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原生家庭和解
- (瑞士)爱丽丝·米勒
- 727字
- 2024-11-04 18:04:27
导论
经验告诉我们,要与精神疾病一直斗争下去,我们仅有一种方法可供支配,那就是从情感上发现并接受我们童年往事中的事实。那我们是否就能够借助精神分析从幻想中完全解脱出来呢?事实上,幻想无处不在,每个生命都充满着幻想,也许是因为事实常常难以接受。但事实对许多人来说又必不可少,以至于缺了它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患上严重的疾病。我们试着在长期的精神分析的过程中去发现属于我们自己的事实。在这个事实给予我们新的自由空间之前,它会一直给我们带来疼痛,除非我们满足于那些基于他人痛苦经历总结的认识,但这样的话,我们就再次囿于幻想之中了。
比起所有对我们的时代去神秘化的浪潮,更加经久不衰的是对母爱的理想化,这一点尤其体现在自传之中。当我们阅读知名艺术家的传记时,会发现他的生活总是从青春期的某个时候开始的。在此以前,他拥有一个“幸福的”“欢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抑或是幼年生活“贫困潦倒”“充满刺激”,但是他的童年具体是什么样的,似乎完全无关紧要,就好像整个生命不是扎根于童年一样。我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阐述这一点。
英国著名雕塑家亨利·摩尔(Henry Moore)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他小时候常为母亲在背上抹一种治风湿病的油。当我读到这时,我突然重新领悟了摩尔的雕塑。怪不得他作品中那些躺着的妇女头都很小。我从小男孩的眼中看到了一位母亲,从他的视角望过去,母亲的头变小了,面前的背却是巨大的。这对于许多艺术批评家来说可能无足轻重,但对于我来说,这表明孩子年幼时的经历可以在潜意识中保留很久,当他成年之后,更是有许许多多的方式将这些经历表达出来。
摩尔现在的回忆不会给他带来任何伤害,所以长期留存了下来。但是每个人童年中那些充满冲突的经历却留在了黑暗之中,那里也埋藏着领会未来人生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