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前,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来华留学和在国外各类学校、教学机构学习汉语及自学汉语的学习者越来越多了。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的人数也在成倍地增加,大批新手进入了这一教学领域。为了使这些教师能够迅速提高教学水平,对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的特点与规则有较深的了解,使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教学更加科学、有效,我们编写了这套丛书。

本丛书的读者对象主要为国内外现在正在从事或将来打算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或研究的教师、学习者和其他社会人士。这包括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正在为获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努力进修的人们。具有中等以上汉语水平的外国学习者也可以从中获益,对中外文专业的师生也有参考价值。

本丛书由《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实用对外汉语难点词语教学词典》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等组成。“实用”是本丛书编写时的着眼点。凡是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特别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本丛书中都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与说明。凡是对外汉语教学可能涉及的各类课型,本丛书都介绍了很多教学方法与技巧。编者力求三册书中诸多方面的分析说明,都比较“实在”和“有用”,既便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在教学或研究时进行参考,也可供汉语水平达到相当水平的外国学习者在自学汉语时解惑答疑,还可为其他从事汉语研究与教学者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本丛书的编写者对对外汉语教学形成了一些共识,并在编写中加以贯彻。在此,我们将其提出,希望读者特别加以注意:

(一)作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对整个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词汇和功能大纲做到胸中有数。只有胸中有大纲,教学中才能做到纲举目张,将所教的语法点、词汇,根据其在实际语言中的地位(使用频率高低、重要性)、学习者的水平、所处的学习阶段、学习的难易度等进行科学的定位。对那些并非一次讲授就能掌握的难点与重前点,也能够注言意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中螺旋式地复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胸中有了大纲,不管教何种课型,都能注意教学的阶段与层次,在对学习者进行具体的某项技能的训练时,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正是出于这一指导原则,语法册的内容主要是外国学习者汉语水平达到HSK8级左右应该掌握的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及语法的基本要点。其中语法重点和难点是综合参考《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大纲与语法等级大纲》、《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中的初级语法点主要内容和部分中级语法点加以确定的。本丛书的第二册的内容是从《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大纲》的初、中级词汇大纲中,筛选出了其中使用频率高、有一定难度的1500多个词语,集中分析说明,并对其中一些容易混淆的词语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辨析。

(二)汉语是一个语言系统。汉语的某个语法点或某个词语本身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因此,教学讲解也不应该将其孤立起来。问题在于,外国学习者在最初学习汉语某一句型、某一短语或词语时,却往往是单独地、一个个地学习的,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把它们看成一个个孤立的单位。于是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这些偏误除了一部分是受到母语的干扰之外(可参见丛书中相关的偏误分析),另一部分与汉语本体有关。主要表现为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对该句型或该词所表示的语义(显性或隐性的)不能比较准确地理解与把握,二是对使用该句型或该词语组合成句时所受到的句子内部与外部规则缺乏全面的认识,所谓内部规则,是指某一句型或词语成句时,句子内部各种成分间的相互制约(与哪类词语是相容的、可以搭配的,同时需要哪些相关的成分与之共现或呼应,对哪些成分或哪类词语是排斥的等等)。所谓句子的外部规则,是指在什么样的语境下应该或不能使用某个句型或某个词语等等。前者主要是语义和语法问题,后者更多的是语用问题。吕叔湘先生曾指出:“一个语法形式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研究。可以研究它在语句结构里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研究它出现的条件:什么情况之下能用或非用不可?什么情况之下不能用?必得用在某一别的成分之前或之后?等等。前者是理论研究,后者是用法研究……”。赵金铭先生指出,“当外国人要通过学习语法来掌握一种语言时,几条最一般的规律就不够用了。这时候的语法就要深化和细化,一般规则下还得有细则。”本丛书的编写者认为,比较实用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与词汇的讲解,重点应该放在用法的说明与分析上。这类分析要做到深化与细化,就必须从语义、语法、语用三方面,结合学习者常出现的问题,全面地、有针对性地进行诠释。凡是对中国人来说“不言自明”而对外国人来说“不言就不明”的,就应该加以说明。本丛书对不少语法点或词语的说明比一般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或教材更详细些,就是出于这一考虑。

(三)本丛书中在有关部分列出了学习者学习中常见的一些偏误。列出偏误的目的在于:

