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经济形势下的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 马晓红
- 12172字
- 2021-02-08 18:13:57
第一节 低碳旅游的价值诉求
一、高碳旅游方式的价值冲突
自然孕育了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它给予我们湛蓝的晴空、清澈的河流、芬芳的花朵、一望无际的大海。然而,人类的贪婪和不合理的活动,正慢慢打破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恶化、气象灾害频发。巴西亚马孙热带雨林的面积每年减少达2000m2;印度首都新德里平均每一小时就有一人因为空气污染而死亡;欧洲联盟(以下简称“欧盟”)报告显示地中海有96%以上的底层鱼类、71%以上的中层鱼类被过度捕捞;由于制冷剂过度使用,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面积已相当于北美洲面积的大小;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如果按照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等值排放,地球的平均气温将在未来100年内骤升1.4~5.8℃。
(一)人均碳排放空间与“碳足迹”
1.碳排放及人均排放空间
气候系统稳定目标下的人均排放量是基于地球系统的气候维持稳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人均分配。由于对气候变化问题科学认识上的不确定性,目前对保持气候系统稳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尚无科学界公认的定论。目前,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为代表的关于气候系统稳定目标下排放空间的主张是: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2℃以上,将可能给人类带来重大影响;为避免这一重大影响,须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450ppm内。在过去的20多年里,国际上的多个减排方案基本都是从保持气候系统稳定的排放空间出发,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预估结果为依据。
2005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达到约380ppm,按照2050年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450ppm的目标,2006—2050年的45年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还可增加70ppm。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1ppm,增加碳的质量约为2.12 GtC。这样,2006—2050年增加70ppm的二氧化碳,意味着大气圈将总共增加148.4 GtC。2000—2006年,人类排放到大气圈的二氧化碳平均有54%为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吸收,留在大气中的占人类排放的46%。如果假定2050年前这一比例保持不变,则在450ppm的排放目标下人类二氧化碳的总排放空间为322.61 GC。以2005年全球65.15亿人口计算,相当于人均1.1tC/a人类的二氧化碳排放由化石燃料排放和土地利用排放两部分组成。根据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CDIAC)的资料,过去50年来土地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虽有一定年际变化,但变率不大,基本为1.25~1.70 GtC, 1998—2007年的年均排放为1.48 GC。假定在2006—2050年,每年通过土地利用排放的二氧化碳为1.50 GtC,则45年内将总共排放67.50 GC,那么2006—2050年人类可通过化石燃料消费获得的二氧化碳排放空间为255.11 GcC。以2005年全球人口计,相当于人均0.87 C/a,如表2-1所示。
表2-1 大气温室气体浓度450ppm目标下2006—2050年碳排放空间
2.“碳足迹”的测算
“碳足迹”来源于英语“carbon footprint”,这个词最先在英国流行,指的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能量消耗量”。具体指的是人们的活动来源于木材、石化产品、天然气、煤炭等自然资源的碳原子(元素)。“碳”耗用得越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越多,“碳足迹”就越大;反之,“碳足迹”就越小。打个比方,一个人开着车子在马路上转一圈就留下了一个碳足迹。总的来说“碳足迹”就是指一个人的能源意识和行为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
