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领域绿色发展报告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也是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之一。2018年,四川省交通运输领域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优化运输结构,强化污染监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方位推进绿色交通不断发展

四川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工作,成立了“三大战役”污染防治及绿色交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专项方案,并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内容予以重点部署,强力推进落实,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细化措施清单,确保工作落实见效。

(二)强化顶层设计,绿色交通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本领域加强绿色交通战略谋划和绿色交通重大政策储备,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指导性。相关部门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全面加强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方案》《交通运输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及绿色交通发展2018年度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四川省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循环利用推广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专项方案,编制了《四川省汽车维修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实施方案》《普通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实施指南》(DB51/2511-2018)《ACMP温拌改性沥青应用技术》(DB51/T25122018)等行业技术标准。

(三)持续实施攻坚,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更趋完善

本领域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和“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重大战略部署,立足全省综合交通发展实际,研究编制《综合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五大经济区交通运输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加快完善高品质的快速交通网、高效率的普通干线网、广覆盖的基础交通网,高速公路为骨架的三级路网体系初具规模,路网规模、质量、效率显著提高。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高速公路建成总里程达7238千米,建成和在建总里程突破1万千米,实现所有市(州)政府所在地通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建成总里程达33.2万千米,基本实现市(州)至县通二级(三州三级)及以上公路;通航河流176条,通航水库湖泊147个,通航里程10540千米。

(四)强化转型升级,公路水路运输效率持续提升

一是提升公路运输效率。①持续推进货运结构优化,重点引导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公+铁、公+水和公+铁+空等联运方式转变,成功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3个。扎实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单车运输成本降低10%。成立全省接驳运输联盟,在231条长途客运线路、805辆客运班车上试点推进接驳运输。②实施公交优先战略,21个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均发展公共交通,183个县(市、区)中的172个发展了城市公共交通。③实现全路网移动支付全覆盖,ETC用户突破390万。在全国率先完成取消省界收费站试点,实现川渝之间10个高速公路通道“自由流”通行。④推进城市共同配送试点,成都市已有1800余辆(其中新能源纯电动货车超过600辆)纳入试点。全省已发展天然气营运汽车6.88万辆,已发展新能源营运汽车6140辆。

二是加快水路运输绿色发展。相关部门积极指导各市(州)人民政府完成《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设施建设方案》编制工作并明确年度建设任务。截至2018年年底,泸州、宜宾、乐山、自贡、内江、广元、攀枝花、眉山、广安、资阳、南充、遂宁、绵阳13个市已经完成了方案的编制工作并由市政府印发实施。相关部门积极引导船舶加装防污染设备。截至2018年年底,在用主机功率22千瓦以上船舶油水分离器配备率100%, 22千瓦以下的船舶均按要求配备了垃圾桶和污油桶。无法加装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船舶采取船上打包收集、岸上统一回收,停用厕所、厨房等方式,避免生活污水直排入江。积极推广新能源船舶,组织研究设计并试建30客位钛酸锂电池作为船舶动力推进装置的旅游船舶,在乐山试点推广新能源旅游示范船型。

(五)强化严抓强管,绿色交通建养环保措施全面落实

一是加速新旧动能转换。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高清洁能源及新能源消费比重。截至2018年年底,全省共计淘汰营运“黄标车”3743辆,174艘客船和206辆营运车辆退出公路水运营运市场,拆解老旧船舶483艘。发展天然气营运汽车6.88万辆,新能源营运汽车6140辆,1000载重吨以上标准船舶15艘,全省新增及更换公交车中,新能源公交车所占比例超过25%。相关部门积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沪蓉、蓉遵等高速公路沿线11对服务区建设了充电站;在成德南、成自泸、绵遂绵阳段、成名等高速公路沿线9对服务区建设了L-CNG加气站,为节能汽车城际出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泸州港、南充港6个泊位建成岸电系统11套,为靠岸船舶提供电力支撑。

二是抓好汽修行业污染防治。相关部门积极推进汽修行业VOCs治理。提升汽车维修行业喷烤漆设施技术和工艺水平,推进油性漆改用水性漆工作,坚决取缔露天和敞开式汽修喷涂作业。目前,全省5605家从事汽车喷烤漆作业的维修企业正按工作计划对喷烤漆房进行升级改造,全省481家汽车维修企业已推广使用水性漆。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全省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维修管理人员和部分汽车维修企业人员共300余人次,对汽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烤漆房光氧催化环保处理技术、I/M制度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培训,进一步强化汽车维修行业污染防治。相关部门联合环境保护部门对全省机动车维修行业存在的危险废物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进行全面排查,督促企业认真落实危险废物管理的各项法规标准,持续提升机动车维修行业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水平;在维修企业质量信誉考核评分标准中,将环境保护的分值占比由12%提高到20%,提升环境保护措施在质量信誉考核中的权重。

