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
-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 4014字
- 2021-04-01 08:36:32
第六节 尿 崩 症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DI)系因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即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分泌缺乏或肾脏对该激素反应低落而使大量低渗尿液排出,以致出现的以多饮、多尿、烦渴等症状为主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常见有4种类型多尿综合征:即原发性烦渴症、妊娠期DI、肾性DI和下丘脑性尿崩症(中枢性DI),后者病变位于下丘脑-神经垂体,是临床上最重要的类型,如无特指,通常所称尿崩症即指下丘脑性DI。采用禁水-加压素联合试验可确立DI诊断,测定禁饮后血浆加压素水平及对所注射的加压素或其类似物的疗效是诊断DI的金标准。
【治疗原则】
合理治疗取决于病因、ADH缺乏程度以及机体对ADH的敏感性。治疗主要目标是减轻多尿和口渴,把必需摄入水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使患者维持比较正常的生活方式。对引起中枢性DI的病因要予以相应治疗,可改善预后并有可能缓解尿崩症状。
1. 药物治疗应采用个体化原则,治疗方案简便易行,使患者易于掌握。
2. 由于DI具有相对良性的经过,故在确定治疗方案时须首先考虑用药的安全性,避免过度治疗所致低钠血症等不利后果。
3. 妊娠患者只能采用去氨加压素作为唯一的治疗用药。
4. DI患者需适度低盐饮食,避免高渗饮料,戒烟戒酒,忌饮浓茶,身边随时备有饮用水,口渴时少量多次饮用。
5. 对渴感丧失或危重患者须加强监护,注意液体和渗透压平衡,防止脱水。
【药物的应用】
1. 下丘脑性DI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加压素类制剂、吲哚美辛(茚甲新、消炎痛)、氯磺丙脲和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阿米洛利、吲达帕胺)等。
(1)L-精氨酸加压素:
L-精氨酸加压素(L-Arginine vasopressin)是人天然神经内分泌激素,在正常情况下,血浆渗透压1%的变化即可引起垂体后叶加压素释放的快速增减,因而体内血浆渗透压变化幅度很小。加压素通过与肾集合管主细胞上的V2受体相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从而刺激蛋白激酶A,使水通道蛋白2插入到管腔膜上,水得以从集合管进入高渗的内髓质,使尿浓缩。血浆基础加压素浓度为0.5~2.0pg/ml,其体内半衰期仅约15分钟。
剂型、剂量与应用:加压素有多种剂型,但均不适用于妊娠患者。
1)水剂加压素:皮下注射,每次5~10U,每6~8小时1次。本品作用快,但疗效持续时间短暂,因此,常用于神志不清的继发于脑外伤或神经外科术后起病尿崩症患者的最初治疗,可用于识别神经垂体功能的恢复。
2)加压素粉剂:系鼻腔喷雾剂,吸入量每次20~40mg,每日3~4次,每次给药抗利尿作用持续4~6小时。
3)鞣酸加压素:即长效尿崩停,系鞣酸加压素油性制剂,100mg/5ml(每毫升含5U),本品为长效制剂,供深部肌内注射。剂量从每次0.1ml开始,根据疗效和耐受性逐步增加到每次0.3~0.6ml,3~7天注射一次,注射间隔时间需根据疗效持续时间来确定。为防止药物累积作用而引发水中毒,须等上一次注射药物的抗利尿作用基本消失后方可再次给药。
注意事项:在使用加压素时,应防止患者因持续用药合并输液而发生水中毒。呼吸道感染或过敏性鼻炎者由于鼻腔黏膜水肿,对加压素粉剂吸收减少,应改注射剂或换用去氨加压素。鞣酸加压素注射前应充分混匀,本品比其他制剂更易引起水潴留,故心衰、冠心病、哮喘和慢性肾衰患者禁忌使用。
(2)去氨加压素:
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即1-(3-巯基丙酸)-8-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或1-脱氨-8-右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DDAVP),系一人工合成的加压素类似物。适于中枢性DI,也是妊娠患者唯一的DI治疗药物。抗利尿作用机制与血管加压素相同。去氨加压素与精氨酸加压素分子结构的不同之处是以同分异构体D-精氨酸取代第8位的L-精氨酸,这一改变可显著减少加压素的缩血管活性;另一变化是移除1-半胱氨酸的氨基,该变化则延长了半衰期。上述2处结构变化使药物抗利尿特异性比天然L-精氨酸加压素增加了约2000倍。
