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在“学术见解”篇章下已经论述了辨证论治有一定的局限性,辨病论治则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因此,余在临证之际,既讲究辨证论治,又注重辨病论治。具体方法是在西医学诊断的基础上,以专方为主结合辨证用药;或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病与辅助检查,以辨证选方为主,加入辨病用药。以胃脘痛为例,如辨证属肝胃不和,则用夏度衡教授的肝胃百合汤为主方,伴有纳呆、倦怠、便溏等脾虚见症者,则加入白术、茯苓等健脾;如疼痛呈刺痛,舌瘀黯者,则加入生蒲黄等活血化瘀止痛;如为受寒或进食生冷则痛,又觉胃内灼热,属寒热夹杂之证者,则加入高良姜和蒲公英。再根据胃镜或钡餐透视检查结果,如为萎缩性胃炎,则加入白花蛇舌草等药,既能尽快消除症状,改善组织病变,又能降低癌转率;如属溃疡病,则加入三七和白及以加强止血和促进溃疡愈合;如属胃黏膜脱垂,则加入黄芪、枳实和乌梅以升陷降逆等。如对于西医学诊断明确的疾病,则采用专方配合辨证论治进行治疗。以白细胞减少症所致头昏为例,常用三棱补血汤为主方,对伴有心脾两虚或肝气郁结者,配合归脾汤或逍遥散常可收到较好的疗效。在评价疗效时,胃脘痛既看临床症状是否消失,又看胃镜或钡餐检查的结果,如溃疡是否消失,脱垂的黏膜是否恢复等;白细胞减少症则复查血常规看白细胞数是否恢复正常。
毛某,男,30岁,2003年1月29日初诊。诉胃脘胀满不适5个月余,伴恶心、嗳气,时泛清水痰涎,倦怠纳差,大便时结时泄,肠鸣。舌红,少许薄黄苔,脉弦细。证乃肝胃(脾)不和,拟疏肝和胃健脾,方用肝胃百合汤加减:百合、蒲公英各15g,柴胡、乌药、黄芩、当归、白芍、郁金、丹参、川楝子、白芥子、生甘草各10g,嘱暂用10剂。2月9日复诊,诉服药后已不恶心,泛清水减轻,饮食增加。胃镜检查报告: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充血性胃体炎伴胆汁反流,慢性食管贲门口炎。守上方去白芥子,加茯苓、白术各10g,白花蛇舌草15g。并嘱禁烟、酒和辛辣、油腻等不易消化食物。三诊时诉胃胀感已明显减轻,大便已正常。此后宗上方加减服用40余剂,至2003年9月4日复查胃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食管炎,诉精神已明显好转,仅偶有胃脘不适,大便正常。又守方出入30余剂,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004年3月5日复查胃镜为慢性浅表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