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概述

导入案例

“四块糖果”的故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担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曾发生过一个小故事。一天,他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了王友,并令王友放学时到校长办公室。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王友怀疑地接过糖果后,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说完,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学生。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哭了:“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呀……”陶先生满意地笑了,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点评

尊重是前提

《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教师应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以一颗宽容之心面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教育学生,引导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四块糖果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更发掘了学生的四个优点:守时、尊重人、正义感和勇于认错,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教育家的教育艺术和智慧。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框架和制定依据。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框架结构

教师专业标准,是指国家教育机构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教师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教师培养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教师专业机构要素中的各项实施准则和方法。[1]我国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由前言、基本理念、基本内容和实施建议四部分构成。

(一)前言

《专业标准》的前言部分以精练的语言表述了其制定依据、目的、适用对象和功能。《专业标准》的第一句话明确目的是“为促进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中学教师队伍”,阐述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为法律依据。前言的第二段阐述了《专业标准》的性质定位。《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学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中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学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基本理念

1. 师德为先

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 学生为本

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 能力为重

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 终身学习

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三)基本内容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包含“维度”“领域”和“基本要求”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划分为三个维度: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第二个层次为领域,共计十四个领域,按其类别分列在各个“维度”之中。第三个层次是基本要求,共计六十三个,按其内容分列在每个“领域”中。

1. 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

《专业标准》在这个维度划分为四个领域: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

职业理解与认识领域重点强调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要求教师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领域明确提出将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放到首位,强调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发展积极创造条件。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领域,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作为首要要求,同时强调要尊重教育规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个人修养与行为领域提出了关于教师个人修养和行为方面的诸多要求,如教师个体的心性、品质、行为举止等。

2. 专业知识维度

《专业标准》的专业知识维度包括四个领域: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和通识性知识,提出了十八项基本要求。其中,教育知识领域有六项基本要求,在四个领域中所占比重最大。要求教师了解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知识及其教育方法。

3. 专业能力维度

《专业标准》的专业能力维度包括了六个领域: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教育教学评价、沟通与合作及反思与发展。

(四)实施建议

《专业标准》的最后一部分,针对教育行政部门、教师教育院校、中学和中学教师等不同主体,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要求和实施建议。

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依据

(一)法律依据

《专业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我国虽然是首次制定《专业标准》,但在两部法律以及一些法律法规中,都有相关或相近的内容。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第二章规定了教师权利和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第三十条规定:“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第三十四条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些都是制定《专业标准》的重要依据,也为《专业标准》的制定提供了框架和元素方面的参考。

(二)政策依据

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是《专业标准》制定的重要政策依据。《规划纲要》描绘了中国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二十字方针,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在素质教育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三个坚持:第一,“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第二,“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第三,“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修改发展的统一”。“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这些内容为制定《专业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国际教师专业标准的借鉴

《专业标准》的制定借鉴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师专业标准或相关内容。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中小学教师标准,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与修改,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教师专业标准体系。例如,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念三个方面教师素质构成要素,已经成为对教师职业应具备的专业素质结构的共识。

[1] 熊建辉.教师专业标准研究——基于国际案例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