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文心雕龙
- 中国文学名著导读
- 殷涵主编 浩然(文学顾问)
- 1512字
- 2021-05-27 14:17:38
作者:刘勰
成书时间:南朝齐、梁之间
▼一语中的
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着。
■书海溯源
刘勰,字彦和,祖籍山东莞莒。生于公元四六五年左右,卒于公元五二〇年,是南朝齐梁间人,深得梁代昭明太子萧统信任,曾任东宫通事舍人,仕途较为顺利。他曾依附当时名僧僧佑,精通佛理,晚年出家,不久便辞世。《文心雕龙》是刘勰三十余岁的作品。在汉末以前,中国没有文学批评的专着,但随着建安以来文学自觉精神的提高,品评文章的风气由之而生。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就是这种风气下的产物,并且开创文学批评的新时期。西晋以后,文坛又经过几次变革,提供了新的创作经验。而这一切为《文心雕龙》的产生打下了基础,同时,创作的丰富也需要这样一部完整、系统的理论著作来指导创作实践。
■文理梗概
《文心雕龙》共五十篇,可分为“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割情析采”三大部分,其中,“文之枢纽”是全书的理论基础,“论文叙笔”共二十篇,又称文体论,每篇文章分论一至三种体,对主要文体都详细叙述其文体渊源、沿革,以及代表作品,论述十分详密。“割情析采”共二十四篇,可分创作论与批评论两个部分。创作论十九篇文章,详细论述创作过程、作家创作个性和风格,以及写作技巧和声律、音韵等问题。还有批评论五篇,对各个时代的文风及作家的创作成就进行批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还辟出专门部分探讨批评方法,即批评之批评。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序,叙述作者创作的目的和全书的意图。全书理论体系严谨,完全超过了以前的作品。他在创作论中总结创作的经验,并且阐发质先于文、文质并重的主张。他还认为文学的兴衰与历史朝政的盛衰有紧密的联系。《文心雕龙》提出的种种文学理论和主张,对后世的作家和批评家产生巨大影响,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空前绝后的作品。
■绝章赏析
【原文】
(节选自《文心雕龙·时序》)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来,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篇翰;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仲宣委质于汉南,孔璋归命于河北;伟长从宦于青土,公干循质于海隅;德琏综其斐然之思,元瑜展其翩翩之乐,文蔚、休伯之俦,子俶、德祖之侣,傲雅觞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谈笑。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此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赏析】
这是《文心雕龙》中论述建安文风的一段著名文字,后人据此为建安文学冠上“建安风骨”之称。刘勰的文学批评观中,一个在当时较新并具有相当进步意义的便是文学的历史观。他认为应当“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即是应该从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其朝代的风俗、气质、盛衰等方面来探索文学产生的深层原因,并分析其气质及变化。最著名的就是这段建安文学之评,他认为自汉末献帝以来,由于农民起义、诸侯争张、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直到建安年间才逐渐安定下来,以曹氏父子及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大量文人涌现,而作品就体现出慷慨而旺盛的气势,这种气势与建安时代的特点是习习相联的。
■妙言辑录
1.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2.振叶以寻根,观澜而溯源。
3.道沿圣以重文,圣因文而明道。
4.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
5.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6.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7.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8.体物?(绢:?)妙,功在密附。
9.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
10.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专家评点
《文心雕龙》是中国最早系统地对文学创作、批评、文体等做详密分析的文学理论作品,对现代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由于受赋的影响,文中字句整齐可观、文采飞扬,本来就是一篇篇美文,以美文评美文,其可读性也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