关于“碳足迹”的测算工具,2007年6月,英国政府的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在网站上发布了针对个人或家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器,使得公众在上网时可随时计算自己媒体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随后,美国、爱尔兰、中国的一些网站也纷纷发布了“碳足迹”计算器,这些网站同时给出了如何减小碳足迹的对应排放量的碳抵消途径。
中国山水自然网站推出2008版碳足迹计算器,该计算器由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保护国际(CI)联合开发并推出,其中各种碳排放的基础数据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办公室提供。同时,北京环境交易所也监制、推出“碳足迹”计算器。“碳足迹”计算器使用的碳排放标准相关数据见表2-2。
表2-2 旅游相关产业碳排放标准统计表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官网。
“碳足迹”计算器可以比较直观地计算出碳排放量,可操控性较强;计算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特殊的形式也可以激发游客的兴趣。现存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计算选择项不够全面,还有碳排放项目没有被包含进去;二是数据不够精准。
按照计算的系统程度,碳足迹的计算主要分为两种方法:一是生命周期评估法,二是通过所使用的能源矿物燃料排放量计算。按照计算的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系数法,另一类是计算法。计算法又分为物料衡算法、实测法等。
(1)物料衡算法
根据物料守恒定律,生产过程中某种特定元素和物质是守恒的。以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为例,原燃煤量乘以原煤含碳量折算为总碳量,扣除进入灰、渣、烟尘中的碳后,即为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碳量。
(2)实测法
实测法可以通过针对不同行业的典型企业开展大量的实际测量工作记录燃料、设备及运行工况等情况,测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确定不同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而确定碳足迹。公式为:
公式(2-1)中,G为某气体排放量;C为介质中某气体浓度;Q为介质(空气)流量;K为单位换算系数。
旅游学界运用“碳足迹”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UNWTO测算法
该测算法由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提出,以2005年为基期年,对全球旅游业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定量化估算。其估算方法是对旅游行业分别计算,再累加汇总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
以私家汽车为出游工具的国内一日游为例,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每人出游距离(km)×出游次数×每位游客每千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出游人数(2-2)
公式(2-2)中,出游人数按照发展中国家3人/车为参考标准计算。我国现今没有统计旅游交通工具出游次数,UNWTO测算法所需统计数据难以满足要求;同时,快速交通工具和路况不断改善,国内一日游的平均每人出游距离变得越来越大,利用UNWTO测算法只可能得到一个大致范围。
(2)Kaya公式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Tester等运用该公式,曾对中国、日本、欧洲、美国和世界1980—1999年的碳排放与4个驱动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公式如下:
碳排放量=人口×人均GDP×单位GDP的能源用量×单位能源用量的碳排放量
(二)传统旅游方式的高碳排放
