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任氏脑瘫针刀微创治疗技术的建立

一、技术界定
■任氏脑瘫针刀微创治疗技术集任殿起、任月林、任旭飞三代人临床经验和潜心研究,是脑瘫治疗和康复的原始创新技术,2009年通过了国家技术成果鉴定,并于2011年获得了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任月林教授也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为该技术持有人。
■任氏脑瘫针刀微创治疗技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充分吸收现代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力学、康复医学研究的技术成果,并结合自身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和设计了三大类别脑瘫针刀微创治疗技术——神经触激术、肌肉刺激术和切割纠畸术,并根据脑瘫的病情和肢体变化情况细分了49种手术方法,以针刀为主要治疗工具,达到抑制或消除肌肉痉挛、改善肌张力和纠正关节畸形的治疗目的。
二、理论创新
■现代医学认为脑瘫是小儿产前、产中或产后,脑组织未发育成熟前,由于宫内感染、缺血缺氧、脑部产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并根据脑实质受损的区域和临床表现,将脑瘫分为痉挛型、徐动型、僵硬型、震颤型、迟缓型、共济失调型和混合型等不同类型,其中痉挛型为脑瘫的主要类型,约占脑瘫患儿的60%~70%。依据其证候表现,中医学将脑瘫归属为“五迟”“五软”“五硬”等范畴。“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五硬”是指头项硬、手硬、足硬、口硬、肌肉硬等。
■任氏脑瘫针刀微创治疗技术的建立是基于任氏家族对脑瘫证候表现的特殊认识。
□认为即便是在CT、MRI、脑电图等检测设备较为普及的今天,我们对脑瘫的治疗仍应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并不是单纯地去考虑脑瘫患者的脑组织的病损情况,而是根据脑瘫的证候表现进行辨证分析,然后采用针刀微创技术的思路和处理方法。
□虽然脑瘫患者的证候表现复杂多样,但主要表现为颜面和肢体肌肉力量的改变,其中肌痉挛和肌张力增加是脑瘫患者外在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机体某一肌肉或肌群长期发生痉挛,痉挛肌肉或痉挛肌群与相互拮抗和协调的肌肉、肌群在肢体生长发育和运动中势必产生力量重新整合,其结果是使肢体关节的运动模式和运动轨迹发生改变;长期的肌痉挛也会使穿行于肌肉筋膜间血管神经受到挤压,使相关肌肉或肌群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细胞的新陈代谢异常,产生质地和形态方面的变化,进而出现肌肉或韧带的挛缩或僵硬;肌痉挛、肌张力增高和肌肉韧带挛缩僵硬的结果是直接引起关节运动轨迹和运动模式发生改变,进而引起各种关节的畸形,是筋伤骨必动的结果。“有诸内必行诸外”,脑瘫其外在主要表现还是肌肉痉挛和肌张力改变所引起的系列力平衡失调问题。
■对于痉挛,目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有腱反射的亢进。高级神经中枢受损或发育不良,受其制约的低级神经中枢出现功能亢进,表现为肌张力升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也就是说高级神经中枢受损后,脊髓内发生了变化,即低级神经中枢的功能被释放,兴奋性增高了,脊髓内反射增强了。因此,痉挛并非是一种周围性现象,而是一种源于脊髓的现象。
■肌张力增高和痉挛都是牵张反射过强的一种表现,其感受器都是肌梭。肌梭是感受机械中牵拉刺激的特殊装置,形态像梭。肌梭的传入纤维有两类:Ⅰ类快传纤维,直径较粗;Ⅱ类慢传纤维,直径较细。
■痉挛的调控可分如下几个层面。
□效应器层面 通过对高尔基腱器和肌梭的破坏及延长肌肉或肌腱,使牵张反射减弱,从而降低肌张力;通过药物部分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或竞争神经递质而降低肌张力;通过对肌纤维持续缓慢的牵伸,延长了软组织,减少了对高尔基腱器和肌梭刺激而降低肌张力等。
□周围神经层面 减少或部分阻断神经的传导,包括传出和传入纤维;减缓神经传导速度等。
□低级神经中枢层面 抑制脊髓突触间的传导。
