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唐诗三百首
- 中国文学名著导读
- 殷涵主编 浩然(文学顾问)
- 1668字
- 2021-05-27 14:17:38
文学与艺术类
本类图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与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精华之一。中国文学注重意境,讲究含蓄之美。“言外之意,象外之意”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因此,阅读中国古代诗词、小说、戏曲,一定要反复把玩才能理会其中美感所在。古典戏剧、小说的特点是以语言、行动塑造人物,往往缺乏直接深入的心理描写,因而人物常显得单薄;中国古代诗、词、曲特别注重形式美,讲究韵律、节奏和锻字炼句。读者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些特点,便能更多、更快、更好地从传统古籍中吸取精华。
编者:蘅塘退士
成书时间:清代
▼一语中的
最流行、最有影响力的唐诗集子。
■书海溯源
蘅塘退士,原名孙洙。《唐诗三百首》的流行及影响之大,是一个奇葩。其编选者孙洙,几乎鲜有人知,但对蘅塘退士这个别署却不陌生。蘅塘退士不仅不是名士,甚至许多人不知其名,而他的选本也无甚神奇之处,但这本书却流传甚广,许多中国人幼年时所念熟的唐诗都是从《唐诗三百首》里学来的,这是编选者蘅塘退士始料未及的。蘅塘退士编选此书,是因为当时作为儿童启蒙教材的《千家诗》过于粗略,有失水准,不利于儿童学习,而别的选本又太深奥。于是他以沉德潜的《唐诗别裁集》为蓝本,编选了唐人诗中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供儿童启蒙之用。
■文理梗概
《唐诗三百首》流传的版本很多,有的版本收录六卷,有的收录八卷,共三百七十首诗,七十七位作家。蘅塘退士在他的序言中提到他编书的目的是将本书作为私塾的课本,供儿童学习,所以书中收录的许多唐诗精华。他也提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古谚。也许这正是他选诗仅限三百余首的原因,这个数量不多不少,刚好供平常阅读、欣赏之用。而且《唐诗三百首》也的确做到了脍炙人口,让很多中国人即使没有学会做诗,也受到唐诗的教育。蘅塘退士在书中选录的作者包括三教九流,上至皇帝,下至妓女、和尚,而且每类作者都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同样的,他选录的作者及录的作品体裁也很完整,从古风到近体都很完备。而且他编选诗作时着重收入艺术性高、可读性强和容易记诵的诗篇。他的诗篇都是比较浅显易懂,易于接受的。在他之前,有许多唐诗选集,蘅塘退士便是在这些选本基础上,综合各家所长,又根据自己的看法来编选《唐诗三百首》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唐诗三百首·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这首流传甚广、为人所称道的游子思母之诗,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作品。古风是一种不受格律限制的体裁,连大诗人李白也常常选用古风作为自己抒情言志的工具,孟郊在这里也是借用五言古风这一体裁形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思念。这首诗语言平实无华,而这种平实的语言与作者想表达的朴实真挚的感情相结合,是最契合的一种形式。因而这首诗也成为孟郊所有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孟郊写母爱,并不是空口赞扬,而是借助于一个小小的道具——行衣。儿子要远行,母亲叮咛、关心的事当然很多,但这件衣服,是临走时母亲一针一线缝出来的。也许母亲已烧尽了油灯,手指上也扎满了针眼,却还犹恐衣服不够厚实,不能给远行的儿子足够的温暖,所以她将衣服一针一针缝得十分牢实。这一切,儿子看在眼中,记在心中,如今远游他乡,想起母亲,往事又浮现在眼前。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做儿子的远游他方,连最起码的孝道也无法尽到,这比起母亲的爱,实在太渺小。他用小草来比喻自己此刻的心情,即使拼命长出茁壮小草,也无法报答整个春光给它的爱。而诗人自己,也是同样无以报答母亲的拳拳之恋。
■妙言辑录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3.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8.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10.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专家评点
《唐诗三百首》是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对于儿童启蒙教育及普及文化知识,是一个非常好的教材。但由于所选作品多浅近,对从事唐诗研究的人来说,则显得过于单薄,所以本书适合于一般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