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信息素质概述
信息素质在世界各国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当今社会,信息素质是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终生学习的核心,它使人们在一生中都能够有效地搜寻、评价、使用和创建信息,以实现其个人与社会目标。面对复杂的信息环境,大学生必须具备获取、收集、评价、交流、加工信息等方面的能力。信息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竞争能力的高低。
了解信息素质的概念与发展,掌握信息素质的构成要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素质的内涵,培养自己良好的信息素质。
1.2.1 信息素质的概念与发展
信息素质的提出可追溯到1974年。当时的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在其向美国全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最早提出了“信息素质”一词,并将信息素质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他对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做出以下描述:“他们接受过信息资源应用培训,掌握了利用信息工具的技术和方法,能够应用广泛的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1979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LA)对信息素质的官方解释为:“掌握了利用信息工具的知识与技能,并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0世纪80 年代,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为信息素质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信息素质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不再单一地将信息素质界定为一种能力,而是意识到了信息素质其他几方面的品质,为信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5年,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图书馆结合图书馆对提高信息素质的作用对信息素质的定义进行了探讨。他们认为,“信息素质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技能,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能超越对个别信息的探索,不但能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和有效的处理,而且对其具有一定的理解和评价能力,懂得图书馆不是唯一的信息源”。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提出的信息素质的定义被人们普遍地接受,即“具有信息素质能力的人,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能有效地检索、评价和利用信息。”
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对信息素质概念的认识和研究进一步深入,在强调信息素质作用的同时,已将信息素质放在人的整体素质的层面中去考虑。
美国学者瑞德教授(H.B.Rader)在《全球信息素质教员:图书馆管理员在21世纪的作用》专题报告中给出的定义是:“信息素质是在解决问题和做决策时能有效地找到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包括在信息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能力,迅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解决问题时能把合适的信息找出来的能力,还包括熟练使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
国内相关领域学者探讨信息素质及其教育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此时,国外对信息素质概念的研究已奠定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给国内学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依据。
马海群在《论信息素质教育》一文中指出:“信息素质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成员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智慧(涉及信息知识与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潜能、信息心理等。”这是讨论信息素质问题较早的一篇文献,他提出的定义基本确定了国内关于信息素质概念的框架。
孙建军等认为,“信息素质是属于人文素质的一部分,是人文社会的信息知识、信息意识、接受教育、环境因素影响等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的、内在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有明显的外在表现。信息素质的内涵既包含有理论知识素养,也包含信息实践能力和信息意识,在学习、工作中具有正确的治学能力和应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素质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信息知识能力,它标志信息专业知识的水平;二是信息认识和意识,它表明信息认识水平,主要包括信息收集、整序、利用和评价方面的素养。”
肖自力将信息素质内涵概括为四个层面,即信息意识力、信息思考力、信息技能、相关的知识和道德修养。
吕庆阳等对信息素质所界定的概念为“信息素质是信息社会基本信息水准的测量尺度。它表明在信息收集、信息利用、信息整理、信息评价过程中所具有的综合信息能力,包含信息意识素质、信息知识素质、信息能力素质等要素。”
纵观国内外对信息素质概念认识的过程,可以看出,信息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动态的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提出“信息素质”一词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其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人们对信息素质的认识已逐渐完善、逐渐统一。
1.2.2 信息素质的特性
信息素质所具有的特性如下。
1.稳定性
信息素质是个体自身素质的一部分,一旦形成,则相对稳定保持不变。
2.操作性
信息素质集中表现在操作能力上,具体落实在作用和操作上。只有在实践中,在应用信息的过程中它才能表现出来。
3.普及性
信息素质是社会每一个个体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它没有性别、年龄、职务等的区分,没有绝对权威。
4.发展性
社会个体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自身已有的信息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信息容量,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5.层次性
个体之间的信息素质是具有层次性的。信息素质按照层次高低和应用范围可以分为公民通用的信息素质、工具性的信息素质以及职业性的信息素质。公民通用的信息素质是指作为信息社会的成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工具性的信息素质是指人们在其职业活动中能够应用一种或几种信息技术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职业性的信息素质是指信息技术系统开发设计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
1.2.3 信息素质的构成要素
信息素质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是个体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并作用于外界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素质。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素质的这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信息意识是先导,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准则。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信息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各种信息的自我感悟,即人们对信息的识别、获取、分析、判断以及对信息的利用和评价素质。
信息意识的含义如下。
(1)信息意识是信息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对信息功能的认同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信息社会里,信息活动已经融于各项社会活动之中,使人们逐步认识到其重要作用,激发了人们对信息的渴望敏感,信息意识应运而生。
(2)信息意识是对信息所特有的自觉反映,是对信息与信息价值所特有的感知力和感悟力。
信息意识是一种心理上的潜意识,人们对信息的心理需求越强,意识就越明确,自觉性、能动性就越大。
(3)信息意识是对信息来源的选择意识,是人们捕捉、判断、整理和利用信息的意识。
对信息的积极的内在的需求,使人们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各种信息流中分辨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能将来自各方面的零散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并能从中挖掘出所需信息,加以分析、判断及利用。
(4)信息意识是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洞察力,以及对信息的检索、利用和开发意识。
在收集整理和使用信息时,必须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进行甄别,只有满足了信息的适用条件,信息才能创造价值。
(5)信息意识是对现代技术的认知力。
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它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及信息源。
