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心血管重症相关的特殊影像及检查
第1节 超声心动图和血管超声
一、超声心动图
1.床旁超声的概念
(1)在床边进行超声检查,设备可以是掌上超声、便携式超声、小型台式超声,也可以把大型超声设备推至床边。
(2)即时超声的概念:即时超声(point of care ultrasound,POCUS)的概念,早在2011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发文章提出,并在2014年再次刊文强调临床医师及麻醉医师应该掌握这门技能,POCUS不同于超声科医师所掌握的技能,其具有床旁、即时的特点,尤其适用于紧急临床状况下,号称临床医师的“可视化听诊器”。
2.开展床旁超声的意义
急诊床旁超声不是超声科传统超声的简单模仿,而是急诊医师运用其独有的临床思维模式,借助超声影像技术,选择性地针对急危重症的快速评估,指导早期诊断和干预,是传统超声的补充和延伸。
3.床旁超声的适用范围
①患者行动不便,卧床,需要了解病情变化的;②重症监护室的患者:③介入导管室及手术室患者,需要术前再评估、术中监测。
4.床旁超声心动图 (1)床旁超声心动图的常见适应证
1)卧床患者;
2)心衰患者;
3)循环不稳定患者;
4)术后患者留观期;
5)心包积液及胸腔积液的定量及定位;
6)发热患者,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
(2)床旁超声心动图的声窗部位及常用切面 1)胸骨旁:
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胸骨旁大动脉短轴;二尖瓣口水平左室短轴切面;乳头肌水平左室短轴切面;心尖水平左室短轴。
2)心尖部:
心尖四腔心切面;心尖二腔心切面;心尖三腔心切面。
3)胸骨上窝:
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左肺动脉导管切面。
4)剑突下:
四腔心切面;双房切面;左室短轴右室流出道肺动脉长轴。
(3)床旁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及优势:
是心脏急重症工作中病情判断的重要手段,广泛应用于急诊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在急性胸痛中诊断及鉴别诊断,鉴别主动脉夹层、急性冠脉综合征、胸膜炎、急性心包炎、主动脉窦瘤破裂、张力性气胸;
2)在急性左心衰病因诊断中,鉴别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急性心梗后并发症及爆发性心肌炎;
3)在右心衰病因诊断中,鉴别急性肺栓塞、限制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右室心肌梗死、三尖瓣下移畸形、三尖瓣脱垂及肺动脉高压;
4)在心包积液诊断中,诊断及鉴别介入术后反应、外科术后、夹层破裂前兆、心梗后心脏破裂、急性心包炎;
5)介入及外科术后随访;
6)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急性左心衰、肺源性心脏病;
7)外科术后容量控制:低血压、血色素下降、心功能;
8)CPR评估;
9)急性心梗后并发症评估:急性左心衰、急性乳头肌功能不全、室间隔穿孔、心脏破裂。
(4)急诊中常见疾病的超声影像表现
1)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内飘动内膜片、真假腔、主动脉壁局部新月形增厚,主动脉扩张、主动脉内异常回声。
2)急性冠脉综合征:室壁节段性运动减低或可能并发的乳头肌功能不全。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情况:室壁运动不同步/不协调,运动幅度减低(收缩期室壁增厚率<30%,心内膜运动≤5mm)、消失(心内膜运动≤2mm)、矛盾运动、正常运动。
3)急性肺栓塞:急性右心扩大,三尖瓣反流、肺动脉压增高,右室扩大,室间隔平直,左室收缩期呈D型。
4)急性心包炎。
5)心包积液及填塞:定量及穿刺定位。
6)主动脉窦瘤破裂:主动脉窦与周边结构交通,持续性分流。
7)瓣膜赘生物:部位、数量、大小、穿孔、瓣膜毁损程度。
8)评价左室收缩功能:目测心功能:左室短轴向心运动,径线缩小,内径变化率>50%,甚至排空,提示左室高动力状态;内径变化率10%~25%,室壁增厚率30%~50%,提示左室收缩功能中度减低;内径变化率<10%,室壁增厚率<30%,提示左室收缩功能重度减低;M型超声:可以快速测量左室EF;双平面辛普森法测量左室EF,LVEF<50%,提示左室收缩功能减低。
9)左室容量评估:下腔静脉较瘪,二尖瓣乳头肌“亲吻征”提示左室容量不足,见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10)各种休克的超声影像特点
低血容量休克:心脏收缩增强,心腔变小;下腔静脉、颈静脉塌陷;血管超声可发现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心源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可以出现在心肌病晚期、心肌梗死或者急性瓣膜衰竭的患者中。其典型的超声表现包括:心脏收缩减弱,心室腔扩大,下腔静脉、颈静脉扩张;可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
梗阻性休克:通常由心脏压塞、张力性气胸或肺动脉栓塞导致。其典型超声特点包括:心脏收缩增强;中-大量心包积液,心脏压塞;右室壁塌陷;心脏血栓;下腔静脉、颈静脉扩张;肺滑行征消失(气胸)。
分布性休克:分布性休克是由于血管系统扩张,以致有效血容量不足以维持终末器官灌注。其典型范例是脓毒症休克。除此之外,还包括神经源性休克(脊髓损伤导致)、过敏性休克。其典型超声特点包括:心脏收缩亢进(脓毒症早期)或减弱(脓毒症晚期);下腔静脉正常或变窄(脓毒症早期);可出现胸腔积液和(或)腹腔积液。