剂型剂量:可供选择的剂型包括去氨加压素片剂(0.1、0.2mg/片)、鼻内喷雾剂(0.25mg/2.5ml)和注射剂(4μg/ml,2ml/支)。
由于药物作用时间的个体差异较大,须在用药前确定在特定剂量下的有效作用时间。具体方法是先停用以往治疗药物以排除干扰,给患者某一剂量的去氨加压素,允许患者随意进水,根据患者排尿时间和尿量(如果可能应根据渗透压)确定在该剂量下的有效作用时间。大致起效时间为服药后1~2小时,总体上药效维持时间为6~18小时。通常,小儿应由25~50μg起、成人可由50~100μg起,每晚或每日2次服用,渐增至有效剂量,见效后可逐渐减至有效维持量。成人最大剂量不超过片剂0.2mg口服,一日2次;鼻内喷雾20μg连续2次喷鼻,一日2次。注射剂型很少应用,在并发症或过敏等特殊状况下,可给0.5~2.0μg每次皮下注射,亦可肌注或静注。胃肠外途径给药强度是鼻腔喷雾给药的5~20倍。
注意事项:
1)低钠血症是去氨加压素治疗的罕见并发症,通常仅见于患者同时服用利尿剂又摄入足量水分情况下。
2)婴儿尿崩症的治疗方案需由专家制定。婴儿用口服或鼻喷去氨加压素治疗容易产生血钠水平的剧烈变动,可予去氨加压素皮下注射,或用噻嗪类利尿剂治疗。
3)老年人肾脏浓缩功能和水负荷排泄能力均有减退,因此老年人用本品时要注意避免低钠血症。
4)下丘脑-垂体手术或外伤后DI患者如果是处于昏迷状态下,可将本药加入晶体液中,小剂量持续静滴,剂量为0.25~2.7mU/(kg·h),同时须密切监测血钠水平。一旦发生低钠血症须根据病情进行处理。
5)对非症状性低钠血症只需减少本药剂量并适当限制液体摄入即可。
6)对症状性低钠血症患者需要立即暂停去氨加压素;水潴留严重者应给予呋塞米利尿,病情缓解后再重新调整去氨加压素剂量。
7)吲哚美辛有增加患者对去氨加压素反应强度的可能,某些已知可促进ADH释放的物质,如三环抗抑郁药、氯磺丙脲和卡马西平等均有抗利尿作用,合并应用上述药物会增加水潴留发生风险。
(3)其他口服药物:
可用于中枢性尿崩症的其他口服药较多,包括氯贝丁酯(安妥明,clofibrate)、吲哚美辛(消炎痛,indomethacin)、噻嗪利尿剂(thiazide diuretics)、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阿米洛利(amiloride)、吲达帕胺(indapamide)等,其中卡马西平和氯贝丁酯一般不推荐使用,氯磺丙脲中国市场上无供货。
1)噻嗪类利尿剂:本药的抗利尿作用是因其可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近端肾小管钠和水重吸收减少,汇集到集合管的液量减少,从而使尿量减少。噻嗪类利尿剂对肾性尿崩症也有效。噻嗪类利尿剂可增加水通道蛋白2,这是独立于加压素之外的作用,所有噻嗪类利尿剂都具有类似作用。氢氯噻嗪为中效利尿剂,常用量成人每次口服25mg,每日3次,儿童2mg/(kg·d)。
2)卡马西平:系抗癫痫药,亦能促进ADH的释放,并增强ADH对肾小管的作用,从而发挥抗利尿作用,适用于部分性中枢性DI。常用量每次口服0.1~0.2g,每日2~3次。不良反应有头痛、眩晕、恶心、食欲不振、乏力、皮疹、肝功能受损和白细胞减少等。
3)吲达帕胺:系利尿类降压药,其抗利尿作用机制类似于氢氯噻嗪,常用量为每次2.5~5mg,每日1~2次。
由于中枢性DI的治疗药物较多,应尽量选择副作用较小、疗效较好的药物,条件允许时应首选去氨加压素,无法获得或条件不允许时也可选择其他加压素类制剂,不完全性DI可选择其他口服药物治疗。
注意事项:在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时,为防止低血钾可同时予补钾或合并应用保钾利尿剂。因卡马西平不良反应多,一般不推荐使用,但对脑损伤后合并有癫痫发作者,可选用之,既能控制癫痫发作,也有治疗尿崩症的作用。在吲达帕胺用药期间亦应注意监测血钾水平。
2. 原发性烦渴症的药物治疗
原发性烦渴症可由多种原因包括器质性疾病、药物、精神因素等所引起,亦可无任何诱因可循。本症通常较难治疗,普萘洛尔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可能对部分患者有效,也有人报道乙酰唑胺对本病治疗有效,但具体用药方案均需进一步临床试验予以确认。
