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当下发展前景最好的行业无疑是互联网行业。
确实,跟传统行业相比,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往往平均年龄更小,工作经验更少,更自由活跃,而待遇更加丰厚。有些已经入职的员工甚至会有一种奇怪的心理,自己所会的技能并不多,表现也不突出,甚至没察觉到自己比其他同龄甚至前辈优秀在哪里,为什么却能够拿高薪呢?
而且,还有人怀疑自己“德不配位”,为此而惴惴不安。当然,没有人会仇视高薪,只是有些人会权衡自己的付出与所得。
这种心理,其实非常典型,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冒名顶替综合症。具体是指人们怀疑自己取得的成就,将取得成就的原因归结为运气、关系、大环境等外部因素,而非自我拼搏、能力、性格、人品等内在因素,怀疑自己是冒名顶替的骗子;尤其是在与他人一同工作时,会更加质疑自己是否具有和他人齐等的能力。
如果以传统行业、传统劳动力的标准看,互联网行业的许多人可能的确不该拿到高薪;但是,这些年轻化的员工,本身也有许多传统员工所不具备的优点。比如,他们的受教育水平较高,接触事物较广,因为刚毕业,所以学习能力强,能够很好地顺应变化莫测的新行业,思维活跃局限较少等——这些优点能够解释他们为什么能够拿高薪。
在实际工作中,一个老员工要想学会使用一个新开发的软件或网站系统,他所付出的时间成本可能很高,而一个年轻的优秀毕业生也许花不了几天就懂了。
有冒名顶替综合症的人往往有三种认识误区:
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或比较优势,有时候人未必需要在所有领域都出类拔萃,只需要在合适的领域胜过其他竞争者即可,比如,迈克尔·乔丹在棒球领域表现糟糕,但是却不影响他成为篮球界的飞人。
没有认识到自己能够升任到目前位置的原因。
三,过分高估他人的当前表现,过分低估自己的当前表现,在企业中,哪怕是机缘巧合升职,也不算显著的污点,重要的是当前的表现是否足够优秀。
人才在成长过程中,难免遇到其他更优秀的人,在某些领域被对方“秒杀”也是常见的情形。应当及时调整心态,正确归因。切不可一比之下,相形见绌,一堕不起。积极学习他人的长处,发挥自身优势,错峰前进,才能共同进步。
也要认识到自己的竞争优势,从来没有哪一种能力,是能够绝对碾压他人的。老话讲,勤能补拙,很多人误以为在竞争中巧和拙是关键因素,聪明人就应当通吃,完全不是这样的,能够勤、能够持之以恒地勤,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不亚于聪明的能力。
退一步讲,在实际生活中,能力的评定和职位的升迁也并不是完全严丝合缝地吻合。最好的人才竞争体系也只能保证“大差不差”,高考时表现不好进入三本的学生里也一样产生了许多优秀科学家。
所以,在许多时候,完全不需要过于焦虑。正确归因,正确认识自身能力所在,正确认识岗位需求,促使二者融洽结合,在工作岗位上展示自身风采,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尤其是女性,更容易受冒名顶替综合症的困扰,也许,是时候正视女性在工作上的真正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