旅游业曾被很多人认为是资源消耗相对较低、环境破坏相对较小的产业,是环境友好型产业,但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当前的许多旅游方式因其高碳特征而变得越来越不可持续。例如,许多人利用短暂的假期出国旅游,而旅游的主要内容就是购物。虽然这种旅游拉动了经济增长,却是一种典型的高排放、高消耗的浪费型、不可持续的旅游方式。旅游业逐渐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国际旅游规模每年达8亿~9亿人次,如此大规模的旅游活动所消耗的能源及造成的排放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根据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2018年5月发表的一篇论文,国际旅游业的“碳足迹”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8%; 2013年,旅游业的全球“碳足迹”总量为4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是之前估值的4倍。交通排放、住宿排放以及消费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成为旅行活动中不容忽视的环节。
1.交通排放
当下旅游最大的特点是出行方式增多。出行避免不了移动,现代旅游的开展依赖于某种或多种形式的交通方式,如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工业革命后的旅游出行方式对化石能源有着严重的依赖性,“飞机——汽车(或房车)——游艇”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旅游出行模式。
交通部门既是全球石油消耗最大和增长最快的部门,也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最快的部门之一。Guishing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国内游客而言,私家车对交通能源的消耗占79%;对于国际游客而言,租赁汽车的能源消耗占25%,私家车和野营车各占18%,组织的巴士旅游团能源消耗占14%;对国内和国际游客总体而言,国内航空占交通总能源消耗的8%。Jean-Pierre Nicolas等采用法国最新的国家交通调查结果来计算法国旅客交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结果表明了不同出行方式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汽车为11g/km,飞机为169g/km,火车为15g/km,长途客运汽车为24g/km,城市公共汽车为41g/km,两轮电动车为41g/km。
由于对汽油和柴油的燃料依赖,在全球范围内,交通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巨大,而旅游业中的交通排放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交通运输的低碳化对整个低碳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综上,相对于无选择、无节制的传统高碳交通方式,低碳交通就是指在交通运输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尽可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升级更少碳排放的交通运输工具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鼓励从工业到日常的交通运输发展更低能耗、更少污染、更低碳排放的交通方式。
2.住宿排放
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兴建了越来越奢华和昂贵的酒店,许多奢华酒店的房费都在每晚20000美元以上,更高的消费意味着更高品质的服务和更多资源的占用,造成大量电能、热能的消耗和浪费,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位于意大利撒丁岛的Cala di Volpe酒店是世界闻名的豪华酒店,也曾是意大利价格最贵的酒店。总统套房的均价更是曾高达每晚34000美元,旅游旺季时更是达到过引人咂舌的45000美元,这让不少游客望而却步。与这样的天价相匹配的自然是顶配的套房配置,总统套房安排在酒店的高层,总面积达232m2,拥有三间浴室、三间卧室、一间私人健身馆、一间蒸汽浴室和一间酒窖,屋顶的阳台是一个咸水游泳池。这样的配置可以满足房客从居住、运动健身到休闲放松的一系列需求,当然,要维持这样的奢华享受,每天的能源消耗造成的碳排放量之高可想而知。
酒店能源使用量差异很大,这与能源使用来源和能源消耗有关。据一项报告显示,每晚酒店住宿耗能在51~256 J。希尔顿酒店住宿每晚耗能在322 J,但是斯堪迪克酒店平均每晚耗能在172 J。调查发现,在塞舌尔岛每晚耗能108 J,包括烹饪燃料。自己供电的酒店平均每晚使用的能量更多。调查还发现,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小酒店每晚耗能是221 J,而新开的入住率较低的度假村每晚耗能916 J。据估算,较完善的酒店平均每晚耗能256 J,其中不包括最初的原始能量,如做饭产生的气体。
