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针对上述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理论演绎与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中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对研究方法进行选择,本研究在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时(例如,BIM情境与跨组织关系的关键要素是什么?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采用问卷调查法;在回答“如何”的问题时(例如,BIM情境与跨组织关系如何相互作用)采用了多案例比较归纳分析以及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本研究对研究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可以避免某一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并保证研究结论的有效性。

1.文献研究和规范分析

本研究以建设项目为分析层次,BIM情境和建设项目跨组织关系是核心概念。通过对国内外BIM情境和跨组织关系的基础概念以及基础理论的梳理,本研究对BIM情境和建设项目跨组织关系的发展脉络进行研究定位,并对BIM情境与建设项目跨组织关系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针对BIM情境与跨组织关系的关联,以及BIM情境下的建设项目整体绩效等文献进行梳理,确定理论研究的关键点。详见本书第2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理论演绎与实证研究

建筑业实践性极强,中国与BIM起源的西方国家在环境和行业背景上有着根本的不同,无法将西方国家BIM应用范式在中国的建设项目上直接复制和重现,探索中国建设项目的BIM情境与跨组织关系的互动机理,具有很强的背景依赖性和动态性。要回答本研究的问题,有必要对BIM在中国建设项目的应用进行深入和全面的实地考察。因此,研究者需要将建设项目根植于中国社会环境的大系统,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识别中国的BIM情境和跨组织关系的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式。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三者不同的是:实验室试验是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将研究现象从其背景隔离;问卷调查法偏重对事件发生的频率、程度的测量,反映的是所调查的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案例研究方法正如Eisenhardt(1989)提出的一样,案例研究方法是对于真实世界动态情境的整体全面的了解与归纳式思考过程结合在一起。该归纳式思考过程伴随着从数据中识别规律的各种方法(李平等,2012)。

(1)问卷调查法。

针对研究问题“BIM情境与跨组织关系的关键要素是什么?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本研究分别通过问卷调查法对采用了BIM的企业相关人员进行调研,获得对这两个问题的普遍性反映。调查问卷(一)是基于国内外文献中有关阻碍建设项目BIM应用的因素的梳理,挑选出与BIM情境及跨组织关系相关的因素,并以此作为测量题项首先在研究团队内部进行结果预测,最终确定调查问卷(一)用以识别相关要素。基于调查问卷(一)分析结果采用模糊理论对关键要素进一步甄别。在确定的关键要素的基础上,调查问卷(二)对BIM情境和跨组织关系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进行测量,基于分析结果,本研究在社会交换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的指导下对分析结果进行探讨,进而构建BIM情境和跨组织关系相互关联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理论假设。两次问卷调查的样本选择主要针对上海地区具有BIM应用经验的大型项目业主、设计方、总承包方和BIM咨询方。详见本书第3章和第4章。

(2)多案例比较分析和定性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方法和其他两个方法最大的区别就是尊重现象的变化过程,既不将现象和背景隔离,也不依赖大样本抽样原理来获得结论。案例研究方法最适合用来解释理论框架中变量间的关联关系以及观察到的现象。因此,要回答本研究的核心问题“BIM情境与跨组织关系如何相互作用”,案例研究方法为最佳选择。

国内外学者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取得丰富研究成果,为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提供了支持与借鉴。主流的演绎式研究大多数是基于西方的制度、文化和历史情境下产生的理论(徐淑英,2012)。虽然这些理论有助于学习符合国际标准的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国际学术交流必备的研究术语,但在解释中国独特管理困境和问题时却显得乏力。而案例研究将真实世界动态情境的整体全面了解和思考过程整合在一起,并结合了从数据中识别规律的各种方法(Eisonhardt,1989)。对于难以明确定义的问题,隐含在过程中且难以察觉的问题(Yin,1994),以及挑战现有理论逻辑的问题的研究都有很好的适用性(Eisonhardt,1989)。更为重要的是,本研究探索的领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产业界都遇到理论中的困惑和实践中的挑战。这都亟待通过详细描述方法和归纳式方法对它们进行解释和解析。案例研究方法有助于解释数据分析的结果,发现BIM情境和跨组织关系两大概念中各变量间的关联关系,对观察到的现象提供丰富的例证。同时,对观察结果的产生机制和产生过程能够得到更紧密的审视,有助于回答本研究中BIM情境和跨组织关系的如何互动及其相互作用如何对建设项目绩效产生影响这一重要问题,也是对相关因素如何参与这一互动过程的自然补充。

本研究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结合定性的数据分析技术(Miles et al.,1994),依据Eisenhardt(1989)提出的系统性案例研究过程:案例选择、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遵从可复制的逻辑原则。Yin(1984;1994)提出案例研究中通常将单案例分析视为一个独特的试验,作为自成一体的一个分析单元;多案例视为一系列的试验,用来证实或否定从其他案例得出的结论。并且Yin(1984;1994)提出如何在案例研究方法中确保数据收集和分析满足可靠性、结构有效性,以及外部和内部有效性的要求。据此,本研究通过以下途径来满足这些要求:①在理论框架的指导下进行案例选择(详见5.1节案例选择部分);②每次访谈固定两位访谈主持人及其分工,并向访谈对象提交相同面谈提纲,并在访谈结束后24小时内整理案例研究会谈记录,并互相交流看法和意见(详见5.2节数据收集部分);③将访谈录音转录为文字,基于理论框架中的变量定义进行系统性编码,输入专业定性研究分析软件QSR NVivo®,进行反复对比分析(详见5.3节数据编码部分)。

遵循上述的研究设计,本研究从三个案例中发展出BIM情境和跨组织关系演化的基本模式,并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对不符合假设的发现进行解释,进而修正BIM情境与跨组织关系的相互作用方式。

1.5.2 技术路线

本书根据研究问题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方法等实证研究方法为主,运用定性描述和定量数据分析结合的手段,完成本书研究,本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如图1.3所示。

图1.3 研究的主要技术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