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人生要有长期的算法,才抵得住生活的鸡毛蒜皮
- 我想和你白头,也想自由
- 姬晓安
- 2729字
- 2020-09-18 11:14:14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在耶鲁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两名优秀毕业生代表当着希拉里·克林顿的面上演了一出毕业分手戏,在全校师生的见证下,他们宣布从情侣转为朋友。他们说“过往的经历很美好,但现在,它们需要为未来腾出空间”。
都说,毕业季就是分手季。
一个门户网站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们会在毕业或假期初期密集地提出分手。而且,还有近七成的校园情侣会在毕业一年内选择分手。
不是每个人都像那对耶鲁情侣那么洒脱,有很多情侣都是洒泪挥别。
既然那么难受,为什么还要分呢?
调查的数据说明,这些情侣中,16%是因为工作后的相隔两地而分手,17%是因为两个人步入社会没有共同追求而分手,54%是因为生活状态不理想而分手,只有3%是因为其他原因。
可见,毕业分手,并不是爱情和面包的选择,而是爱情和梦想的冲突。
在这样的冲突中,爱情完败。
校园里的恋爱,成了一个被周一早上的闹钟叫醒的美梦。在梦中,可以“不念过往,不畏将来”。醒来后,年轻的情侣们发现自己一夕长大,成了一个成年人,必须面对严峻现实的考验。这是校园爱情的无瑕之处,也是生活的无情之处。
这时,一份心仪的offer,都可能成为分手的理由。
其实,毕业季分手只是人生的一个节点,放大了人生规划与爱情之间的矛盾。但是整个人生历程中,这个矛盾无处不在。
几年前,我身边的北漂朋友们像商量好了一样,突然集体掀起了一场大讨论。留在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一时间成了这个群体的共同纠结。
小城市安放不下我们的灵魂,大城市却安放不下我们的肉身。很多选择回乡的朋友正是二十七八岁接近而立之年的年纪。二字打头的青春就要过去,大城市寸土寸金的房价,却让一套婚房变得遥不可及。于是许多人选择了回老家。
伴随着回乡潮而来的,是分手潮。
如果你的梦想是岁月静好,在安逸之中稳度余生,我的梦想却是苦苦打拼,在钢筋水泥中奋斗出一个出头之日——如此大相径庭的人生观,恋情何以为继?
我有一个好朋友,北漂多年,从一个小作者苦苦熬成畅销书作家,看上去前途一片大好,却在去云南大理旅游了一次之后,突然认定那里就是自己的梦中之境,为此她做出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放弃北京的工作,卖了房子在大理开了一家民宿,打算就此安闲舒适地度过下半生。
每天在微博上看到她睡到自然醒,起床后吃一碗客栈阿姨做的米粉,坐在院子里喝喝茶,逗逗猫,晒晒太阳,晚上读书写作,真是神仙一般的生活,羡煞我等俗人。
我像追星一样追看她的微博,对于我来说,度假一样的日子就是她的日常。对于自己抵达不了的生活,日日观摩也是一种精神满足。
然而,有个问题却浮出水面:她在大理享受生活,留在北京的男朋友怎么办?
对于她的工作性质来说,在哪儿都可以写作,与出版社编辑的沟通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话完成,可是男友却不能——他从事IT业,离开大城市的高科技生态圈子,基本等于失业。
男友来大理一趟,小住数日,到处转转,一针见血地指出几个问题:大理风景虽美,人文环境却不如北京;医疗条件差,得点稍微不常见的病就得去昆明;没有太好的学校,将来结婚生了孩子,教育是个大问题……
在男友看来,这里只适合旅居,不适合生活;而男友说的这些,她从来都没有想过。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两人一个出世,一个入世,恐怕很难携手度过下半生。只能你安守桃源,我再续红尘。并不是不爱了,只是爱情与梦想狭路相逢,摆在眼前的是一道单项选择题。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既无法迁就对方,也不能要求对方做出牺牲。重大选择面前,所有的迁就和牺牲,搭上的都是彼此的后半辈子,感情未必会因此而更加美满,反而会因此埋下极大隐患。
无论在生活的哪个阶段,当两个人的生活愿景和价值观分歧太大,结局只能是分道扬镳。
当年,杨绛先生在水木清华与钱锺书结缘,连她的母亲都打趣说:“阿季的脚下拴着月下老人的红线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华。”
杨绛年轻时,一心一意要报考清华大学外文系,但南方没有名额,她最后只得转投苏州东吴大学。但正因为她志向高远,结识了一群同样优秀的友人。
一个乍暖还寒的春日,杨绛初次进清华看望好友,刚好碰到钱锺书出门送客。两个年轻人就这样在古月堂门口相遇了。
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人们喜欢将这种相遇称为缘分。缘,的确妙不可言,可每一个美妙缘分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为微妙的因素,若不是杨绛有着执着的清华梦,也不会有古月堂前的偶遇。人生路上,我们遇到最多的,都是向同一个方向前行的人。
那个学期末,在清华读书的钱锺书放假回家了。他给杨绛写信叮嘱她好好补习,争取考入清华研究院,这样两人还可以再同学一年。
虽然后来,为了陪伴钱锺书,杨绛毅然终止了自己清华研究生的学业,陪丈夫远赴牛津留学。但是,她并没有做一个陪读的全职保姆——丈夫去上课时,她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放在了读书上。自始至终,杨绛的选择都指向一心要到的地方。那个地方,不仅仅有爱情,还有她的梦想。最重要的是,她和她的爱人,步履永远趋向一致。
杨绛在一百岁时,曾撰文写道:“我与钱锺书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当初正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文学,痴迷读书而互相吸引走到一起的。”
在文坛上,像钱锺书、杨绛这样并驾齐驱、同享盛名的夫妻着实不多。他们的爱情,给我们以莫大的启示。
伴侣之间,最好拥有相似的追求和精神境界,否则,既会给自己造成拖累,也会令别人徒增痛苦。
最好的爱情,是精神上的情投意合,生活上的志同道合。
当最初的激情消散后,志趣是否相投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一份志同道合的爱情,能在岁月的磨砺中历久弥新,愈来愈呈现出华美的光华。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总是方长,就像心怀诗与远方的三毛,也是因为遇到了一个愿意陪她到撒哈拉看风景的荷西,才把沙漠里的日子过成了一首隽永的诗。
在爱情的上半场,可以你侬我侬,花前月下;爱情的后半场,却囿于昼夜、厨房与爱。性格差异,习惯不同,都可以慢慢磨合,三观不同,则很难将就。
有时候,我对父母的生活冷眼旁观,很奇怪老爸怎么能一辈子忍受老妈吹毛求疵的挑剔,用错了毛巾,说错了话,杯子洗得不干净,买的瓜不甜,整天为了一些无伤大雅的鸡毛蒜皮吵吵闹闹,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既然一个这么不满,一个这么受气,为什么不离婚?
后来,随着心智逐渐成熟,我慢慢明白了,那一代人的感情观踏实而又务实,认定了一个人,就等于认可了这个人的生活方式,并且愿意共同践行,很少有各行其道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只要大的生活目标是一致的,日常的吵吵闹闹根本构不成分手的理由。
如果两个人对生活的要求和各自的活法始终达不成共识,那么告别就要趁早。与其为此矛盾丛生,倒不如及早放手,给TA自由。一辈子太长,不要以爱的名义,让TA活得憋屈、不甘。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人生需要有长期的算法,正视当下的困境,跨过去才是彼此的通途。松开手,给自己和对方另一种可能,你的手心里,盛满的是更为深切、更为豁达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