随着旅游活动的不断丰富,星级酒店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酒店不仅有住宿的功能,同时还具备餐饮和娱乐功能。酒店不同功能的能源消耗不同。旅游酒店能源消耗主要来自水、气、电的消耗。下面将以2011年北京酒店“碳足迹”统计来举例对比不同星级酒店住客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如表2-3所示。
表2-3 2011年北京酒店“碳足迹”统计
3.高碳消费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有消费能力去购置自己喜欢的东西,互联网、交通工具的发展,也为人们获取消费信息、消费品提供了便利。在旅行中,无论是在本国跨地区,还是跨国出行,人们免不了会买东西或者帮人代购。令国内外很多媒体都感到意外的一个现象是,不少中国游客到了国外都会疯狂购物。中国游客人均购物额是世界上最高的,一年的海外采购金额能够超过\1\200亿美元。美国商务部2010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游客在美国平均花费\1\207美元,而其他国家的游客平均花费只有\1\240美元。自2012年以来,中国已经超过美国和德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旅游消费国。
马蜂窝旅行网、今日头条与中国银行银行卡中心联合发布的《全球旅游购物报告2015》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出境自由行的原因中,有53.6%的人把购物列为主要目的;而平均每个中国旅行者会把一半以上的旅行费用花在购物上。2015年,中国游客境外购物人均花费\1\230元,同比增长16.3%。相当于每个出行者在境外买了一个路易威登手提包。从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游客在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发达国家,人均旅游购物支出已超过7000元。“一掷千金”的中国游客让西方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同时,也会给西方人一种错误的印象,中国已经摆脱贫困并成为发达国家,这对中国的气候变化谈判极为不利,塑造了一个极片面的国家形象。
实际上,许多在国外购买奢侈品的中国人的收入并不高,只不过是中国人的旅游消费习惯和心理“与众不同”罢了。中国游客更热衷于购物,而不是文化艺术活动。笔者的一位朋友月收入5000元,却每次听到有认识的人要出国,就会千方百计地要求代购价值不菲的奢侈品,其中许多商品即使在收入高出他多倍的西方人看来也是十分奢侈的。把有限的旅游时间用在购物上会使整个旅游过程变得不真实,难道不远千里出来旅游就是为了购物?在巴黎、伦敦、纽约的百货商场看到大批熟悉的中国人购物,服务员讲着流利的普通话,会有一种仍在国内某个商业中心的感觉。同时,大量的旅游消费也造成了极大的碳排放。许多商品本来是在中国生产,被运往国外销售,又被中国游客不远千里乘飞机带回中国,这无形中使商品的运输碳排放增加了数倍(因为出口时可能是通过碳排放量相对较低的货轮而不是飞机运输的)。
伴随着消费的增长,中国旅游的碳排放量也在逐渐增长。1997—2010年,中国入境旅游总碳排放量从\1\26\1\237t增加至3250761t,增长约2.07倍(见表2-4)。
表2-4 1997—2010年中国入境旅游总碳排放量
在入境旅游总碳排放构成方面,间接碳排放贡献率一直大于90%,直接碳排放贡献率不足10%。其中,1997—2010年食物碳排放占总碳排放的平均份额是5.8%,食物的碳排放份额呈下降趋势,1997年为8.3%, 2010年为5.2%;住宿的平均份额为9.3%,比1997年的10.9%有所回落;交通所占份额最大,年均占36%,并且1997—2010年所占份额一直在36%左右,无大幅度的涨落,与总碳排放的变化趋势基本相符;购物、娱乐和其他分别占16.3%、12.4%、19.6%,其中购物上升明显,1997年份额为3.6%, 1998年即增至14.4%;通信所占份额最小,为0.3%, 1997年份额为0.1%, 2010年上升至0.3%。总的来说,入境旅游总碳排放量与各类碳排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三)异化的旅游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追求旅行更优质享受、更奢华体验、更具“话题性”的发展过程。