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问题研究
- 许宪春等
- 1420字
- 2021-04-01 16:00:44
第一篇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建立、改革和发展研究
许宪春 吕峰
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在反映经济发展、服务宏观决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指出的:“在宏观经济学所有概念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账户提供的各种数据犹如灯塔,引导决策人将经济航船驶向其目的港。没有GDP这类国民经济总体指标,决策人就只能在纷繁无序的数据海洋中茫然漂泊。”(萨缪尔森等,1999)可以说,一个国家GDP发展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在这个过程中,GDP在经济分析、政策制定、经济管理和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它描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记录了中国不断跨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辉煌历史。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值得认真总结,作为描述中国经济发展情况的核心指标,中国GDP核算取得的重大进步也值得认真总结。因此,在改革开放40周年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间节点上,系统地梳理中国GDP核算从开始建立到逐步发展并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显得尤为必要。
中国GDP核算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及其不断深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与其他重要统计指标一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重要的统计保障。如果没有GDP,就很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目标,做出有效的宏观经济决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GDP核算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从间接推算到直接核算、从生产核算到使用核算、从年度核算到季度核算等一系列发展变化。通过改革和发展,它的资料来源和核算方法逐步规范,行业分类不断细化,历史数据得到不断补充和修订,科学规范的GDP核算体系逐步建立。
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经济管理对GDP核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继续做好总量和速度核算、不断提高数据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基础上,要更加关注GDP的结构核算,通过细化核算分类、拓展资料来源、改进核算方法等方式,及时准确地反映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过程。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GDP核算的不足和不完善之处也值得深入探讨,以推动它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更好地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本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对中国GDP核算建立的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包括从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的国民收入核算向国民账户体系(SNA)[1]的GDP核算的转变、GDP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核心指标地位的确立等。第二部分全面系统地总结梳理了GDP核算正式建立后经历的历次重大改革和发展,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分类、核算方法、历史数据的修订和补充等一系列演进过程。第三部分对中国GDP核算未来的改革和发展进行展望,包括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价值核算方法改革、金融业核算方法改革、支出法GDP核算改革、不变价GDP核算方法改革、季度GDP核算方法改革以及地区GDP核算方法改革等内容。
[1] 《国民账户体系》(简称SNA)是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定的国民经济核算国际标准,包括四个版本,分别是1953年SNA、1968年SNA、1993年SNA和2008年SNA。前两个版本是由联合国组织制定的;后两个版本是由联合国、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五个国际组织共同组织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