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渐进式退休政策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压力的缓解效应研究
- 荣幸
- 1589字
- 2021-02-08 18:20:55
1.4 创新、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1.4.1 本书研究的创新点
本书的创新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书按照时间线归纳总结了养老保险制度和退休政策的起源、诞生、发展和改革,较为全面地运用第一手资料研究发达国家养老保险制度和退休政策的特点,内容丰富,考据翔实;结合我们实际情况,提出更加切实有效的政策建议。
第二,本书采用动态面板数据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偿付能力进行风险源分析。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风险源的分析研究者众多。一部分研究采用定性分析,然后直接判断风险的大小情况;一部分研究仅仅分析偿付能力与一个变量或者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一部分研究针对个别省市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一部分研究通过社保精算公式,数学推导基本养老保险金的风险来源。具体而言,此部分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本书从经济、人口、制度三个方面选用了10个可能影响基本养老金偿付能力的指标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二是与已有的文献相比较,本书的研究更加全面,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地区)9年的面板数据使得研究的数据相当多,比以往的跨度时间较短的时间序列研究更为合理。三是本书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风险影响因素比单纯使用精算数学推导更加因地制宜,克服了精算方法中很多并不适用于我国具体情况的精算假设。
第三,本书对缴费率进行了更加精确和全面的公式推导。这不仅区别了“新人”“中人”和“老人”,还考虑了抚恤金和个人账户的超额部分,通过此种方式推导的缴费率将更加精确。同时,通过长、短期均衡缴费率进行分析则更加全面。
第四,本书基于现行政策,提出三种可供选择的延迟退休方案,并通过精算模型评估选择出最优方案。借鉴国外延迟退休制度,本书针对学界讨论的焦点,检验了“稳健型”方案与“激进型”方案的政策效果差异,为我国政府制定最优渐进式退休政策提出有益的建议。我们不仅分析了全国的情况,也对四川省的情况进行了单独的分析。
第五,在度量长寿风险的扩展部分,本书在理论技术方法上的创新点是将CBD模型和GlueVaR风险度量方法结合用于精确度量长寿风险,并与Lee-Carter模型、VaR和TVaR方法进行比对,以提供更好的度量我国长寿风险的方法;在实践运用上的创新与贡献是通过三种不同情形下的敏感性测试结果,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部门、商业保险公司充分认识长寿风险提供有益的参考。
1.4.2 本书研究的不足及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由于作者能力和时间有限,本书的研究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第一,本书在风险源分析的过程中,力求尽可能地包含所有的影响因素。但由于数据统计的不完善、样本量数量的限制,我们只能考虑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解释变量。在未来的研究中,变量选择仍具有改进和完善的空间。
第二,本书采用Lee-Carter模型进行死亡率预测,我们并没有进行CBD模型的对比检验,而在长寿风险的扩展分析中,我们发现CBD模型结合GlueVaR效果更好。由于时间紧张和课题内容太多,我们并没有在本书中呈现CBD模型死亡率下渐进式退休政策对缴费压力的缓解效应。但我们做了CBD模型下的测试结果,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向我们索取。希望未来的研究者能够结合各种死亡率预测模型的优点,搜集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更长远的、更可靠的预测。在此预测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的研究,效果可能会更好。
第三,在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的政策效果研究中,虽然本书进行了分进度、分性别、不同利率和迁移率等类别的研究,但由于我国退休情况的复杂性和职工群体的多样性,三种不同延迟退休方案不足以囊括所有合适的解决方案。在未来,我们可以尝试分行业、分职称、分收入等类别进行更丰富的研究。
第四,本书不是每一章的数据都是最新的。书中每个部分的呈现都花了大量的时间,教育部课题的时间是从2015年下旬到2018年年底。由于2016年写作时2016年年鉴数据尚未更新出来,因此于2016年写作的部分章节使用的是2015年年鉴(对应2014年)的数据,课题组在最后一次对本书进行修改的时候,发现这些数据并不影响本书的学术和实践价值,我们就没有再更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