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话、幽默与逻辑(第5版)
- 谭大容
- 2606字
- 2021-03-26 23:53:05
四、“我教老师”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范围的思维形式
我教老师
头一天去上学的儿子放学回家,妈妈问:“孩子,今天老师都教你些什么?”
儿子说:“他什么也没教给我,反倒问我,‘一加二是几?’我教他说,‘是三’。”
读了这则小幽默,你一定被这个天真儿子的有趣回答逗乐了。
这个天真儿子的回答,其逗人发笑的逻辑基础在于,他不明确“教”这个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范围的思维形式。
思维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而概念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它是思维的细胞。判断和推理都由它组成,它是形成判断和进行推理的基础。因而,一般逻辑教科书往往把“概念”作为 系统讲述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起点。
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它总是对事物的反映。逻辑学所指事物包括一切认识对象。从有形物体到无形思想,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以至于精神现象,从各种具体事物到事物的各种性质(如颜色、动作、行为、状态,气味等等)和关系(如“大于”、 “在……上”、“在……之间”等等),只要人们将它当作认识对象的,都是逻辑学所指事物范围。
“教”是人的一种动作、行为,在这则小幽默中,它是作为人们的认识对象而出现的。因此,属于逻辑学所指事物范围。
任何概念都是从事物的本质和范围这两个方面来反映事物的。因此,明确一个概念,就要对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和事物范围这两个方面加以 明确。
首先,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
任何事物都有许多性质,同时,任何事物都和其他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事物的性质和事物之间的关系统称为事物的属性。事物与其属性是紧密相联不可分离的。各种事物由于属性的相同或相异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组成同一个类,具有不同属性的事物组成不同的类。以幽默《剩下那七角呢?》为例:
儿子:“爸爸,给我一块钱。”
父亲:“干什么?”
儿子:“我要买本书。”
父亲:“什么书就要一块钱?”
儿子:“是《三角》。”
父亲:“那剩下的七角呢?”
“一块钱”、“七角”……组成“钱”这一类事物。“钱 ”这一类事物具有相同的属性。“《三角》”、 “《几何》”、“《代数》”……组成“书”这一类事物。“书”这一类事物也具有相同的属性。但是,“一块钱”、“七角”和“《三角》”,则分别属于“钱”和“书”这两类不同的事物。 不同类的事物,其属性是不同的,二者不可混淆。儿子要买的“《三角》”是书,而其父却将“书”与 “钱”混为一谈,由此发出“那剩下的七角呢?”这个可笑的疑问。其闹笑话的逻辑根源 就在于不懂得事物因属性的相同或相异而形成不同种类的道理。
在一类事物的众多属性中,有些属性是非本质的,即是说,对该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不起决定作用的。比如,人这一类事物具有会哭、会笑、会走路等等属性。但这些属性对于人之所以为人并不起决定作用。我们把事物的这种属性称为非本质属性。而事物属性中还有一种是能够决定该事物之所以成为该事物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属性。比如,人这一类事物,具有两足直立、能思维、有语言、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等等属性,这些属性都能决定人之所以为人,并能使我们依据这些属性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这种能够决定某事物之所以成为某事物,并能将该事物同他事物区别开来 的属性叫做事物的本质属性。
当然,本质属性也有初级本质和深刻本质之分,还有这一方面的本质和另一方面的本质之分。比如,“两足直立”只是人的初级本质,而“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才是人的深刻本质。又如,从物理性质方面看,水的本质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在一个大气压下,沸点为100℃,冰点为0℃”等等,而从化学性质方面看,水的本质则是“由两个氢元子和一个氧元子组成的化合物,其分子式是H2 O”。
无论是事物的初级本质或是深刻本质,也无论是事物的这一方面本质或是另一方面本质,由于对该事物都能起某种意义上的决定作用和某种程度上的区别作用,因此,我们都称它们为事物的本质或本质属性。而概念,则总 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
“教”这个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是“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而那位孩子把他回答老师的提问当作是他在“教”老师,显然是混淆了“教”和“学”这两类事物之间的本质差别。这说明,他对“教”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是 不明确的。
概念在反映事物本质的同时,还反映事物的范围。
逻辑学所研究的概念,主要是反映一类一类事物的概念,即类概念。这种类概念把个别事物当作由一个分子组成的类,把一般事物当作由若干分子组成的类。由分子组成类,由小类组成大类。大类相对于小类是母类,小类相对于大类是子类。母类和子类又分别叫做“属”和“种”。我们所说概念反映的事物范围,就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是由哪些分子或子类组成的。比如,“书”这个概念反映“书”这一类事物有无数个分子,这无数个分子就是“书”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这个概念只反映一个分子——重庆市,“重庆市”这个分子就是“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永动机”这个概念不反映任何分子,“零个分子”就是“永动机”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
让我们再以两则幽默为例来进行分析说明:
任你选择
有人去一家餐馆吃饭,见墙上贴着一张纸,写着“服务热情,任你选择 ”,便问女招待有什么莱。
“芦笋。”女招待回答说。
“有什么可选择的呢?”
“你要或是不要。”
结合“服务热情”的前言,“任你选择”这一语词所表达的概念应该是“可供你选择的莱”。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则应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子。而女招待强辞夺理,硬将它说成只有“芦笋”一个分子。这说明她对“可供你选择的莱”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是不明确的。这种对概念的不明确与墙上的漂亮话形成鲜明对照,实在使人觉得好笑!
当然,这则笑话应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的今天,也许其存在的基础已经丧失了吧!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对《我教老师》这则幽默继续进行分析。
“教”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是指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的所有行为、过程或方式。比如,教师问那位小孩“一加二是几”,这种提问的方式就是一种传授知识的方式,因此,它属于“教”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那位小孩天真地以为老师的这种提问的教学方式不属于“教”的范围。这说明她对“教”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是不明确的。
那位小孩既不明确“教”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又不明确“教”这一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可见, 他对“教”这一概念是不明确的。而这则幽默,使人会心微笑,其逻辑基础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