人们对更高消费水平的度假区、更奢华的服务、更昂贵的“野味”趋之若鹜,并将这样的奢侈旅行记录在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等社交平台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仿佛更高的消费就是旅行的意义;旅游业界也将旅游消费水平高低作为一个游客是否“合格”或者一个国家的旅游业是否“成熟”的标准,旅游行业被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操控于股掌之中。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在1964年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反讽这种“快乐的炫耀”。他指出西方消费者的这种肤浅的信念推动了消费和生产。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主导下,旅游与普通的市场经济行为无异,旅游变成了一种消费行为,并且变得越来越奢侈,温室气体排放量越来越高。
乘坐头等舱或者私人飞机,到属于自己的私人小岛上度假休闲;入住世界上顶级的酒店或度假地,享受SPA带来的宁静和彻底放松;乘坐豪华邮轮环球旅行;到非洲狩猎……这些现代旅游需求催生了高速公路、加油站、汽车旅馆、房车营地、游艇基地、度假村、豪华度假酒店、旅游城镇、国家公园、大型游乐主题公园、停车场、机场、列车站、邮轮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旅游发展进一步推进着这些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升级。近年来,各类奢华旅游方式不经意间闯入了公众的视线。这些奢华旅游方式不仅花费巨大,对资源的消耗和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十分惊人。对于游客个体而言,购置自己需要或喜欢的东西,是人们物质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这个消费过程中暗含着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在我们追求奢侈品品质的同时,也意味着我们需要为我们的消费行为付出发展的代价。
消费主义是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环境危机的根源之一。人们曾简单地认为,只要把自己所生活的区域的高排放、高污染的工厂都关闭或迁走,环境就会变好。但全球气候变化表明,无论这些工厂在哪儿,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都会使地球陷入环境危机。例如,即使中国不再是世界工厂,关闭所有的污染工厂并通过严格的环境管制将所有的外资企业“赶”出中国,全球气候危机也不会因此而得到丝毫缓解,甚至有可能变得更严重。其原因在于,“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只要全球居民的消费量在不断攀升,全球生产就会继续。这些产品不在设备与技术相对成熟、劳动力相对熟练的中国生产,就会转移到其他环境管制更弱、生产效率更低、生态压力更大的国家生产,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可能更大。增长速度的极限意味着消耗速度的极限。由于化石等资源的漫长再生周期或不可再生性,持续增长的消费需求不可能被一直满足,人类的消费欲望终将因为资源的消耗殆尽和价格的不断走高而遭到遏制。
诚然,当下环保产业和循环利用技术的发展,使能源产业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来看,资源的无限循环依然只能是一种假想。因为能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本身也在消耗资源、产生排放和污染,而且人们的生产和消费水平依然在不断上涨,能源需求也依然在不断上涨,所以我们不能期望仅靠技术来摆脱目前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环保产业和新技术的研发是卓有成效且必要的,坚持认为技术能解决一切问题是不现实的。
旅游消费是指人们在旅游过程中,通过购买旅游产品来满足个人发展和享受需要的行为与活动。旅游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享乐的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其过程不仅是旅游者获得精神、物质享受的过程,也是旅游者增长见识扩大视野、使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发展、自身素质得以提高的一条重要途径。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旅游(如去欧洲等地)会购置大量奢侈品,因此旅游活动也带上了追求奢侈享受的消费主义色彩。
旅游消费的异化是指追求高消费的旅游消费行为,表现为物质消费的过度和意义消费的错位,使本来满足人类旅游需求的消费变成支配人的旅游行为,并进而损害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导致了旅游活动意义的错位。这种异化主要表现为对旅游资源环境的毁坏及人的旅游行为的异化两方面。
