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物融合:工业互联网重构数字企业
- 施战备 秦成 张锦存 刘丽兰
- 1606字
- 2020-08-26 18:10:32
前言
近年来,工业领域进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台、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等概念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我相信,工业企业的管理层和业务人员对这点深有体会。这些概念到底如何,能否为我所用,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争得不亦乐乎。所谓公道自有人心在,有些务实的企业渐渐冷静下来,将空谈概念的供应商拒之门外。这值得我们庆幸,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作为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的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企业拨开数字迷雾,立足于企业的核心利益和价值,道出数字化的本质,指明数字化的方向。这也是我写这本书的初心。
本人是机械制造科班出身,浸淫于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已不下20年,对当前制造业现状、面临的困境和机遇还是有所了解的。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让我经历了风风雨雨,见过了太多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成功与失败,也亲身体验到了我国制造业正在历经转型升级的阵痛。很多企业正在面临要不要数字化的两难抉择。说它是抉择,一点也不夸张,甚至有人认为“数字化是找死,不数字化是等死”,反正都是死。我个人认为,当前正处于转型浮躁期,各种概念的狂轰滥炸很容易让困境中的企业将其当成救命稻草或一剂良药,以为包治百病、药到病除。这种概念炒作的最大效果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会让企业变得越来越焦虑,让企业的CIO或IT经理饱受非议,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而CIO或IT经理们却只能望数字化兴叹:从何而来,去向何方?
企业不需要这些云里雾里的概念,它们需要的是一根线,把其中有用的概念串起来,为己所用。而数字化转型就是这根线,它告诉企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就需要什么样的数字技术以及制定什么样的数字战略,将这些技术与产品、业务融合起来,让其发挥真正的价值。
其实,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个新概念。简单地说,利用数字技术改变企业的工作模式或商业模式的过程就可以称为数字化转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面临不同阶段、不同形式的转型。例如,20世纪8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将我们带入了信息化时代,企业纷纷向设计信息化转型;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浪潮推动了企业向管理信息化转型。如今,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波数字技术浪潮正在推动企业向数字化转型。然而,细细数来,真正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却屈指可数。究其原因,在于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简单的IT项目,也不仅仅是设备和系统的数字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是需要企业全力以赴的一项整体战略。
本人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奔走于全国各种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大型会议,也听了很多专家对此的深刻见解,让我受益匪浅。但是,很多见解依然停留在概念层面。真正能够剖析数字化转型,捋清其中的条理脉络,再结合企业战略、产品和业务等阐明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各个业务环节,然后予以重构,形成完整的数字化转型体系的见解却少之又少。所以,我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事一直有个想法,那就是不要继续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要深挖、深挖、再深挖,把我们这20多年来的经验心得以及国内外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可落地操作的数字化转型体系。之前由于工作原因,再加上个人的拖延症,这个想法一直未能落地。反而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成就了这本书,也算是造化弄人吧。我借此机会祝愿大家能够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疫情,再续“中国制造”的辉煌!
本书将为大家条分缕析地解构企业数字化转型,把中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概念掰开来,扯碎了,找到其本质以及内在联系;再从企业的角度介绍如何利用数字化转型将这些概念整合起来,实现数字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形成有机、完整的数字化转型体系,从而推动企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
我希望本书能作为引玉之砖,为正在转型或即将转型的企业高层、CIO、IT经理及业务专家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也欢迎业内有志之士或行业同仁批评指正,共同探讨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道。
少一份浮躁,多一份磨砺。这是我20多年来的从业心得,与君共勉。
施战备
2020年3月1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