信息意识是信息素质中最根本的因素。如果一个人缺乏较强的信息意识,面对不懂的事物,他就不知道以何种方式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具备了较强信息意识的人,能充分地认识到信息的作用与价值,能从信息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敏锐地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自觉地对客观存在的信息进行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地提升自己,继而形成知识生产力。
2.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是信息素质的基础,是有关信息的本质、特性、信息运动的规律、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原则、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信息检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信息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方法知识等在内的一切与信息及其处理有关的知识。
(1)信息基础知识。信息基础知识从广义上来说包罗万象。从狭义上特指信息工具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知识、信息系统知识(信息的概念、内涵、特征,信息源的类型、特点)、网络知识、信息收集和管理的知识、信息组织的原理和方法知识、信息检索知识等方面。
(2)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产生、存储、传递、处理、控制等技术。它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
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基本概念、信息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信息技术历史与趋势、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检索的工具及特点,以及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使用等方面的知识。人们掌握了信息技术知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作用,就能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卓有成效地运用,并能不断地调整自己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
(3)信息方法知识。所谓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来分析自然、社会和人们思维中的问题和矛盾,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是信息传递和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来获得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总的来说,信息知识不但可以改变人的知识结构,而且能够激活原有的学科专业知识,使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能有效地结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信息知识积累得越多,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也就越强。当代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信息知识,掌握各种信息技术,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3.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是指人们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认知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创造信息的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保证与核心,是现代人必备的技能之一。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能力。
(1)信息认知能力。信息认知能力是信息获取、处理、利用、创造的开端。人们生活在信息社会,接受了大量的信息,要想在海量的信息中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进行判断、评价和选择,就得具有一定的信息认知能力。这些信息具有真假、有序和无序、正负价值之分,只有具备了良好的信息认知能力,才能处理好信息的质与量的关系。
(2)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利用一定的信息技术,及时、有效地获取本学科领域内的相关信息以及有关社会生产所需的各类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利用信息的最基本的能力,可分为信息接受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索取能力。
(3)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整理,使之有序化、专业化的能力。它是信息分析、加工、组织能力的综合体现,通过对信息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获得真正有效的信息,再综合自身原有信息与选定信息进行整理,使信息有序化、系统化,为进一步利用信息做好准备。
(4)信息利用能力。信息利用能力是将认知、获取、处理的信息进行有效利用,应用于实践,并创造出新的知识和新的信息内容,使信息价值得以实现的能力。信息只有通过有效的利用,才能充分体现出它的价值。
总之,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诸要素中的核心,是信息素质内涵中最具体、最具操作性的能力,是衡量信息素质高低的标尺。身处信息时代,只有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和丰富的信息知识,具备了较高的信息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去收集、获取、传递、处理有价值的信息,才能在信息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4.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指人们在信息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是信息创造者、传递者、服务者及使用者所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如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抵制不良信息等。
(1)信息道德的构成。信息道德由两方面构成。
① 信息道德的主观方面:个人信息道德,是指人类个体在信息活动中以心理活动形式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感、行为和品质。
② 信息道德的客观方面:社会信息道德,是指社会信息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反映这种关系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2)信息道德的层次。信息道德包含以下三个层次。
一为信息道德意识:集中体现在信息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之中,包括与信息相关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理想等,是信息道德行为的深层心理动因。
二为信息道德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被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所决定、所派生出的人与人或组织之间的信息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基础之上,并以一定的信息道德规范形式表现出来。
三为信息道德活动:这是信息道德的一个十分活跃的层次,包括信息道德行为、信息道德评价、信息道德教育和信息道德修养等。
(3)信息道德的特点。信息道德的特点如下。
① 信息道德是一种道德手段,是依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自发形成的,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无特定的制定主体。
② 信息道德执行手段独特,它无任何机构或者组织来管理,而是依靠社会舆论、人们内心的信念、传统习惯和价值观来维持的,是通过人们内在的道德来自觉实现的。
③ 信息道德的作用范围较为广泛,它涉及信息活动的各个层次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④ 信息道德功能的发挥是多方面的,它引导人们对自身信息行为的认识,调节信息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对人们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行为的发生有很多教育功能。
(4)信息道德的要求。在组织和利用信息时,应遵循的信息道德要求如下。
① 个人信息活动与社会整体目标一致,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② 遵循信息法律与法则,提高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行为。
③ 尊重知识产权,保守信息秘密,尊重个人信息隐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信息创造、服务、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
④ 合理使用与开发信息技术,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犯罪活动,准确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
信息道德,是人类在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要求和自我限制,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信息社会中, 每个人都应遵循一定的信息伦理与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合理合法地获取信息,这是信息素质基本的道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