二、低碳旅游方案——慢旅游
低碳旅游作为低碳经济的一种实现方式,前文已经做了概述,本部分不再赘述。
要实现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作为工业化、全球化、市场化产物的高碳旅游方式转变为生态化、慢节奏化、深体验化的低碳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慢旅游和气候旅游等就是这类符合低碳特征的旅游理念与方式。气候变化迫使人们在旅游行为上做出改变,需要一种新的生活哲学来平衡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与人们对旅游的需要,慢旅游就是这样一种生活哲学和旅游哲学。从快节奏、高排放的短期度假到慢节奏、低排放的慢旅游的转变是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旅游的方式之一。慢旅游是放慢旅游速度,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重新发现自我的旅游方式,它是一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旅游,要求旅游中的耐心、平静之心、深度体验、文化理解与认知。慢旅游之所以是一种低碳旅游,是因为往往速度更慢的旅游形式所消耗的能源、水资源和空间等也更少。
(一)慢旅游概述
旅游业适应气候变化需要旅游理念与方式的变革,慢旅游就是这样一种变革。
所谓的慢旅游(slow travel/tourism),就是放慢节奏的旅游方式,它是对旅游活动效率反思的产物,是对休闲心态调整、闲暇时间管理、旅游速度控制进行创新的结果。慢旅游要求游客降低旅游的速度,减少来自工作和旅游的压力,专注于旅游与休闲本身,以便于重新发现自我。慢旅游反对乘坐飞机等快速交通工具,其更重视旅游的过程,认为旅游的过程和旅游的目的地同样重要。慢旅游要求游客前往更少的旅游目的地,但在每一目的地停留更长的时间。慢旅游意味着采用火车、轮船、自行车等环境友好型的交通方式旅游,因而具有很强的气候意蕴。慢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慢旅游是替代性旅游的一种是可持续旅游、文化旅游、深度体验旅游、乐活休闲旅游、社区旅游、负责任的旅游等理念的综合体现,代表着未来旅游的发展趋势。在慢旅游中,人们追求的是真正的体验,而非舞台式的观赏。
慢旅游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1.慢交通
慢交通(slow transport/soft mobility)指的是使用低速、节能的交通系统,如使用景区的自行车或电瓶车。现代化的旅游方式使旅游变得越来越快,人们不愿在旅游上浪费时间,但慢旅游却对低速度、低污染、低排放的旅游交通方式情有独钟,因为污染和排放最小的交通方式也往往是最慢的交通方式。慢旅游的交通工具包括火车、自行车、帆船、骑马等。慢旅游要求尽可能地选择移动速度更慢的交通方式:在火车与飞机之间选择火车,在巴士与小汽车之间选择巴士,在自行车与摩托车之间选择自行车,在帆船与摩托艇之间选择帆船,在索道与徒步之间选择徒步,等等。徒步行走既是一种慢且低碳的旅行方式,又是富有哲学意蕴的旅游方式。行走是让人放慢脚步的最好途径之一。“一个人只要有两条腿便可行走,其他因素都是无用的。行走时最重要的因素永远只有一个:天空的广度和风景的亮度。”一次远足也可以成为一种让我们靠近本真的方式。
对应对气候变化而言,速度更慢的交通方式往往也是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更低的交通方式:乘火车比乘飞机排放量小、乘坐大巴比自驾小轿车排放量小、骑自行车比骑摩托车排放量小、使用帆船比乘坐汽艇排放量小、徒步登山比乘坐索道排放量小。在慢旅游交通中,人们不仅有更多时间感受自然的神奇,也有充分的时间收获人间的真情。
2.慢休闲
慢休闲(slow leisure)指的是以缓慢的心态和节奏参加旅游目的地的活动,以增加停留时间。休闲的关键是个人如何利用时间和空间为自己带来愉悦与放松。虽然人们的各种假期越来越多,但每次假期的时间却越来越短,人们所追求的旅游速度越来越快——从而不浪费旅游时间和减少休闲时间。但高速穿梭于不同目的地的传统大众旅游却造成了高排放和高污染,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这种旅游方式必须做出改变。慢旅游要求出行的频率降低,但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更久。慢旅游的宗旨是在总量上更少地度假,但每次度假的体验更为深刻。人们在一个目的地停留数天,所参与的休闲活动可能只是喝茶、聊天、下棋、打牌、阅读、垂钓、骑车、散步、放风筝、吹海风、晒太阳等,这些活动不仅低碳,有助于增加人们的停留时间,可以让人充分地享受闲暇时光。
3.慢消费
