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绿色发展报告(2018年)
- 《四川绿色发展报告》编委会
- 4755字
- 2021-09-03 17:26:22
林业领域绿色发展报告
2018年,四川林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系列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协同推进林业草原事业发展,全年落实省级以上林草财政投入103.3亿元,完成营造林10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8.83%,增长0.8%;实现林业总产值3600亿元,同比增长9%;林业生态服务价值1.76万亿元,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0.21‰、森林火灾受害率0.096‰、涉林案件综合查处率96.57%。
一、研究形成全面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和目标
省林草管理部门开展《新时代治蜀兴川中高质量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体制试点的实践与建议》和《林业生态与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等重点课题研究,围绕林业改革发展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本领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大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高质量建设林业经济强省”两大目标,突出发挥林业“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推进构建“生态安全、自然保护、绿色产业、支撑保障”四大体系,力争到2022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超过40%,绿化覆盖率超过70%,林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
二、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步伐加快
为推进机构组建,相关部门印发并实施《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机构设置实施方案》,省林草局加挂“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牌子,7个管理分局全面挂牌。完成公园边界和内部功能区划微调,石棉县栗子坪国家级保护区调入,增加小相岭片区,所涉县变为20个。相关部门积极完善制度政策,加强试点期间生产经营等人为活动管控,制定打桩定标技术方案,启动编制相关规划和指导意见,繁育成活大熊猫44胎59仔,DNA检测出野外种群大熊猫个体300只,制定《四川省大熊猫野化放归技术指南(2018—2027)》,两只野化培训雌性大熊猫首次放归成都都江堰,大相岭放归基地投入使用。相关部门积极深化交流合作,举办首届中国大熊猫国际文化周“四川之夜”、首届大熊猫保护与繁育国际大会,2018“四川自然保护周”在香港海洋公园顺利举行,会同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大熊猫友好型产品认证系统,省林草管理部门与中国银行四川省分行、省红十字会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都市检察院发布“崇州宣言”。
三、实施现代林业园区,助推脱贫攻坚
相关部门印发《四川省现代林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与亿利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选址凉山州普格县建设高标准现代林业脱贫攻坚示范园区,推动亿利集团与普格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宜宾叙州区建设现代林业产业省级综合试验区,青神竹编园区申报为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区,评选6个林产品省级特优区。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扶持发展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组建合作社770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社员2万名;出台加快推进凉山林业脱贫攻坚的15条帮扶措施,安排贫困地区省级以上林草财政资金74.2亿元,占全省的71%;选聘生态护林员和草管员7.96万名,人均年收入6000元。贫困地区新增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15万亩。全面兑现生态效益补偿、天然林商品林停伐管护、退耕还林还草等补助政策,开展“贫困地区林产进都市”活动,完善深度贫困地区林地林木使用政策,降低深度贫困和民族地区森林保险费,支持4个深度贫困县实施整村林业扶贫,指导汶川县顺利脱贫摘帽。
四、竹子和花椒等林业产业发展提速增效
省委、省政府印发《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的意见》,高规格召开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现场签约竹产业项目12个,协议金额91.69亿元。宜宾市成功申办第十一届中国竹文化节,青神县举办国际(眉山)竹产业交易博览会。全省竹林面积达到1760万亩,竹业综合产值超过350亿元。省政府召开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会,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成立国内首个省级花椒产业联盟。相关部门与省邮储银行推出“花椒贷”,首批试点发放贷款1758万元,启动“四川花椒”集体商标注册申报,花椒种植面积556万亩,实现综合产值106亿元。新一轮现代林业重点县完成三年建设任务,全省新增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50万亩,总面积2900万亩。全省木竹人造板产能达到1300万立方米,木竹家具产能突破4000万件,特色经济林产品产能达到30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竹浆造纸基地和板式家具生产基地。相关部门积极推进三产融合,举办首届中国西部林业产业博览会,成交额8亿元。相关部门会同西部8省(区)成立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联盟,横断山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步道,雅安市、平武县获批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县)。相关部门指导举办生态旅游节会88场次,林业生态旅游直接收入达到1144亿元。相关部门出台《四川省森林自然教育基地评定办法》,成立四川省林学会森林康养专业委员会、四川省生态康养产业投融资联盟,新评定省级森林康养基地76处、森林自然教育基地38处、森林康养人家163个,命名省级森林小镇35家、星级森林人家558家。
五、启动实施绿化全川三年行动方案
