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瘫针刀微创治疗与康复(第2版)
- 任旭飞 任月林
- 1352字
- 2021-04-04 04:48:06
第二节 脑瘫症状
一、主要症状
■由于脑瘫患儿脑的器质性损伤而使其病理性原始反射的存在,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正常运动发育,从而产生了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运动障碍 运动能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
◇轻:手、脚动作不灵活或笨拙。
◇重:手不会抓握东西,竖头困难,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爬、不会站立、不会行走、不会正常地咀嚼和吞咽等。
□由于运动障碍的限制,发育期生活实践较少,影响了神经、精神发育。
□异常姿势。
◇在运动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出现各种姿势异常,稳定性差,双拳紧握,双上肢内旋、外展,双下肢内收、交叉,越紧张越严重。
■痉挛型脑瘫
□痉挛型脑瘫占脑瘫的60%~70%。
□表现为肌张力增高,常表现为“折刀”式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
□上肢为屈肌张力增高,即肩关节内收、屈肘、屈腕、拇指内收虎口紧闭、掌指关节背伸、指间关节屈曲,以抓握障碍为主。
■手足徐动型约占脑瘫的20%。
□不自主运动在安静时减少,入睡后消失。
□咀嚼吞咽动作受影响,表现流涎。
□手足徐动型脑瘫智力障碍少见。
□单纯手足徐动型脑瘫腱反射不亢进,巴氏征阴性。
二、伴随症状
■生长发育、营养较正常儿差,重症更明显。
□流涎,吸吮、咀嚼、吞咽困难。
□智力低下。
□多动,情绪不稳。
□孤独倾向。
□癫痫。
□语言障碍 发音不清,或言语发育迟缓。
□听觉障碍 听觉障碍程度从高音到低音障碍不一。
□视觉障碍 多见内斜视、外斜视等眼球协调障碍。其次为近视、远视、弱视、震视、上方视、麻痹等障碍。
□行为障碍 个性较强,固执任性,情感脆弱,情绪波动,善感易怒,不易合群,注意力涣散,兴奋多动,动作单一,自我强迫。
■脑瘫伴有症状
□疼痛影响脑瘫患者正常活动,导致核心肌肉萎缩、无力,症状、体征加重。疼痛的缓解有利于患者进行核心肌肉运动锻炼,促进了运动功能改善。
□神经触激术治疗痛症3~5秒就可见效。神经病变引起症状、体征3~10秒见效,治疗效果提高医者的自信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脑瘫治疗的疗效往往是体位问题。《黄帝内经》中的“合穴”需要在肘、膝屈曲或伸直的体位下取穴,但这一重要的经验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徒手神经触激术也发现体位作为治疗的优势存在,它符合机械性针灸刺激、针刀触激、温度性刺激(艾灸)的治疗原则,同时也符合徒手神经触激、理疗在内的治疗原则。
□提高和改善机体的功能是针刀神经触激术和徒手神经触激术的目标。两者互补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创造出1+1>2的效果。
□针灸、针刀、徒手神经触激治疗是针对病理机制起作用的,如果病因不除,疼痛还会复发。对核心肌肉弱引起的疼痛、矫形,必须提高、增强核心肌肉的肌力和耐力,才能防止疼痛复发。
□神经触激术前必须配合徒手神经触激术,以提高核心肌力量和耐力,且至少需要2个月以上的时间才能使肌力明显提高,然后再解决肌张力问题会更好。
□患者如果肢体有疼痛会妨碍徒手神经触激运动疗法的执行,可用针刀肌肉刺激解除疼痛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徒手与机械神经触激结合应用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明显提高。
□值得提出的是,有些康复机构,针对脑瘫患儿的神经功能失调造成的肢体疼痛,在康复时很少注重患儿的疼痛保护姿势体征。有些顽固的疼痛症状其实质是中枢敏化,是脊髓或脊髓上位伤害性感觉神经元对外周刺激过度兴奋或过度反应的状态。治疗应用神经触激术超限抑制手法,沉疴顿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