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影像医学·肝胆胰脾卷(第3版)
- 宋彬 严福华
- 1443字
- 2021-03-31 20:43:10
第三节 门静脉解剖变异
正常门静脉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在胰颈后方汇合而成,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行于胆总管和肝固有动脉的后方向右后上方斜行,于第一肝门区呈“T”型分为左支及右支,门静脉分叉可位于肝内或肝外,左支先横行向左,称为横部,再以90°~120°的角度弯向前方,称矢状段,于横部左端发出左外叶上段支,行向左后上方,于矢状段末端左侧壁发出左外叶下段,行向左前方,矢状段末端右侧壁发出左内叶支至左内叶;右支较粗短,于肝内分为右前支和右后支,右后支为门静脉右支的直接延续,又分为右后叶上、下段支。门静脉左支较细,向前上方走行发出分支至左肝相应部位。门静脉CTA可显示正常人门静脉的6级以上分支,呈辐射状,从主干至各级分支门静脉管径逐级变细,密度均匀(图1-3-3-1)。
文献报道,上述典型肝内门静脉分支构型占86.6%。另外有5.6%的人门静脉主干在肝门处呈三叉状直接分为左支、右前支和右后支(图1-3-3-2);4.9%的人门静脉先分出右后支,然后上行分为左支和右前支;2.9%门静脉右前支源于左支。其他罕见变异包括门静脉左支水平段或右支缺如、门脉主干呈袢状进入肝右叶并在肝实质深部发出分支等。
图1-3-3-1 正常门静脉CTA
门静脉主干在第一肝门处分为左右支,在肝内逐级分为更细的分支,走向自然,呈辐射状,管壁光滑,管腔内造影剂充盈均匀
图1-3-3-2 正常人门静脉解剖变异
MPVR门静脉成像显示门静脉呈三叉状分支
正常门静脉主干的胚胎发育是从远端的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背侧横吻合→右卵黄静脉→肝脏,此时的门脉主干走行于胰头和十二指肠上段的背侧,位于胆总管的左侧沿肝十二指肠韧带走行,在肝门部转向肝管之后。如果门脉主干因各种因素不是在背侧横吻合而是在腹侧横吻合,以致门脉主干走行于胰和十二指肠的腹侧,形成十二指肠前门脉主干的变异,此时易合并多脾综合征等先天畸形。
当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的任何一部分,发生先天性局限性呈圆形、卵圆形或纺锤形扩张,即形成门静脉瘤,也称先天性门静脉瘤样扩张。肝内门静脉分支扩张,特别是接近末梢的肝内门脉瘤,很容易并发门脉静脉瘘或者门脉动脉瘘。先天性门静脉瘤特征为无肝硬化或门脉高压病史。
门静脉属支除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之外,还有肠系膜下静脉和较为细小的胃左静脉(又称冠状静脉)、胃右静脉、胃结肠静脉、胆囊静脉、脐周静脉等。胃左、胃右和胃结肠静脉在门脉主干起始处附近汇入门脉,胆囊静脉和脐周静脉分别与门静脉右支和左支相连,而肠系膜下静脉多汇入脾静脉。此外尚有胃短静脉和胃网膜静脉汇流入脾静脉和胃结肠静脉中。
门静脉主干及分支直径受生理和病理因素的影响,生理因素包括体位、呼吸及饮食等,有作者通过测量门静脉主干的直径来判断门脉高压的程度,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一般认为MRA上正常门静脉主干直径应小于14mm,胃左静脉直径小于6mm。若超过以上数值,须怀疑有门静脉或脾静脉高压的可能。CTA对门静脉的观察以多层面容积重建(MPV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为优,以左旋30°左右且后仰 60°~45°的 MIP 和向左倾斜 45°的斜横断位及左后斜30°的斜冠状位的MPVR为观察肝内门静脉的最佳角度,此时可显示整个门静脉系统的全貌。
MRA能准确而直观地显示肝内外门静脉主要解剖结构,它对外科或介入手术的操作方案设计十分重要。如在做肝左叶切除时,可避免损伤甚至错误结扎发自左支的门静脉右前支而造成肝右前叶缺血。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和经皮经肝门静脉栓塞术(percutaneous 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TPE)时,通过对肝内门静脉的正确定位可降低门静脉穿刺难度,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并发症。在门体分流术前可了解门静脉主干,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的管径和走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