□高级神经中枢层面 提高高级神经中枢对运动的控制和调节;功能重组和代偿机制;全面提高脑的功能。
■脑瘫患儿常常是痉挛和肌无力并存,随意性运动与非随意性运动并存,代偿性运动与自主运动并存,从而出现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其中痉挛是核心问题。因此,治疗手段上要以减轻或消除肌痉挛、改善肌张力以及松解挛缩变性的肌肉、韧带,恢复或改善肢体力平衡为主要目的。任氏脑瘫针刀微创治疗技术也正是围绕这一新理论去构建其相应的治疗方法,并在临床实践中去检验。
三、病例观察与临床研究
■从1999年7月至2008年8月间,任月林、任旭飞采用神经触激术、肌肉刺激术和切割纠畸术脑瘫针刀微创治疗技术,对110例脑瘫患者进行治疗(均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座谈会诊断分型标准),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对7大类17个项目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发现:脑瘫针刀微创治疗对症状改变最显著的是膝屈曲畸形,它的治愈率达到92%,同时对马蹄足和足内翻畸形的矫正也达到了84%。而腕掌屈畸形、腕背伸畸形的治愈率也达到了80%。相比较效果最差的是膝过伸畸形的矫正,它的治愈率也达到了47%,而它的有效率则是79%。更加有意义的是,通过随访发现几乎每个项目的治愈率和好转率均有提高,证明了脑瘫针刀微创治疗效果可靠,而且远期疗效更加显著。虽然国内外无此类治疗的可比性,但是通过其自身治疗前后对比,获得大量临床数据的支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该技术从治疗的设计、建立与规范,特别是临床疗效显著,都证明了原创的脑瘫针刀微创治疗技术的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开创了脑瘫针刀微创治疗的先河。
四、脑瘫针刀微创治疗机制
■神经触激术
□在高级神经中枢层面的主要治疗机制
◇营养作用:当肌肉失去神经支配时,肌肉同时也失去神经营养,出现肌肉萎缩。反之,高级神经中枢受损,肌肉主动运动减少,强度降低,高级神经中枢亦出现“失用”而营养不良。实施神经触激术时,强烈的兴奋通过锥体束及其他传导束传递到大脑皮质运动区、感觉运动区、运动记忆区和小脑,使这些区域接受大量信息,迫使相应的区域尤其是受损区域高度运作,促进脑细胞营养物质的生成。此作用我们可称之为周围对中枢的“营养作用”。
◇唤醒作用:脊神经触激术超常规、强触激脊神经对脊髓神经亦可造成侵袭作用,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生理反射,致使该神经所支配的肌群受到抑制,从而使肌张力降低,有效地抑制了神经对肌肉的传入冲动,消除或减轻了肌痉挛,对肌紧张起到了松弛作用;侵袭时神经可产生逃避反应,神经逃避的反应信号传入大脑,使大脑在习惯性中觉醒,重新对机体组织进行扫描,以便发现非正常生理现象的存在。此作用我们可称之为“应激作用”。
◇激活作用:神经触激术的强刺激将信息投射到未损伤的脑细胞,可使部分脑细胞被激活、诱导成为多功能细胞,或者众多的未损伤的脑细胞被诱导和激活,成为新的指挥中心,即功能转移。此作用我们可称之为对中枢的“激活作用”。
◇促进作用:神经触激术的强刺激将信息通过传入纤维上传到感觉区、感觉运动区、锥体外系、小脑等区,使各区能同时处理外周传入的信息,使中枢对运动的整合功能(运动的速度、频率、方向、轨迹、力度、肌张力、自动化反应及姿势)增强。此作用我们可称之为对感觉中枢、锥体外系及小脑的“促进作用”。
□在脊髓层面的主要治疗机制
◇激活兴奋性神经细胞的侧支可以激活抑制性的中间神经元,而后者又可反过来抑制主干神经元(返回抑制)。正向性(前馈)抑制则是主干神经元的侧支激活抑制中间神经元,而这些中间神经元又对其后联的主干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
◇情绪激动时、过分紧张或用力时可出现心跳加速、唾液腺分泌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也可出现肌张力升高,不自主运动等运动系统表现,可见运动神经系统与交感神经系统间存在相互影响的通路。通过对交感神经的触激可调整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同时可调整运动神经功能,故对改善患者流涎、吞咽困难、言语表达困难及上肢痉挛等症状有明显疗效。对颈交感神经的触激还可以改善颅脑、头面部及上肢的血液循环,对腰交感神经的触激可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从而产生远期治疗作用。
