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诗经
- 中国文学名著导读
- 殷涵主编 浩然(文学顾问)
- 1507字
- 2021-05-27 14:17:38
编者:孔子
成书时间:西周至春秋中叶
▼一语中的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书海溯源
关于孔子删诗,近年来学者们提出种种质疑,在此姑且认为《诗经》是由孔子删改编定而成的。《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其作者多不可考,只能推断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人。《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部分多是采自民间,雅、颂部分的作者则多为贵族大夫。周王朝的统治者常派出采诗官到各地去收集民间诗歌,然后由乐师加以整理,献给天子。当然,也有部分是由士大夫写成献给天子的。天子采集诗歌,一方面是为了娱乐,以此作为教材教育子弟;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孔子用《诗经》作为教材来教育学生,也是着重其政治作用。
■文理梗概
《诗经》,又名《诗三百》,共收入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其中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诗分为大雅、小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诗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与一切民间文学相似,婚恋诗也是国风中的重头戏。有的诗反映男女之间的恋爱,如《静女》、《木瓜》;有的诗反映了妇女思念出远门的丈夫或情人,如《君子于役》;有的则是被离弃的女子的控诉,如《氓》。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也很优美。雅、颂主要是贵族阶级的乐歌,其中周颂是周王朝祭祀宗庙的乐歌,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鲁颂与商颂分别是鲁国与宋国的宗庙祭祀歌,而大小雅多为贵族阶级宴饮时所用的歌诗,主要产生在周王朝社会繁荣的时期,多是歌颂祖先和神灵。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诗·小雅·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赏析】
这几句诗,是《诗经》中最著名的句子之一,千百年来为人传颂。《采薇》是一首征夫行役之诗。诗中描写的是周朝时,由于少数民族猃狁入侵,男主人翁不得不随军出征,抗击侵略者。诗中反复描写主人翁对侵略者的痛恨,由于他们的入侵,使自己不能安享家居之乐而不得不远征,“不遑启居,玁狁之故”,“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虽然抗击侵略军是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但对家的思念仍让主人翁忧心不已,“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最后终于战胜敌人,可以回家了,主人翁归心似箭,急急忙忙赶返家中,“行道迟迟,载饥载渴”诗人在此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图景。当他远征之时,是“杨柳依依”的春季,而回归则在“雨雪霏霏”的隆冬。“依依”的,不仅是故乡的杨柳,更是故乡的亲人和主人翁不舍的心。而今回家了,即使是隆冬,即使是“雨雪霏霏”,也不能阻止归家的步履。而且即使是步履如飞,他仍觉得太慢,所以言“行道迟迟”。当然,再快的脚步也跟不上似箭的心。而这种情景,的确让主人翁十分痛苦,“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他想一下子飞到亲人身边,而事实上却得一步一步地走,这每一步,对他都是一种折磨。这段话,充分具象地描绘出主人翁思念家乡亲人的心情。
■妙言辑录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硕鼠硕鼠,毋食我黍。
3.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4.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5.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7.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8.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9.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
10.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专家评点
《诗经》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灿烂的一页,是古代儿童的启蒙之书(绢:?)。现代人学习《诗经》不仅是继承中国文化传统,也是提高个人素质的一条快捷方式。读者必须反复诵读,并背诵其中一些名篇名句,才能体会古代语言、古代诗歌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