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词综

作者:朱彝尊

成书时间:清初

▼一语中的

第一部将﹃词﹄列为正统文学的文艺理论专着。

■书海溯源

朱彝尊,浙江秀水人,清代浙西词派创始人。康熙皇帝即位时期,他以博学鸿词被举,担任过朝廷官员,并参与《明史》的编定。他领导的浙西词派在清代影响深远,曾独霸文坛上百年。自宋以来,文人作词已成风尚,清朝也是词坛复兴的时代,学词的人很多,分宗立派,门派甚多,标志着词坛已进入一个成熟时期。与作词相行而成的,是对词的编选工作也繁荣起来。自清初以来,词集层出不穷,但其中有许多集子水准不高。在此情况下,词坛领袖朱彝尊认为有必要重编一本词集,一方面可以帮助学词者提高写作水准,另一方面可藉编词集来宣扬自己的词学理论。

■文理梗概

《词综》原本三十卷,后有汪森补遗的六卷,共三十六卷,收录六百五十九家词人,共二千二百余首词作。朱彝尊按照时代把本书分为唐词、五代十国词、宋词、金词、元词五个部分,其中以宋词入选作家最多,作品数量也最多。由于词长期以来被称为“诗余”、“小技末流”,未能在文学史上得到足够的地位,因此朱彝尊编《词综》也有“尊体”的目的。汪森在序言中提出“自有诗而长短句即寓焉”,这将词提到了与正统文学“诗”一样崇高的地位。汪森所提出的诗词同源观点虽然不正确,但影响却很大,为词的文学史地位提高奠定了基础。而且浙西词派也认为词不仅是花前月下的作品,也可以借闺阁之情写国家大事,认为这是文人失意、不得志之后寄托感情的方式。朱彝尊最推重的词人是姜夔,他所赞赏的创作风格是词派正宗传统的婉约风格。他认为词与诗有严格的疆界之地,词尚雅应走精工之路,诗应当以“清空骚雅”为最。浙西词派重形式的理论主张,为《词综》的编选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书中选录的词作以雅词居多。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词综·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

《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亡国之后的作品,诗中所流露出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在抗日战争中曾激励起广大人民抗日的爱国热情,在三〇年代广为传诵。前人李煜是“篷头粗服不掩国色”。的确,李煜的词比起后世柳永、晏殊的词,是太平淡、太不尚修饰,少有浓艳的色彩,也缺少细密的意象,但的确“不掩国色”,在平实的词句中抒写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感情。这首诗以写景起兴,春花秋月无痕,记录了太多诗人美好的记忆。而今景色依然,却人世沧桑,换了天地。这自然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倍加怀念起往事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主人变换了模样。昔日的帝王,沦为阶下之囚,而故国一如眼前的明月,依然那般灿烂,仿佛触手可及。但伸出手去,只抓住一缕寒风。心中的愁,心中的恨,无以言表,只如那一江春水,滚滚东流,一潮未退又是一潮。

■妙言辑录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莫对清尊追往事,更催新火续余欢。(绢)

6.玉人共倚栏干角,月华犹在小池东。

7.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8.小楼西角断虹明,栏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9.秋千散后朦胧月,满院人间。几处雕栏?一夜风吹杏粉残。

10.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雨细如人愁,宝帘闲挂小银?。(绢)

■专家评点

《词综》是词学历史上一部非常著名的选集,对于一般读者学习词作和研究者的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编选者时抱有派别之见,不免对其他与自己观点不同者有所偏见,不够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