□神经触激术激发了应激反应,唤醒了休眠的脑细胞,改善了中枢的营养,促进了神经环路的再生重组和功能转移及加强突触间的联系,提高了锥体系、锥体外系、感觉系统、小脑的功能整合,最终提高了高级神经中枢对运动的控制和调节,抑制了低级神经中枢的原始功能,从而使肌张力降低,有效地消除或减轻肌痉挛;对交感神经的触激尚可调整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在脊髓层面,神经触激术可以瞬时解除痉挛,而通过高级神经中枢层面则是从根本上减轻或消除痉挛。简而言之,神经触激术利用了人体自我防御功能和自我修复功能的共同作用,通过外周影响中枢,从根本上减轻或消除痉挛。
□轴索被髓鞘所包裹,有髓鞘的轴索能迅速传递兴奋刺激。神经触激术实际上是触激髓鞘,所以出现触电样感觉。对髓鞘的触激不易损伤神经,加之神经的逃避反应,神经触激术是安全的。神经触激术对减轻或消除痉挛有即时及远期疗效,但对已形成的挛缩则需要通过切割纠畸术去解决;在实施神经触激术之前需对患者进行肢体形态结构、运动模式、痉挛模式、痉挛肌群、痉挛的程度和性质等多方面的评价和分析,科学的评价和分析及术后专业的康复治疗可增强神经触激术的疗效。
■肌肉刺激术
□抑制痉挛 针刀对痉挛肌群持续、间断刺激,大脑接收的是异常传递信号(传入),信息反复逆行传导,大脑传出信号受到干预就可能抑制痉挛的肌群。
□剥离粘连,解除制动
◇针刀剥离肌肉与筋膜、筋膜与筋膜之间的粘连,实质是针刀对肌肉的刺激导致肌肉的收缩,而肌肉收缩时在外观上可以看到整个肌肉或肌纤维的缩短。在整体情况下,骨骼肌是在支配他的躯体传出神经的兴奋冲动的影响下进行收缩的。平时做实验时,往往剥制动物的一根神经,该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的,称复合神经干。将复合神经干置于记录电极上,刺激神经干可以记录到动作电位,称为复合神经干动作电位。随着刺激增强,参与兴奋的纤维越多,动作电位越大。当所有纤维都兴奋后,动作电位达到最大值,肌肉收缩达到了僵硬状态,与停止刺激后的舒张过程共同起到了剥离粘连,解除制动的作用。
◇恢复自发性姿势反射:在痉挛肌肉的肌腹部,采用针刀微创对肌肉强刺激,以增加肌肉收缩和舒张的频率,从而抑制异常姿势反射和运动模式,恢复正常的自发性姿势反射,达到消除或减轻痉挛和局部粘连的治疗作用。
■切割纠畸术
□降低肌张力 针刀微创术对肌腱在四肢关节的附着处进行切割松解,有助于减弱肌肉或肌腱的单元力量,降低肌肉张力,缓解痉挛,防止挛缩和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有助于矫正畸形,平衡肌肉力量,使功能相互协调,稳定不能控制的关节。
□延长肌腱 针刀微创术对挛缩肌腱进行选择性节段性部分切割,既可以减弱肌肉或者肌腱的单元力量,又可以调整动力力线,配合被动牵拉后的固定有助于延长挛缩的肌腱、稳定和矫正关节畸形。
五、技术特点与治疗理念
■整体观念
□脑瘫针刀微创治疗技术的具体应用始终贯穿着中医的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脑瘫针刀微创治疗技术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的健康与外界环境密切相关,这种局部与整体、功能与结构和内外环境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观念即称之为整体观念。
□临床中不仅关注患者肢体形态和活动异常的治疗,还要顾及患者的体质状况、心理状况、家庭状况和其他疾病状况的处理,这些也是整体观念的内容。
■以人为本
□脑瘫患者的治疗大多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这对患者、家属和医者而言既有技术上的考验,又有毅力和精力上的考验,其中医者的精神状况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持续治疗。脑瘫针刀微创治疗技术要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树立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脑瘫针刀微创治疗既要看到其局部的肢体畸形,又要顾及患者整体的健康情况;既要看到患者的“先天”状况,也要看到患者“后天”的功能;强调“以人为本”,将人看做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目中无人”或“目无全人”。始终是“以人为本”,为人体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复条件,而不破坏它们原来的组织结构,以发挥自身的保护功能和生理反射,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这与西医微创手术注重病理改变、采取清除或破坏病变组织有着本质的区别。
