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的能力在9岁前决定
- (日)大久保博之
- 3974字
- 2020-11-18 15:43:23
前言
“错误的教育”不仅会毁掉孩子的潜能,也会让家长疲惫不堪
“我希望孩子能够度过幸福快乐的人生。为此,很想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这一愿望可以说是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的共同心愿。
然而,真正明白孩子的能力应该在“什么时候”“如何提高”的家长却凤毛麟角。不了解家庭教育的大前提,只凭感觉买一些“看起来不错”的育儿教材,或者让孩子参加多个课外班,白白花费大量时间与金钱却收效甚微。不仅如此,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甚至可能毁掉孩子的才能与潜力。
最典型的错误的家庭教育就是“超前学习”和“培养特长的学习”。
比如,在孩子年龄尚小的时候就让他们上课外班,过早地教他们汉字与英语单词的读写,那孩子在日后就很可能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能力。相反,对于10岁以上的孩子,如果以“一起来唱英语儿歌吧”等幼稚的方式进行引导,也无法促进他们的成长。另外,有些家长希望孩子长大后能成为运动员,从小就训练他们进行某项特定的运动。这样的孩子即便一开始运动成绩很好,但到了十四五岁之后却很难更上一层楼。
读到这里,你也许会怀疑,事实果真如此吗?
现实生活中,热衷于子女教育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不一定优秀,这种例子想必大家也见过不少吧?
不仅如此,整天为孩子的学习能力担忧,家长自己也会身心俱疲。如果家长为了孩子拼命努力,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产生徒劳感,让家庭教育变成一场折磨。越是拼命想要为孩子做些什么,自己的时间就越会进一步被占用,也就越发感到疲劳,因此形成恶性循环。
遵循正确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才能,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能让原本觉得辛苦又枯燥的家庭教育变得轻松有趣,家庭生活也会更有幸福感。
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每天都能充满欢声笑语,家长应该先了解如下这些关于家庭教育的基本:
·减轻孩子因学习而产生的压力
·让家长摆脱对育儿的不安,减少不必要的担忧
·能够让家长增加自由时间,安排更多的休息时间和用于兴趣爱好的时间
·不用让孩子上课外班,也不需要购买课外教材,大大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正确的教育有助于孩子的心灵成长,让孩子自然守规矩
·孩子健全地成长,亲子关系才会越来越融洽
·减轻家庭负担,夫妻关系也会随之改善
·幼儿期的正确教育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收入与幸福度
9岁前先扩展孩子的“大脑容量”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呢?
简言之,就是贯彻“幼小一体化”的教育理念。当今学校,3~5岁的“幼儿园教育”与6~12岁的“小学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都截然不同。应该将“0~9岁”设为一个时间段,开展具有连贯性的“幼小教育”。只要做到这点,就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由“大脑容量”的大小与大脑中装有多少“知识”决定的。换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即“才能的大小”与“努力的程度”。这里的“大脑容量”与“知识”具体指什么,在后文中我将会为大家详细展开讲解。希望各位家长首先能够记住,“大脑容量”能否得以扩展是由9岁之前的教育决定的。科学研究表明,不论多努力,“大脑容量”的扩展都会在9岁停止。
所以,在孩子0~9岁期间,家长应该集中精力想方设法扩展孩子的“大脑容量”。在最大限度地扩展“大脑容量”后,10岁开始向大脑中“盛装知识”。这才是最高效、最合理的提升孩子学习能力的教育方法。
扩展大脑容量的方法,在家中就可以简单实践。只要让孩子养成这些行为习惯,就能大大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有数据表明,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孩子在考试升学和社团活动中表现优异,还会影响他们将来的收入水平和幸福度。顺应大脑发育过程的“幼小一体化教育”能同时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成长。
当代社会,早期教育备受瞩目,甚至有过度关注的倾向。而这类教育的核心主要围绕“认字、写字和识数”展开,可这类学习只能让很小一部分的大脑功能得到锻炼。
现在,教育机构的水平越高,就会越重视学生的大脑整体发育与人格塑造,而不会只是过分关注语言和计算的能力。日本的最高学府东京大学已经引入了保送推荐考试,该招生方式相较于普通的学习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在早期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指向性日渐背离的今天,在家中实践“幼小一体化教育”的巨大优势不断凸显。
日本茨城的乡村小学为何受到关注?
日本有一所学校,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时的偏差值[1]约为50,到了六年级,学年平均偏差值则大幅提升到64。
这所学校不是东京市中心的名校,而是一所位于茨城县水户市郊外的创立仅15年的私立小学——丽丽贝尔小学。在这里,这样的故事每年都会发生。
一般来说,私立小学会设有对口的初中和高中,甚至有的还设有私立大学附属学校、“小中高大”直升的大型学校。但丽丽贝尔只有小学,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附属幼儿园。这里推行的是全日本少见的“幼小一体化教育”。
对日本的私立小学而言,没有对口的初中和高中是事关生死的大问题。因为在公立小学上学几乎免费,特意支付价格不菲的学费就读私立,就是因为私立小学可以直升对口初中和高中。不然为什么要就读私立小学呢?