慢旅游有助于让人萌生简单生活的愿望,让人们明白:当我们放弃一切时,恰巧是获得一切的开始;当我们无欲无求之时,却恰巧得到的更多。唯有人类命运才是应该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不是各类消费品。
慢旅游有助于培养慢消费的习惯。慢消费(slow consumption)指的是以缓慢的节奏进行谨慎的、体验式旅游消费。旅游消费是旅游体验的一部分,旅游中的慢消费有助于丰富旅游的美好体验。例如,在慢旅游中自己到旅游目的地的农贸市场购买当地的土特产品、手工艺品,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小吃等。这种慢消费是一个寻找的过程,需要细心观察和发现那些真正属于当地的特色商品。这类特色商品许多是本地手工生产的农副产品、手工产品,相比那些从外地长途运输来的商品,其碳排放量非常低。慢旅游让人拒绝履行消费生产品的义务,拒绝为消费而工作。
(二)慢旅游过程
慢旅游是给高速旅行装“刹车”,其实离不开政府、企业和旅游者自身的共同努力。政府要提供慢旅游的公共设施,企业要推出慢旅游产品,旅游者自身也要选择慢旅游方式。
1.政府
(1)打造“慢城”
政府需要为游客提供慢旅游的环境,一个能让人安静下来慢慢品味生活,完全融入自然节奏的场所。在喧嚣的城市里生活久了的人很希望有一个宁静的地方度假,哪怕只是看看书或发呆,但这样的地方却又很难寻觅。这样的地方不必很远,政府可以开发建设一些城市周边的水库、山林或乡村景点等供人们休闲度假。
“慢城”是一个已经在西方流行多年的概念。这种城市形态出现于人口5万以下的小城镇、村庄或社区。“慢城”反对过量碳排放、塑料污染、噪声污染、工业污染,同时提高城市绿化率,推行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支持传统的手工业作坊等低污染、低能耗作业方式,推行慢生活节奏的生活方式,等等。目前,我国南京高淳是国内首个获得“国际慢城”称号的地区,南京市政府也着力打造南京高淳国际慢城旅游度假区。成都是中国最具“慢城”气质的城市之一。成都的旅游宣传标语“成都,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就符合慢旅游与低碳旅游的追求。成都市政府也早已将三圣乡成功打造为市民的休闲胜地。
(2)提供慢行设施
人们经常到了美丽的湖边,却找不到可以停歇的地方,无奈只能继续前行。如果多一些供人们安静停留的设施,旅游的节奏就可能慢下来。例如,为了将我国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的千岛湖打造成“慢游天堂”,景区修建了环湖自行车道并设置了自行车租赁点,这使自行车爱好者可以以低碳的方式停留更长时间。青海省的青海湖周边也有一些自行车租赁点,方便了游客骑车环湖游。一些旅游目的地还有观光火车,如台湾地区阿里山的森林火车,法国铁路公司的旅游火车。
(3)提供慢体验机会
旅游者经常会觉得到一个地方旅游,只看“外在”的风景还很不满足,很想更多地了解目的地的“内在”社会文化。想让游客增加在旅游地的滞留时间,体验沉浸式旅游,就需要旅游景点或城市打造能够深度参与当地生活、体会当地文化的文化旅游项目。体验生活旅游(life-seeing tourism)这一概念由丹麦旅游局前任局长阿克塞尔·德绍(Axel Dessau)提出,他也因此闻名于世。丹麦的体验生活旅游是指,当地旅游管理部门安排当地居民或旅游业从业者接待到访的研究生或其他来访者。接待的内容包括为到访游客安排合适的旅游日程,更重要的是安排他们同当地家庭进行交流,以这种方式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特色和生活方式。这种旅游方式既可以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的同时,给予游客更多融入感和亲切感,还可以更好地传播当地优秀文化。在巴哈马群岛,旅游者能够通过人际旅游交往计划,以个人化的方式去发掘岛上居民的文化。这种新鲜有趣的项目是由巴哈马旅游部门组织的,配合此项活动的巴哈马群岛志愿者拥有与游客类似的职业或者兴趣爱好。他们可能在招待活动过程中将客人带到当地剧院或周日教堂服务处,或者邀请他们品尝自制的巴哈马家庭餐点,还可能根据游客的兴趣提供其他内容广泛的活动。巴哈马旅游局从\1\200多名当地志愿者中找出与来访游客年龄相仿、兴趣相投者,同游客一起开展活动,内容包括一起划船、钓鱼、在当地露天市场购物、参观当地的学校或去教学礼拜、探访小巷,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参观巴哈马的民居,在当地居民家中享用绿豆泥、炸鱼等传统美食。这些慢体验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旅游者对当地文化的认同和欣赏,并且会带来一段友谊。
一种旅行方式的推广,会影响旅游行业从住宿、餐饮到导游、购物等多个方面的整体结构,会改变整个旅游行业的供求关系,催生新的产业和新的商业机会。
慢旅游的旅行方式意味着游客希望有更长时间的停留和更加沉浸式的旅游体验,随之会产生更多对于更具地方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公寓、民宿或者家庭旅馆类的住宿需求,更多对本地美食的餐饮需求和更具本地民族特色的娱乐需求。