■祛邪而不伤正
□中医医道强调扶正祛邪。手术作为祛邪的利器,要运用好就必须懂得祛邪不伤正的道理。
□针刀微创治疗技术是经皮刺入直达需要松解的软组织或关节部位,解除软组织痉挛、挛缩或关节挛缩、僵直、粘连,从而矫正畸形、恢复关节运动或消除局部疾患,属闭合性手术。术后基本上不出血、不损伤神经,是依靠机体的生理反射和自我保护功能发挥作用。
□使得常规治疗脑瘫的部分开放性手术,变为微创手术,解决了一些开放性手术也难以解决的病症,克服了开放性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后遗症多的不足。
■西医外科的微创手术与针刀微创手术
□西医微创外科手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借助于微电子学、光学的影像技术,实时成像,三维结构重建技术,计算机信息处理。它的内涵是影像直视下的介入,微创外科是外科学者的追求境界,他们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克服小切口与显露不充分的矛盾。
□西医微创外科是以西方形象思维为基础,操作靠的是影像介入或小切口直视下定位以“替代重建”为目的。
□微创外科手术经历了“小切口”“腔镜”等,最终朝着影像下介入治疗运作。手术难免出现病变组织摘除不足或破坏过多,出现“矫正不足”或“矫枉过正”的现象。
□西医微创手术由大到小,由小到微,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思维模式和针刀医学是完全不同的。
□知病知不病,称之为“去伪存真”。人们对痉挛功能亢进的“病理”反应,往往视之为消极的病理破坏,视之为治疗的对抗压制对象。当肌肉痉挛完全消除后,肌力不足的情况就充分暴露,对脑瘫患者日后康复更加不利。
□针刀微创是用“针刀”这种微小创伤的手术器械经皮作用于机体,“不是祛除什么而是改变什么”——目的是调整力的失衡达到新的平衡。这也是针刀微创的内涵或定义。
□针刀微创治疗脑瘫技术与微创外科手术既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又不是一个运行轨迹,各自按照自己的基础理论运行。
□微创外科切口小,损伤小,副作用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而微创针刀盲视难见一斑。
□脑瘫针刀微创治疗手术入路靠的是体表定位,靠的是骨骼或肌肉突起的标志,依靠神经受到触激后超限抑制,使积聚的能量得以释放从而抑制痉挛。
□轻微触激有激活、调动、调整作用,使不足的能量得到补充,发挥双向调节作用,恢复动、静态力学相对平衡。
□对身体存在的痉挛,西医常用直接对抗或补充替代治疗,而我们认为痉挛与某些内源性神经递质(如多巴胺类)不足有关,采用针刀微创治疗对相应部位进行神经触激,受抑制的神经递质得以释放、补偿,痉挛即可消除。这个作用就不是替代疗法的作用,不必用外源性神经递质调整自身的能力,反而机体受刺激后引起内源性神经递质含量增高,即可解除相应的痉挛症状,这种解痉机制就是针刀微创治疗脑瘫的核心原理。
□针刀微创治疗建立在东方抽象思维基础之上,崇尚“中庸”“和谐”的文化理念,倡导“以人为本”“祛邪不伤正”的治疗思想,以“针”的形式刺入肌肤,然后又发挥刀在体内的切割松解作用,以激发人体自身的防御保护能力、调节修复能力以纠正人体的动态平衡失调,以达到“自然重建”为目的。“手术+艺术”,展示人体之美妙。
□针刀微创治疗脑瘫技术能够矫正畸形,改善机体动、静态平衡,从对抗医学上升为生态医学,从生物学框架解脱上升为人类医学,从疾病医学上升为健康医学。
□脑瘫针刀微创治疗技术是以中医的基础理论、思维模式,结合现代医学大体解剖学、断层解剖学、体表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及影像诊断学、应激医学、正常人体运动学、康复医学、脑电图、心电图、肌电图、超声、核素、实验诊断学、临床诊断学选择适应证及操作技巧达到治疗目的。即便施术在表浅部位发挥刀的切割作用时,同样具有针的改善血运、增加循环代谢,调整动、静态平衡失调之治疗作用。拜因豪尔等早在1970年就指出:医学的发展具有质的飞跃,其主要标志在于调节机制和防卫机制的活动原则有所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