3. 妊娠期尿崩症的药物治疗
妊娠相关性DI系因半胱氨酸氨基肽酶(催产素酶)活性异常增强所致,或在已有ADH分泌或作用潜在异常者、于妊娠阶段由于ADH代谢清除增快所激发。去氨加压素仅保留了赖氨酸加压素或精氨酸加压素2%~25%的催产活性,对子宫的催产素受体刺激性最弱,可用于妊娠患者。去氨加压素也不会被妊娠期催产素酶所降解,对母婴均安全,是妊娠期DI患者唯一可用的治疗药物。治疗目标是缓解患者渴感并使血钠维持于妊娠时常见的正常低限水平。剂量及用药间隔时间均需采用个体化原则,详见“下丘脑性DI的药物治疗”。
4. 肾性尿崩症的药物治疗
肾性尿崩症(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NDI)系因肾脏对ADH反应低落所致。先天性NDI由V2受体或水通道蛋白2基因突变所引起,获得性NDI可由多种慢性肾脏疾病、肾梗死、浸润性疾病、低血钾、高血钙、长期应用锂剂或应用抗生素、抗肿瘤药等所引起。
保证水的充分摄入非常重要,而加压素治疗一般均无效。治疗的首要目标是缓解症状性多尿,可通过低钠膳食(氯化钠应控制在0.5~1.0g/d)和噻嗪类利尿剂来实现。噻嗪类利尿剂可通过缩减细胞外液容量、降低GFR、近端肾小管钠和水的重吸收,减少输送至集合管中的液量,从而使尿量减少。噻嗪类利尿剂还具有增加血管加压素水通道蛋白2的作用。通常选择氢氯噻嗪,成人常用剂量为每次25~50mg,每日3次口服,儿童2mg/ (kg·d)。有报道应用环氧酶2抑制剂可减少水的丢失,但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尚有待证明。
药物性NDI应首先停用相关药物。持续性NDI可用氢氯噻嗪和阿米洛利联合治疗。阿米洛利可阻断集合管腔细胞膜上的钠通道,抑制锂的重吸收,故对锂剂所致NDI具有独特的优势。氢氯噻嗪用法、用量同前。阿米洛利5mg/片,常用剂量成人为10~20mg/d,儿童为0.25mg/(kg·d),分2次口服。某些药物性NDI患者对去氨加压素治疗可能具有部分疗效,在氢氯噻嗪和阿米洛利联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试用大剂量去氨加压素治疗。
参考文献
1. Robinson AG,Verbalis JG. Diabetes insipidus. Curr Ther Endocrinol Metab,1997,6:1-7.
2. Rivkees SA,Dunbar N,Wilson TA. The management of 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 in infancy:desmopressin,low renal solute load formula,thiazide diuretics. J Pediatr Endocrinol Metab,2007,20:459-469.
3. Ralston C,Butt W. Continuous vasopressin replacement in diabetes insipidus. Arch Dis Child,1990,65:896-897.
4. Robinson AG,Verbalis JG. Posterior pituitary//Melmed S,Polonsky KS,Larsen PR,et al. 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 12th ed. Elsevier Saunders,2011:291-323.
5. Robben JH,Knoers NV,Deen PM. Cell biological aspects of the vasopressin type-2 receptor and aquaporin 2 water channel in 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 Am J Physiol Renal Physiol,2006,291:F257-F270.
6. Kamath C,Govindan J,Premawardhana AD,et al. Nephrogenic diabetes insipidus partially responsive to oral desmopressin in a subject with lithium-induced multiple endocrinopathy. Clin Med,2013,13:40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