三是严控港口、船舶污染。相关部门积极督促港口企业对生活污水、固体污染物、港口码头扬尘及噪声采取防护处理措施,确保清洁、清净作业,完成长江干线(宜宾合江门—泸州合江县)88座非法码头整治。启动省内金沙江、岷江、嘉陵江、渠江、涪江、沱江等其他主要通航河流非法码头整治,整治工作将于2020年6月前全面完成。严格航行于岷江、嘉陵江等主要江河运输船舶船舶垃圾管理计划审核,严禁内河单壳化学品船舶和600载重吨以上的单壳油船进入岷江、嘉陵江。2018年,全省共组织开展水运行业环保督查49次。

四是加强建设工地扬尘治理。相关部门积极督促建设单位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做好规范弃土、及时清理弃渣工作;落实洒水、覆盖、围栏等防护措施,减少公路扬尘;通过绿化隔离,施工围栏等工程措施减少噪声污染;统一收集生产废料、集中堆放,采取环保利用或无害化措施,达到环保要求;统筹布设公路施工临时便道、驻地、预制场、拌和站等,加强资源有效利用,减少重复建设;严格控制扬尘、噪音、有害气体、石油等物质对大气的污染;注重植被及耕植土的保护利用,尽量减少对公路沿线植被的破坏,并在受到干扰的地区补种当地植物物种;严禁使用排放不合格的机械,强化公路施工中的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六)强化真抓实改,中央环保反馈问题限期保质完成

相关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紧盯时间节点,对照销号标准,立足源头管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着力从制度政策上解决问题,在项目前期环保审批、工程建设环保措施落实、船舶港口污染防控、公路噪声和扬尘治理以及机动车维修企业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相关长效机制,相继制定出台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监管联单制度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努力,涉及交通运输领域的7个整改问题、20项整改任务,已累计完成整改问题6个、整改任务18项,剩余1个整改问题、2项整改任务正按计划加快推进。其中,紫坪铺水库环境风险问题高质量销号,长江干流88个非法码头整治和营运“黄标车”淘汰任务已按时保质完成。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交通环保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目前,四川省正处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黄金期,项目多、上线快、工期紧、战线长,“重建设轻环保”思想仍不同程度存在。全行业生态文明意识、优先发展绿色交通的理念还需进一步增强,制度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配套支持政策还不完善,存在粗放发展的惯性思维,交通建设中执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到位情况时有发生。

(二)绿色交通运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工作运行体系还不完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等级整体偏低,长江干线航道等级尚不能满足发展需求。规划建设统筹不够,土地、岸线等资源综合利用率仍然较低。运输结构不够合理,铁路、水运等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的承运比重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衔接不畅,客运联程运输、货运甩挂运输和多式联运等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发展缓慢。

(三)绿色交通技术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现代物流、智能交通、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不足。绿色交通新装备、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还不广泛。绿色交通环境监测体系指标不全,统计监测、计量检测、评估考核等方面管理手段不多,还不能适应大规模建设需要。节能环保监测统计能力薄弱,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及时性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一)健全长效机制,深化绿色理念

强化宣传力度,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出租车LED顶灯、公交站牌等多种媒体介质加大绿色交通宣传力度。组织教育培训,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纳入交通运输系统教育培训内容。以绿色交通顶层设计为主线,不断加强绿色交通法规标准和制度体系建设,推动绿色交通制度创新研究,及时制定或修订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相关标准。完善交通领域监管考核机制,更新交通运输能耗监测技术手段和指标体系,确保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完善行业管理制度,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二)科学规划布局,优化交通结构

优化运输结构,以交通运输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做好运输衔接,充分发挥组合效率;优化交通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协调发展私家汽车,有计划发展轨道交通;优化装备结构,加快推广应用交通运输节能与新能源装备,完善节能减排产品推广机制;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动力多元化、清洁化和低碳化,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撑交通运输绿色健康发展。

(三)鼓励科技创新,推动成果应用

强化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引领,促进智慧交通与绿色交通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绿色交通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加大环保研发推广力度,推广绿色交通新装备、新产品、新材料、新技术,推动老旧设备更新换代。创新施工标准和公路养护工艺,鼓励使用新型建设标准、采用节能环保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