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经验

济南高新区探索形成“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新模式

自2016年年初以来,济南高新区着眼于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按照打造快速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专业系统的招商服务体系、理顺法制和谐的社会治理体系、强化积极稳健的融资建设体系的总体要求,在推进大部制改革的同时,探索形成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新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一、主要做法

济南高新区从制度建设入手,强力推行以大部制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人为核心的干部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体系改革。

(一)推行大部制改革和灵活的支撑单位临设机制

坚持以内部改革适应外部需求,对内合并相关职能属性、理顺行政事项运行环节,减少部门职能冲突、人员掣肘,提升了工作效能。特别是重点加强了招商引资、行政审批、项目建设等职能,形成了“大建设”“大经济”“大招商、大服务”和“大社会管理”的行政管理架构。如“大建设”的国土规划建设管理局整合了原国土分局、建设管理局、房屋管理中心、防空办等多个部门职能,实现了各类事项“一局式”办理,大幅提升工作效能。通过体制创新,管委会共设15 个部门、5 个街道办事处,投资促进中心直属8 个园区及4 个窗口支撑单位,济南高新控股集团下设7 家二级公司,基本形成了管委会下辖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办事处,投资促进中心协管各园区,济南高新控股集团辖各二级公司的条管状管理模式,管理模式更扁平、直接,运行模式更清晰、快捷。

(二)推进干部人事制度和绩效工资体系改革

勇于打破“大锅粥”,破除“铁饭碗”,实现了编内、编外无差别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考核由“主观评价”向“量化考评”转变。一方面,改变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方式,对全体在编在岗人员实行干部编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相分离的“双轨运行”管理。对新设单位空缺岗位,实行社会人才招聘,从各行各业选聘一批行业精英,提高了单个岗位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截至2017年10月,已进行集中招聘两次、分散性招聘选聘8 次,先后招聘各类人才精英240 人到各岗位工作。另一方面,推进绩效工资体系改革,实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通过全员KPI 考核,形成了企业化绩效薪金核算制度,根据单位贡献率、岗位工作强度、工作贡献率等因素综合确定岗位薪酬标准,拉开岗位薪金层次,鼓励能者上、庸者下,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实践效果

2017年1 ~9月,济南高新区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3.1%;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3.29%;新增注册公司5599 家,同比增长32.71%;上市挂牌企业总数上升至110 家。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创新。

一是动力足了。KPI 考核使园区人人真扛指标、个个真有压力,全员都有危机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主动性。绩效薪酬确定后,一线园区自我加压、高点定位,主要经济指标均按超过市平均增幅的130% ~150%作为目标任务。

二是合力多了。大部制改革有效解决了职能交叉、条块分割和多头管理问题,适应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新模式的需要,一个项目从签约立项到落地建设再到建成投产,所有审批手续不出一个局可全部办结,行政审批提速50%以上。

三是吸引力强了。2016—2017年,济南高新区面向全球招聘了240 名各类专业精英,报名人员遍布海内外,优秀岗位竞争比例达到40∶1。截至2017年10月,聘任到高新区各专业岗位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占48%,平均年龄33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