成书的过程中,人大附中语文组的张璇、吕晓懿 、刘成章、许晓颖、解村、周景萍、王烁、艾麟、林琳、胡晓丹等多位老师给予了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2016年10月31日写于时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