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见陈道明:用角色与观众交流
- 赵琨
- 3175字
- 2021-04-01 16:57:55
导言
本书共分三大板块,我试图尽量全面透彻地阐析展现陈道明其艺其人。当然,对陈道明表演里一些待商榷的不妥之处,也提出了不客气的批评。笔者先自述撰述意义和体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全书。
北京电影学院舒晓鸣教授编著的《石挥的艺术世界》1一书,“填补了我国全方位地对个体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的深入研究的空白”(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刘诗兵语),全面深入探析了中国老辈演员“第一人”石挥先生的表演艺术成就和特点。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演员,他们在表演实践上所触及的题材宽度非前人所及;演技派演员总体数量和整体艺术高度(尤以20世纪40到60年代生人,如李保田、鲍国安、李雪健、陈道明、陈宝国、张国立、唐国强、李幼斌、葛优、王志文、姜文、马少骅、王庆祥、张志坚、王学圻、濮存昕、刘佩琦、李诚儒,等等,挂一漏万,排名不分先后),灿若星辰,蔚为壮观,很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为他们著书立说并阐发其表演艺术价值者,几乎没有看到。
学术研究对于电影导演大师的兴趣和关注,明显大于表演艺术家。世界范围内的大导演且不论,单说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几位电影导演大家——杨德昌、李安、侯孝贤、王家卫,便都有国内外的研究者专门为其著书立说。显然,电影、电视剧、戏剧艺术研究的现状是:重导演,轻演员。这种现象不能说不合理(导演大家当然值得多视角深入研究),但终究失之偏颇。
友人“诗酒醉洛阳”曾对笔者慨叹:“演员在中国的地位甚低(旧社会叫‘戏子’,属于所谓‘下九流’),表演作为一门学问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都导致无人愿意深入研究。”这一点,也正如近世大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言:“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而为此学者,大率不学之徒;即有一二学子,以馀力及此,亦未有能观其会通,窥其奥窔者。”静安先生斯语,我在大量阅读中国戏剧、电影理论著作后,更是深感认同。
上述李保田、李雪健等这批演员,在表演艺术的实践上拓展的宽度和下探的深度,实在都非前人可及,他们的优秀表演资产应该有人笔之于书,传之于后。所以我写陈道明,也希望有人写李保田,有人写李雪健……他们的表演价值值得认真写,好好写,让以后的青年演员读戏剧学院、电影学院的时候,除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还有更为亲切的书可以读、可以感受,除了石挥、于是之、焦晃、吕中等老辈演员,还有更为切近的演员和演出可以口沫手胝、心摹手追。
但笔者并不认为,学生们必以此书为“表演圣经”、以陈道明表演为“教科书”。陈道明本人便反对表演有“教科书”。据媒体报道,2014年4月21日张艺谋携主演陈道明、巩俐等在京出席电影《归来》新闻发布会,张艺谋说:“《归来》中陈道明和巩俐的表演可以成为教科书,他们无疑是中国目前最好的演员。”对于张导“教科书”般表演的夸奖,陈道明并不领情,一秒“怼”回:
表演是不成立为教科书的,每个人物不一样,每个演员不一样,表现方式就会不一样,没有教科书。演员之间相互学习,只能说你是我的教科书,我是你的教科书而已。把我们的表演夸奖为教科书,这是鼓励我们演员最不准确的一句话。2
表演学宗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早便有言在先:“没有什么能比为‘体系’而‘体系’更加愚蠢,对艺术更加有害的了。不能把体系当成目的,不能变手段为实质。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最大的虚假。”3