这样的旅行设想并不是天马行空,互联网和更多的高科技技术“慢旅游”越来越具有现实依据: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许多工作可以在异地完成;人们可以在家里、酒店、火车、餐厅、沙滩或其他休闲环境中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进行工作或商务活动。这些旅游方式的改变,对旅游企业而言,既意味着挑战,也意味着新的商机。
2.旅游企业
旅游企业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出调整。
(1)旅行社:开发慢旅游路线
旅行社可以根据慢旅游的特点,开发一些地域、民族特色浓郁的乡村、地区来做乡村游、单车游、露营、徒步旅行等低碳旅游项目。
(2)旅游服务企业:为慢旅游提供特色服务
为了赢得游客更多的游览时间,满足游客的慢旅游需求,提供旅游服务的相关企业也要从住宿、餐饮、交通等各个服务环节入手,营造具有深厚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维护更宜居、低碳的自然环境,满足慢旅游游客对于低碳、环保、人文的旅行需求。例如,我国海南省五指山市南国夏宫酒店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依山傍水而建,同时推出了月租、季租等长租房优惠,从而留住了养生度假游客。
3.旅游者
(1)徒步旅游
徒步旅游是一种健身、环保、亲近自然的慢旅游方式。徒步旅游也有助于人们发现自己性格中的新特点,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发现的方式。笔者曾组织过为期三天的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徒步之旅。记忆最深刻的除了壮阔的山川地貌和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最悲壮的一条公路(乐西公路)外,还有当地百姓的纯朴与热情。在山上遇到一户人家,主人是一位空巢老奶奶,她独自一人生活在大山之中,平时很少与人交流,生活得十分艰辛。笔者想到了自己已经去世的外婆,叹惜自己没有机会再孝敬老人家。临别时笔者拿出了一点钱塞给这位老人,老人紧握笔者的手,眼泪夺眶而出。那一刻,人性中的美好跨越了地域、民族、年龄的鸿沟。又一次,笔者和朋友们在高山上的湖泊边遇到过一位农夫,他也是一位留守老人,他热情地邀请大家去他家烧菜做饭。一群在家从来不做饭的城里年轻人在他家忙得不亦乐乎。老人拿出了家里的腊肉和自酿的酒款待大家,气氛像过年一样。那次徒步旅游不仅与自然和人文景观来了次近距离接触,也锻炼了体力和意志力,收获了友谊,了解了沿途的风土人情,还发现了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
(2)骑自行车旅游
骑自行车旅游是一种低碳、健康、自然的慢旅游方式。骑行可以锻炼身体,磨炼意志,也有助于挑战和认识自我。骑自行车之所以低碳,是因为:自行车的制造和维护成本低;自行车在使用中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骑自行车可以增强体质,从而减少看病所导致的药物量和人力资源所产生的排放。
(3)短租旅游
慢旅游游客更乐于选择短期租住一个当地的房子,而不是缺少温情的酒店,在旅游期间更乐于像一个当地人一样安排自己的起居和行动的生活,深入感受异域风情和文化,而不是赶鸭子上架般地将行程表排满。
一个喜欢短租旅游的人会这样安排自己的年假:在某个陌生但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或小镇租一套小房子,早上选择睡个大头觉或者从晨炊袅袅的红房子漫步到熙熙攘攘的菜场,听当地小贩同街坊用乡间土话讨价还价;买些农户自家种的时令蔬果,晌午亲自下厨,感受一个人的餐厨时光;下午同当地人一起聊天、下棋、饮茶,雕刻悠闲的下午茶时光;同当地人打好交道,晚餐时分说不定能受邀享受一顿独具特色的当地美食。谁说旅游一定会机械匆忙,你完全可以将旅游安排成你想要的样子。
如果不得不住酒店,最好选择有厨房的公寓式酒店或者民宿,毕竟美食文化是每一个民族或者地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你的旅游地是一个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的农庄或小镇,那么不如推开阻碍你接触大自然的车门,尝试以徒步或者骑行的方式,找一处清幽的山谷,放空自己,与自然换换身心。
短租旅行的生活最重要的就是,一切都像在家一样,制订一个作息表,在同样的时间点上去跑步;去当地的咖啡馆里看报纸;与同城的人一起观看一场当地的体育赛事;向友善的当地人讨教而不是依赖你的旅游指南来告诉你接下去做什么或是去哪里吃饭。当你不确定这家餐厅品质时,与更多的人进行沟通,通常就不担心受某些有糟糕品味的人之害了。不过即使听从了那个具有糟糕品味之人的建议,那也只不过是损失了一顿饭而已,也许会得到一段很滑稽难忘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