相关部门印发《高质量绿化全川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开展春季和秋季集中造林行动。新建天府绿道1619.78千米。启动第二批全国“互联网+义务植树”试点,开展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包山头”植树履责示范,全省义务植树1.3亿株。提高森林质量,推进雅安市雨城区森林可持续经营、岷江—大渡河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试点示范,新增森林经营样板基地10处,完成长江防护林三期工程9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3.3万亩,实施德贷项目森林经营24万亩。开发森林碳汇项目4个,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项目完成建设任务。抓好天然林保护,管护森林面积2.87亿亩,完成公益林建设46万亩、国有中幼林抚育77万亩,集体和个人所有天然商品林纳入停伐管护补助。举办天保工程实施20周年系列活动。持续巩固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1336.4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52.7万亩,其中安排贫困县占比84.6%。开展扩大新一轮退耕还林规模调查摸底。加强脆弱生态修复,治理沙化土地34万亩、岩溶地区60万亩、旱区生态1.8万亩。完善九寨沟灾后重建林地林木使用政策,8个林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生态屏障重点县、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有序推进。实施若尔盖等一批湿地保护修复项目,长沙贡玛成为四川省第二个国际重要湿地。完成青衣江流域河长制省级联络员年度任务。
六、森林资源依法保护管理扎实有力
本领域大力推进法治林业建设,《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四川省植物检疫条例(修正)》列入省政府立法计划。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清理涉林法规规章,开展“规范林业执法行为、提升林业执法能力”专项行动。严格森林资源监管,首次开展以遥感为支撑的森林督查。推进林地“一张图”纠错更新,实现全省2.57亿亩公益林数据不重不漏。相关部门印发《坚决依法禁止私砍滥伐森林的通知》,推动实施川西北民生项目木材替代行动。审核审批建设项目使用林地11.9万亩。发放林木采伐证17万份,采伐林木蓄积350万立方米,占年采伐限额16.6%。发放木材运输证14.8万份,运输木材142.4万立方米。强化自然保护地管理,开展“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自然保护地大检查。环保督察涉林问题完成整改947个,整改完成率96%。指导开展诺日朗瀑布实验性修复保育。蜀道申遗初审材料提交世界遗产中心。开展甘孜州世界遗产资源调查和培育。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完成全国第二次陆生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开展兰科植物专项调查,实施距瓣尾囊草等极小种群野外保护和人工培育。加强森林火灾防控,联合省政府印发《四川省林区野外火源管理办法》,省直相关部门印发《四川省森林防火规划》。处置森林火灾229起,其中重大森林火灾2起,24小时扑灭率97%。加强有害生物防控。开展2015—2017年市(州)政府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检查考核。深化云贵川渝藏陕鄂七省联防联治,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灾害826.1万亩次,无公害防治率98%。松材线虫病2个疫区秋季实现无疫情,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做好野猪非洲猪瘟监测预报。开展“守护绿川2号”等专项执法行动,发现、受理各类涉林案件11456起,侦破查处11064起。开展林区缉枪治爆专项行动,查处涉毒违法犯罪案件17件。
七、草原保护管理积极有力
本领域大力落实草原保护政策项目,“三州”48县开展草原禁牧7000万亩、草畜平衡14200万亩。完成超载减畜27万个羊单位,超载率控制在9%以内。实施退耕还草2.6万亩,完成草原围栏235万亩,改良退化草原和天然草原103万亩,防治草原鼠虫害1356万亩次,落实高产优质牧草人工草地建设33.4万亩。新建家庭牧场215户,牲畜棚圈建设1.49万户,巷道圈建设268个,草产品加工33个,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在84.8%以上。制定重要草原野生植物采集计划。开展“大美草原守护”等五个专项行动,立案查处草原违法案件396起,结案351起。办理征占用草原审核手续87件,收取草原植被恢复费5115万元。处置草原火灾14起。4个草原承包确权试点县基本完成工作。强化草原科技支撑,申报草原科技项目39项,获立项15项,其中首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个,获评天府杰出科学家人选1人(首次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1人。申请专利22件,授权专利13件。推广“川草1、2号”老芒麦优良牧草种子260吨,生产优质青干草48万千克。成立国际草坪研究中心,组建省草科院会东分院,筹建色达分院。
八、林业重点改革继续深化
本领域着力深化国有林场林区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省级验收,国有林场数量由180个减少到159个,其中156个国有林场定性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全面启动国有林区改革,审核批复攀枝花等6个市(州)和省长江造林局、省大渡河造林局改革实施方案。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印发集体林地林木“三权分置”指导意见,印发推进林权抵押贷款贯彻意见,明确林权、林地经营权、经济林木(果)权可抵押。推进成都市、巴州区成功申报新一轮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新增省级林业示范社21个、示范场21个,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突破2万个。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清理、规范林业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将5项林业行政许可事项委托或下放给自贸试验区片区。办结林业行政审批事项2166件。省本级林业行政许可事项“最多跑一次”和“网上办理”达到90%以上,窗口按时办结率、现场办结率、群众满意率、提前办结率达到四个100%。
九、林业支撑保障能力得到加强
本领域着力强化科技支撑,组建竹子和花椒两大科技创新团队,筹建省林科院凉山分院、巴中分院、油樟产业研究院。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9项。制定发布林业地方标准15项。开展林业科技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和“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建设各类试验示范点300余个、30余万亩。认定省森林食品基地20个,面积5万余亩。强化种苗保障,修订《四川省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审(认)定林木良种11个,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提高到68%。强化资金保障,林区道路纳入交通部门项目库,省级财政新增预算1亿元。储备长江绿色发展专项项目10个,总投资21亿元。指导签订贷款协议项目4个,融资8.58亿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因公临时出国(境)团组14批次86人次,接待境外重要访客16批次310人次。实现各类多双边合作项目落地资金3206.6万元,完成各类培训1711人次。抓好对外宣传,召开新闻发布会4场,在全国率先建立“森林康养月”“生态康养日”宣传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启动编制《四川数字林业设计方案》,启动建设全省林地“一张图”信息发布系统。23个林业信息系统整合为16个并全面迁移到省级政务云。标准化林业站、木材检查站建设有序推进。抓好安全生产,连续11年实现“零事故”“零死亡”。
下一步,四川林草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高质量建设林草经济强省”两大目标,突出发挥林业草原“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着力构建“生态安全、自然保护、绿色产业、支撑保障”四大体系,充分展示新机构的新气象新作为,加快推动四川林业草原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