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看似反常的现象,有些时候,商品定价越高,反而越受消费者青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包装精美的礼品——茶叶、月饼、红酒,它们的价格往往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超出它们的实际价值,然而购买的人还是趋之若鹜。甚至越贵的东西,卖得反而越好。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凡勃伦效应。
这种现象无疑很值得人们深思,为什么那么多人情愿去当冤大头呢?
首先,在“刚需”、手头拮据的情况下,人们恐怕是很难产生这种心理的。比如说手机,作为必需品,许多人都非常在意“性价比”,这是与凡勃伦效应背道而驰的。在生活窘迫时,这种情况也很难发生,淘宝上大量主打廉价实惠招牌的商铺营业额非常之大。所以我们就能窥见一丝凡勃伦效应的真实情形,它往往发生在非实用情形、人们手头宽裕的情形下。也就是有了消费能力、为了表现自己的消费能力,人们才会高价买某些商品。换句话说,就是“炫耀性的消费”。
非常典型的场景就是商场和专卖店。在商场里,客人来这里的目的就是消费,他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消费预期,很多人不会特别看重价格的影响,对于相当多逛商场的顾客来说,手里提着大包小包,在商场的导购人偶旁边拍一张可爱的照片,回去发朋友圈,有时候比买什么更重要。所以很多时候,商场的价格都定得比较高,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的购买热情。
专卖店是另一种情形,它的身份标识更明显,炫耀成分更浓重,很多人能分辨出耐克、阿迪的商标,但是分不清布料、缝纫工艺和新材料。专卖店的品牌就是炫耀的根源,在专卖店里标出高价,更方便顾客买到后向朋友展示。
君不见国际潮牌supreme一块砖头卖出了700美金的高价,购买者仍络绎不绝?
supreme卖得完完全全是一块真砖,除了打上了supreme的商标,和普通的砌在墙里的砖头没有任何区别。对此,网上所盛传的各种解释也多少有些似是而非,我们还不如相信这是人们在凡勃伦效应影响下入了魔障。
当人们经济阔绰时,往往不会在意商品的真实价值。他们买东西只是为了满足心理欲望、向他人进行展示。迈克尔·杰克逊生活压抑时,曾经去商场大采购,他的购买方式是“这个拿走、那个也要、还有那个”……最后基本搬空了一家商场。王思聪曾经给他的宠物狗买了一只苹果手表。这样的人,假如你告诉他们这件东西定价高昂,他们可能还会觉得“值得一买”;假如你告诉他们清场促销,他们也许连问的兴趣都没有了。
人在经济压力较大时,会过分关注物品的实用性,忽略品牌、设计、认同感等溢价内容;而在经济压力较小时,就会受凡勃伦效应影响,忽视实用性,追求实用性以外的价值,甚至是追求高昂价格本身。这无疑是非常有趣也非常重要的消费心理。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应该竭力避免两种极端态度。尤其是后者,不能做冲动性、一时爽快性的消费。在消费时切忌有以下想法:“这价格一看就是高端品牌”“这价格展示了高收入身份”“我买这个就是因为其他人买不起,我怎么能跟普通人用一个牌子”,诸如此类,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对商品精挑细选、反复权衡并不是一件丢人、没面子的事情。乔布斯在成为亿万富翁后,曾经为了新家的空调买哪个牌子,和全家人席地而坐商量了几天。对于他来说,钱并不是问题,良好的功能、可靠的工艺、优秀的设计更值得斟酌。他大可以像大部分有钱人一样,去空调店里买一台最贵的,然后让店员上门安装,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凡勃伦效应就是告诉我们有时候商品定价越高,越受人喜欢。商家要善于利用这一点迎合顾客,让顾客花钱花得更愉悦,而消费者则不妨在消费时提升一些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