丽丽贝尔小学在茨城县偏远的乡下。与大城市不同,这里没有“升学热”的紧张气氛。在这样的地方开设幼小一体学校,真的能招到学生吗?这样的学校开得下去吗?创办初期,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担忧。
然而成立15年后的今天,这所学校已经不需要担心生源问题了。这要归功于家长们的口口相传:“去丽丽贝尔上学,普通孩子也能学得很好。”
不好意思,说了半天,一直没做自我介绍,我是丽丽文化学园的校长大久保博之。40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幼儿教育,培养出五万多名学生。
目前,我运营着幼儿园、小学、专科学校等14所教育机构,负责的学生超过五千人。学校注重的扩展“大脑容量”的教育方针受到众多家长与孩子的欢迎。而这种方法在家中也能轻松实施。
为了便于说明,我在开篇选择以偏差值作为切入点,但丽丽贝尔并不是偏差值至上主义的学校。相反,我们学校的体验活动之多,甚至到了让家长担心“你们学校到底什么时候在学习?”的地步。
运动会和远足活动自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还有露营、学农体验、欣赏音乐剧和戏剧、每年看十场电影等活动。而且每年12月我们会隆重举办圣诞表演。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丽丽贝尔的孩子们扩展了大脑容量,成为主动学习的孩子,在社团活动和升学考试中收获累累硕果。毕业生中,也有孩子获得了东京大学的保送推荐入学资格。
本书将介绍如何在家中实践丽丽贝尔“育脑”教育的方法。
儿童早期教育更应重视科学与依据
我从事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近40年,然而时至今日,日本的早期教育依然停留在“理想”的世界中。不论什么事,总倾向于用“大家一起加油”“拿出干劲来”这类听起来很美好的口号解决问题。这种做法与观念早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然而,关于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什么时候做什么会有怎样的效果”,谁也说不清。
我想通过科学依据改变早期教育的世界。
距今25年前发生的一件事令我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契机是一位家长对我说的一番话:“在丽丽贝尔幼儿园时,我觉得看孩子就像在看彩色电影,可升入小学后再看孩子,却发现变成了黑白电影……”
我觉得这位妈妈的话有些不寻常,便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那位妈妈这样回答:“因为在幼儿园,孩子会和小朋友一起唱歌,去户外玩耍接触大自然,开心地画画做手工,每天都过得很快乐。可升入小学后,突然就得‘坐好听讲’了。我家孩子面对这样的反差有点不知所措,最近我总觉得她的笑容都变少了呢。”
听了这番话,我觉得这的确是常见的情况。
当时丽丽贝尔小学还没有创立,我们只经营幼儿园。从园中毕业的孩子们几乎全部升入了当地的公立小学。不用说,公立小学的教育基本以上课听讲为主。而且当年正是填鸭式教育盛行的时代。相较于今天,“学校是上课学习的地方”的意识更加强烈。
以体验活动为主的幼儿园与整天上课听讲的小学——这种反差给孩子们带来的负担可要比大人们想象得要大得多,不是吗?
如果能让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衔接更顺畅,孩子们不就能更安心地接受小学生活,毫不勉强地切换到自主学习模式了吗?现在有那么多初高中一体学校,而孩子们真正需要的难道不是幼小一体学校吗?既然这样,何不设立一所“幼小一体化”的学校,尝试以科学研究为依据的教育方法呢?
在思考这一系列问题,并针对早期教育的科学依据在丽丽贝尔幼儿园展开各种尝试时,我遇到了一本书。那就是认知神经学家泽口俊之先生的《儿童早期教育与大脑》。
读完之后我大为震惊。其实,这20年来,我所实践的教育方法与泽口先生提倡的“幼儿大脑教育”高度一致。所以,我更加坚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
泽口先生在书中介绍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并指出我们的智能可分为语言智能、空间智能等几大类。这种“多元智能”的发展程度,是由8岁为止的“幼儿大脑开发”所决定的。他从大脑与进化的两个角度出发,阐述了这一观点。
以大脑科学的思路为基础开展幼小一体化教育,一定能收获惊人的成果!我从泽口先生的著作中获得了极大的勇气,开始认真摸索成立小学的方法。与此同时,我把从泽口先生那里学到的幼儿大脑教育的方针引入丽丽贝尔幼儿园的教育中,开始对其效果开展验证。
在这一过程中,我有几个发现。
首先,泽口先生在书中指出,“到8岁为止是关键期”。但我观察丽丽贝尔的孩子们后认识到,在7岁、8岁、9岁时,对幼儿的大脑进行开发,都能收获效果。另外,“四种感观体验”能有效地扩展多元智能,也就是前面讲到的“大脑容量”。
我拜读泽口先生的著作是在20多年前,丽丽贝尔开展幼小一体化教育也已有15年之久。本书正是基于科学研究者的科学依据与幼儿园、小学教育现场总结的集大成之作。
不管你是孩子的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愿本书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与思考。
[1] 偏差值指相对平均值的偏差数值,是日本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计算公式值。偏差值=50+10×(个人成绩-平均值)/标准差。偏差值越高成绩越好,反之则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