11)心肺复苏:直接显示有无心脏运动,判断心搏骤停。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自主循环恢复的识别可以评估心肺复苏的效果和预后,可以早期识别引起心脏骤停的可治疗的可逆性原因,包括心脏压塞、低血容量、气胸、栓塞(肺栓塞)等,为早期纠正这些病因争取时机。
12)为急性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帮助。
13)围术期主要运用于两方面,一方面为引导穿刺,包括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动静脉血管穿刺、组织(心包积液、腹腔积液、胸腔积液等)穿刺引流等。另一重要方面是围术期机体状态的实时监测,包括循环监测、呼吸功能的监测等。通过超声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同时通过超声监测结果反馈干预的治疗效果;评价膈肌功能。
14)超声引导定位的中心静脉置管及动静脉穿刺。
15)胸腔和腹腔积液的监测: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的阳性率较高,常在85%以上,诊断心血管疾病准确率也较高,检查用时及诊断用时相对较少,利于急性心血管疾病的快速诊断与早期干预治疗。床旁超声心动图为急危重症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便捷、及时、安全、可靠的信息,也是监测病情变化、判断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工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6)人工心肺支持的监测和评估,包括心室辅助装置、体外膜肺氧合。
二、颈部血管超声
1.概念
颈部血管超声包括颈动脉、椎动脉、颈内静脉、椎静脉的血管超声检查。
2.适应证 (1)颈动脉及椎动脉超声检查适应证
1)合并脑血管病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的患者;合并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黑矇等神经症状的患者;颈部血管杂音或合并心脏杂音的患者或计划接受心血管手术的患者;
2)既往发现颈动脉狭窄病变者;
3)颈部介入操作史,颈部搏动性包块;
4)主动脉夹层的患者;
5)大动脉炎患者。
(2)颈内静脉超声检查适应证
1)颈内静脉置管患者;
2)颈部血管杂音。
3.操作手法 (1)颈动脉检查手法
1)颈部横切,由锁骨上窝向上连续滑行扫查,显示颈动脉、颈静脉短轴截面,可以观察血管内中膜层次变化及血管腔内回声情况;
2)颈部纵切,沿血管长轴,可由内向外侧滑,显示颈动脉内径最大直径,近场及远场管壁平行,启动多普勒,可以显示腔内血流状态并矫正角度,进行流速及阻力指数的测量;
3)对颈动脉近心段及远段线阵探头观察不满意,或颈部组织较厚的,可以使用凸阵或相控阵探头探查,补充血流信息。
(2)椎动脉检查手法
1)颈动脉长轴基础上,向外侧滑动探头,一般可显示椎间隙声像图,椎体回声强,椎间隙可见椎静脉、椎动脉平行排列,椎静脉在前,多普勒有助于识别;
2)椎动脉颅内部分可由枕骨大孔处探查,采用相控阵探头;
3)逆行向下可追溯椎动脉起始段及锁骨下动脉。
4.意义
(1)了解颈动脉是否存在动脉硬化及血管狭窄或闭塞;
(2)椎动脉有无狭窄或闭塞;
(3)颈静脉有无血栓、静脉置管血栓;
(4)夹层是否累及颈动脉;
(5)颈部血管杂音属性:血管狭窄或动静脉瘘,动脉瘤;
(6)是否存在椎动脉窃血。
5.注意事项
(1)操作轻柔,避免压迫;
(2)尽量清晰显示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远端。
三、外周四肢动脉及静脉超声
1.概念 (1)外周四肢动脉:
上肢动脉包括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尺动脉、桡动脉。下肢动脉包括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腓干、胫后动脉、足背动脉。
(2)外周四肢静脉:
上肢静脉包括锁骨下静脉、腋静脉、肱静脉、肘静脉、尺静脉、桡静脉、贵要静脉及头静脉。下肢静脉包括股静脉、腘静脉、胫前静脉、胫后静脉、大隐静脉及小腿肌间静脉。
2.适应证
(1)四肢的肿胀、疼痛;
(2)血管穿刺介入手术术后出现局部疼痛加剧、血管杂音、包块、搏动性包块、皮肤瘀斑或无脉;
(3)可疑肺栓塞患者;
(4)间歇性跛行患者;
(5)糖尿病患者;
(6)双上肢血压不对称、脉弱患者;
(7)起搏器植入、深静脉置管、PICC置管患者。
3.操作手法
(1)动脉检查讲究追根溯源,由近到远,或逆行由末端到近心段,横切及纵切扫查,注意管壁及血流频谱变化;
(2)静脉检查采用间断按压探头,探头加压管腔消失,解除压力管腔回复。挤压远端血管,近端回心血量增加;直立位或屏气动作,下肢静脉血管充盈,静脉瓣关闭,反之解除压力,静脉回流增加。
4.意义
(1)可以诊断动脉硬化及程度,有无狭窄;
(2)诊断动脉内血栓、闭塞及侧支情况;
(3)诊断静脉内血栓及闭塞后再通情况;
(4)评价静脉瓣功能;
(5)穿刺并发症: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6)监测引导动静脉瘘及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局部压迫或注入凝血酶。
5.注意事项
(1)血管检查动作要轻柔,压力过大动脉壁也可压瘪;
(2)高度怀疑静脉内新鲜血栓的,尽量避免压迫。
四、肾动脉超声
1.概念
评价肾动脉有无狭窄、肾内血流分布情况及移植肾评估。
2.适应证
(1)高血压患者排除肾血管性高血压;
(2)肾动脉狭窄;
(3)肾动脉病变治疗效果评价;
(4)移植肾评估。
3.手法 (1)腹主动脉评价:
纵切评价腹主动脉结构,测量血流频谱流速;
(2)肾动脉肾外段血管评价:
腹正中横切显示肾动脉主干及开口,冠状面横切或肋缘下横切扫查。
4.意义
(1)排除肾血管性高血压;
(2)肾动脉狭窄疗效评估;
(3)休克或低血压状态下肾灌注情况的评估;
(4)移植肾的灌注,是否排异反应;
(5)肾动静脉瘘诊断。
五、腹部大血管超声
(江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