表演大师石挥先生在《舞台语》中强调,表演中的读台词是“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读法”:“读词分类——以前我只有概念,直到《正气歌》我才具体地运用起来,现在我把一段台词的轻重快慢高低都拿符号注出来,这也是自己杜撰的,像一个乐谱注解一样,这样比只凭记忆来得有把握有规律。这是注解台词的一种方法,也是代替记忆的一种手段。但是我注的词谱,别人不可以照样抄读,同样,别人注的词谱我也不可以一字不改地搬来运用,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读法,否则如果剧作者把词谱好了,那无论谁来演都是那一个调了。千篇一律岂不可怕。尼采说:一百个雕塑家可以有一百件不同的杰作,读词的符号是给自己运用的工具,当然是各有巧妙不同的。”4
石挥先生在《慕容天锡七十天记》中又写道:“我的演出手记——这是我在这七十天中每天记录下来的一点东西,一点我很珍惜的东西。这里记载着我怎样排、怎样演、怎样创造慕容天锡这角色的型性,怎样读词,又怎样动作,这是我自己的演剧手记而不是什么‘演剧术’之类的法条文章。我反对把法条文章放在演剧艺术上。”5
陈道明反对表演有“教科书”的说法,正不妨与斯坦尼宗师、石挥大师之论,前后合观。
石挥《慕容天锡七十天记》一文发表后,“轰动一时,成为演员们创造性格的圣经。”6但揆诸石挥先生本心,他实在只愿这篇文成为演员演剧的“参考”,而非顶礼膜拜、规行矩步的“表演圣经”。
笔者同样希望,我这本书,能成为年轻演员们琢磨怎么演好戏、怎么塑造好人物的参考书,而非严守法条的所谓的“表演教科书”。
全书共分三部分,结构和撰述体例如下:
第一部分为“陈道明表演特点综论”,试图以一组文章,从不同方面分别论析陈道明的表演特点;该部分写作特点是,以陈道明某一个表演特点为论析中心,引征陈道明多部作品中相类似的一些表演处理,作“横向展开”。
第二部分为“陈道明演艺作品专论”,写作特点是,以陈道明主演之一人物角色为论析出发点,以人物情节发展线为贯串轴线,作“纵向展开”,力求随物赋形、涉笔成趣,在具体的个案剖析中,展现陈道明表演的精微深美和独到之妙。此部分乃以对陈氏表演的“具体而微”的评析阐释,体现第一部分所综论的陈道明表演特点。同时,更重要的是,第一部分中无法“串钱成贯”、统一归类的陈道明的一些表演特质特点,都将以“满地珠玉”的形态,“散见”于第二部分。此部分为笔者所费时间(2013—2017年共五年)、所下心力最多最大部分,专论陈道明30多个演出,总字数77.8万字,因出版实体书字数规模所限,最后仅选取《围城》《手机》两剧中演出评析入书,读者谅之。这两次演出,一在1990年,为陈氏演艺生涯早期,一在2010年,为陈氏演艺生涯近期,一前一后,应可代表、涵纳陈道明整个演艺周期。7
第三部分为“陈道明艺术人生合论”。一个形成了独有艺术风格的艺术家,其艺术和人生是互为观照、交相映发的。单论其艺,则未为知人;反过来,不知其人,亦何谈深知其艺?是故必须合论艺术家之“艺术”与“人生”,方得铸鼎燃犀,深中陈道明其人其艺之窍要三昧。本编文章如《作为演员的文化自尊》,探寻演艺界“士大夫”陈道明血脉深处的文化流注;《文化深度与表演高度》,试图透析陈道明的“文”是如何“化”其演艺而生妙彩的;《陈道明和王国维的游戏观》,论陈道明,而不止于论陈道明,不啻王国维先生“逮争存之事亟,而游戏之道息矣”之论,在今日今世之“现场演绎”“实力诠释”。
综上,笔者认为,以如上三部分的结构,足以层次清晰、立体全面、深邃透辟地呈现“陈道明的表演世界”的横向广度和纵向深度。
在具体进入全著之前,先请读者诸君阅读《陈道明的艺术人生》。该文试图对陈氏近四十年来演艺之路,作一个颇具清晰度的线条勾勒。读毕此文,陈道明的表演世界和艺术人生的雏形,想必已在您之脑中。
1《石挥的艺术世界》,舒晓明/编,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
2《陈道明:那是客气话,没必要做语录》,陈聪丽/文,《青年时报》2014年4月22日。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第2卷)》,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第234页。
4《石挥谈艺录:演员如何抓住观众》,石挥/著,李镇/主编,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第82页。原载《万象》,1943年第3卷:第4期、第5期。
5《石挥谈艺录:演员如何抓住观众》,石挥/著,李镇/主编,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第121页。原文载《杂志》,1942年第10卷:第3期(上)。
6《从黄宗江想到石挥》,董鼎山/文。引自《石挥的艺术世界》:第458页。原文载董鼎山著《留美五十年》。
7更多陈氏影视剧评、表演评析专文,请读者移步笔者知乎专栏“陈道明表演艺术赏析研究”:https://zhuanlan.zhihu.com/qmhkxc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