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秦都咸阳

从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开始,至秦亡,咸阳作为秦国的都城在一百多年的光阴中雄立于渭水河畔。

早在商鞅修建咸阳城时就“大筑冀阙”,冀阙是指宫城正门外的门阙,为宣示国家重要法令的地方,“大筑冀阙”是为了向诸侯各国夸耀秦国的强大。此后随着秦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咸阳城也不断地扩大。到秦始皇吞并六国以后,咸阳的宫苑向北扩大到了九仲山下的高坡上,向南伸展到渭水岸边,其后又跨过渭水到了渭南。在渭水以北,有兰池、兰池宫、甘泉前殿、梁山宫等宫苑,还有仿建的函谷关以东六国王宫,据说秦始皇每攻破一国都城,就在咸阳以北的山坡上仿建一座该国的王宫,以示自己及征伐之绩。

渭水以南有历代秦王的宗庙,有章台、上林苑、兴乐宫、信宫等宫苑。渭水之南最著名的宫苑为上林苑中的朝宫,其前殿称为“阿房”,经秦始皇、秦二世两代修建后极其富丽堂皇,其东西长五百步,南北长五十丈,上可以坐一万人,下可以竖五丈之旗。后世通称朝宫为阿房宫,阿房宫东西三里之长,殿宇宫房连绵成势,以致后人称其为“阿城”。秦始皇扫平六国之后,迁徙六国十二万户充实咸阳,又销毁天下兵器铸造了十二个巨大的铜人竖立在阿房宫前。秦始皇还在渭水河上建有一座横桥,连接着南北两岸。横桥宽六丈,长二百八十步,使用了八百五十根支柱,二百一十二根横梁,以其巍巍之势将南北两岸连为恢宏的一体。

秦始皇以阿房宫象征北极,以贯通中央的渭水象征银河,以横桥象征跨越银河的阁道六星。秦始皇甚至在东海之滨的胊县立石为门,作为秦都的东门,又在终南山的峰巅上立木,作为秦都的门阙,由终南山顺势而下便可直达朝宫的阿房前殿。《三辅黄图》记载当时的咸阳盛况为:“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离宫别馆,相望联属,……穷年亡归,犹不能遍。”秦都咸阳的帝王之势真可谓包举八方四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