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依旧在持续。
灵国为了地下的矿脉,与蛮族展开了持久的进攻。
蛮人想要夺回他们的家园,而一次次的想要回来。
可他们的军队,根本就不是灵国大军的对手。
徐灵派出南下的五万大军,在经过数次的大战后,当然也有损耗,但为了不离开前线战场,国君府在不断的为他们输送兵源和大量的粮草。
周襄王十九年冬。
江东四县,通往各大矿区的沥青路和水泥路正式建成。
大比的钱,花在了工匠和炸药的身上。
大山翻不过,就炸出一个隧道来。
而修建隧道的技术,也在工匠群体之中逐渐的蔓延而开。
听说是灵国国君亲自想到的办法。
的确也很管用,
只需要一些最简单的设计,就能让隧道变得极其的稳定。
而同时,
大芝、泊都、隆北、东绛四座发电厂,已经全部修建完毕。
各种电器,开始逐渐的入驻进一些极为有钱的贵族人家,然后在逐步的进入一些小康人家。
庶民当然是用不上的,因为成本依旧很贵。
大量富人家庭只能用电灯,每个月还要交电费,而电灯用习惯了,真要换回蜡烛,就没人愿意了。
因此,大量的人家,纵然知道电灯花销巨大,也不愿意撤掉电灯,而依旧使用着。
那些巨富的土豪家庭,别说电灯了,让他们撤回任意一种电器都舍不得,
供是供得起的,而用却是有点用不起。
实在是太奢靡了。
使用电器,已经逐渐在灵国各大阶层被成为最奢侈的象征。
谁家要是能用上电灯,可能会被人赞叹说真有钱,
而谁家要是用上各种电器,绝对会震惊好几座乡镇,引来无数愿意向他们点头哈腰的巴结客的谄媚。
对于国君府来说。
发电厂的维护和日常成本,都是从这些人家里拿来的。
他们的电费,和购买电器的费用,就成为了发电厂的消耗。
而这种消耗,一开始是亏本的,最后逐渐的持平,到如今,甚至还在走向正面的盈利路线,
的确很稳,稳得一批。
只要愿意养愿意割,韭菜这不多的是吗?
而在灵国经济的镰刀之下,无数家庭贡献了他们的韭菜,成为了强大国家的依靠和成本。
也成为了灵国打造顶级军工的花销和支出。
……
腊祭前半个月。
大雪纷飞。
密侦司传来最新消息,
楚国出兵伐宋,包围了宋国都城商丘,
宋国大司马公孙固,赶赴晋国求援,晋文公决意相助,建立三军,任命郤榖(xi-gu)为元帅。
争霸,就这么无前兆的开始了。
所有人都知道,楚国虽然表面上和灵国平起平坐,但他实际上是灵国的小弟。
双方的关系虽然不那么好,但楚国如果遇难,灵国绝不会坐视不管。
因为当初在舒都结盟的时候,楚国也在场,他和吴国仲孙无,与越国越子逸,达成了合作,
徐灵执牛耳,其他人执祚肉,奉灵国为盟主。
遇到事儿,小弟不来找大哥吗?
但情况就这么发生了。
宋国在宋襄公死后,一直由太子宋成公担任国君。
而灵国结盟的时候,他并没有邀请宋国。
宋国的关系,与灵国也一点也不好。
别忘了,宋襄公死前可是大骂过徐灵不守信用的。
而晋文公上位后,宋国迅速抱住了秦晋的大腿,成为了北方大国在南北交界线上的第一道门槛。
然则,
楚国与宋国的关系,更加的不好。
因为连年的北伐,宋国大军,多次败给了楚国。
这次楚国伐宋,也是因为楚成王想要完成他多年的夙愿。
虽然,灵国称霸了,
可楚国的北伐必须要有一个完美的谢幕,
楚成王也自知老了,在他的有生之年,起码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
而若是打败了宋国,楚国也起码不会在灵国面前如此的卑躬屈膝,起码,有话语权了。
当然,这只是楚国一厢情愿的想法。
他们就算打败了宋国,在徐灵面前,也是渣渣。
该怎么死,还得怎么死。
因此,对于楚国伐宋,想在灵国面前挣面子的想法,徐灵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不过,你这就不对了,引来了晋国这位宋国的大哥来撑腰,那我灵国不出手也得出手了呀。
可是,
一年多的南征,大军还在北方与蛮族交战,
虽然,他留在舒都的虎狼骑,还有一万,而南北便将的守军,加起来也能凑个两三万。
但若是没有飞鹰部队,那一切岂不是困难得很了?
要知道,
有飞鹰部队在空中掠阵,无论对方是什么军队,都难以阻挡。
但飞鹰部队现在肩负着日夜星程为南方大军运送粮草的职责,不太好调配啊。
如果没有粮草和兵源的补充,南边那五万大军,可很难守住蛮族频频的骚扰和征战。
他们可是日日夜夜妄图夺回家园的。
不过,抽个空倒是可以的。
就看晋国要怎么玩了。
在灵国这个集团里,北方一些小国家,都在徐灵的庇护当中,他们都承认自己的霸主地位,尊自己为‘南域灵王’,
如果晋国对他们下手,最有可能受到晋国攻击的,就是郑国和陈国。
郑国可惨了,被夹在楚国、宋国、晋国的中间,国力又不济,如果楚宋开战,晋国要插手,郑国无疑是最倒霉的一个国家。
陈国还好一点,因为有楚国和灵国的庇护,又是‘灵王大集团’里的小弟盟友,哥哥们不可能不罩着他。
郑国就不行。
他如果站灵楚的边,那秦晋就会收拾他,宋国也会。
可如果他站秦晋的边,那楚国能放心吗?
夹在中间的小国,最难以做人。
因此,
郑国反而是这段时间以来,最忙的,郑国国君郑文公,派来了很多特使,在灵国、楚国、晋国、宋国之间不断的奔走。
希望各位大佬能放过郑国一命。
出面的还是郑国丞相,毕竟是一国之相嘛,谈判过程中又抬出郑国的邻居周王室,这才顺利的让大佬们答应下来,不动郑国的一房一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