1.学习者学习中出现的偏误,往往能反映出他们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对这类规律的归纳与分析,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科学有效。清楚学习者会产生哪些偏误,教师在备课时可做到心中有数,为了减少或避免这类偏误,教学中可以预先做哪些必要的说明,教后可设计哪些练习加以巩固等等。丛书中有关教学建议或提示,往往是由此而来的,其中有不少是编写者与其他教师多年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的总结。所谓“建议”“提示”,就是供教师们参考,当与不当,需要教师们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验证,期待有更多的发现与创新。

2.针对学习者的偏误,可将某个语法点或词语的用法进一步规则化、细化。本丛书中关于某个语法点或词语增加了一些目前对外汉语教材未曾提到的规则或说明,有些就是由学习者的偏误归纳出来的。

3.学习汉语的外国学习者经常会问的问题就是:“某某形式或某词语与其他形式或词语有什么不同?”偏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形近或义近的混淆,即学习者将语义、语法形式或语用相近的一些句型、短语或词语的用法混淆起来了。因此,如何辨析异同,是摆在对外汉语教师面前的一个个难题。说同容易,说异难。本丛书的编写者在这方面作了较大的努力。编写者对形近、义近的语言单位的辨析重在用法的区别上,得出的一些结论可供教师与学习者参考。但肯定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这类偏误的列出,也为教师与学者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四)本丛书的语法册、词语册都在介绍具体的语法内容或词语教学中谈到了一些教学方法。《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则是专门介绍对外汉语教学法的。书中搜集和罗列了一系列教学方法,供教师们选择应用,以期收到明显的教学成效。尤其是对于刚加入或转入对外汉语教学这支队伍的年轻教师和新教师,可凭借本书所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比较快地步入对外汉语教学之门,掌握教学的主动权,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和效率。

对外汉语教学不同于本国语文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应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的范畴。因而不仅国外外语教学流派的理论和方法值得借鉴和吸取;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汉语的语音、文字、词汇、句法等的特点以及由这些特点所产生的学习和认知的规律。本丛书在这方面下了较大的功夫,作了较多的探索。

(五)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模仿,更为重要的是“实质”上的应用。所谓“实质”,是指任何方法的选用,都应根据学习者的实际和课文语料的实际来考虑和安排。作为某种教学方法,它是死的、呆板的,而作为具体的教学实施,它是活的、变化的。因而我们选择一种教学方法,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充分发挥这种教法的作用;怎样更好地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以便更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本书所推荐和介绍的教学方法有的能提高语料的可懂度,易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有的可再现或复现语言点,易于学习者记忆和巩固所学的知识;有的重在技能训练,易于学习者掌握;有的营造多种情境,以便学习者把所学知识应用到不同的场合等。书中所罗列的方法只是对以往对外汉语教学界所积累的教学方法的总结。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是无止境的。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必须贯彻执教者的教学意图,而明确的教学意图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里就有个理论性和目的性问题。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常识,了解教学对象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情况,把握课型特点和课文语料,三者相互作用,才能形成正确而清晰的教学意图。教学法册前几章安排了有关教学法的基础理论、国外外语教育及其流派的理论与方法,以及课前的准备和如何备课等内容,其用意就在于此。因此建议教师们在选择和使用本书所推荐、介绍的种种实用的教学方法之前,耐心地读一读前面几个章节,相信会有所收益的。

教学法册后面几个章节,按课程类型集中推荐和介绍有关的教学方法,尽可能根据课型特点,对其教学理论和实施原则进行简明扼要的阐述,并详细说明各种教法的操作程序,附以具体事例,以便教师举一反三地应用。

(六)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尚未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目前课堂上运用得比较多的仍然是讲授法。这是一种传统的教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不过,一般只适用于精读课型,至于听力、会话、写作等课型,讲授法已明显地暴露出它的弱点和弊病。第三册在听力、会话、写作等课型中所罗列的教学方法,已经大大突破讲授法的框框,向着合作学习法、团体教学法等教学模式迈进了一大步,但总体来说还比较零散,这是我们今后尚须加倍努力去探索的课题。

本丛书是由三位教师负责编写的。第一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由苏州大学的陆庆和负责,第二册《实用对外汉语难点词语教学词典》由浙江大学的朱丽云负责,第三册《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由华东师范大学的徐子亮负责。这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编者们既总结了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与教学构思,又参考了大量中外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汉语教学与研究者的一些科研成果,力求将一些比较实用的,对教学有指导意义的结论、观点、方法收进本丛书,以供读者参考和使用。但由于时间和编者的水平有限,有些研究成果还未能收录其中,这也是本丛书的不足和缺憾。

本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经费资助,赵金铭教授为本丛书定序,出版过程得到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有力支持,在此一并谨致谢意。

编者
2004年8月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