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得益州后,我就自领益州牧,封孔明为军师将军,让他主管益州诸事,法正为蜀郡太守,常伴左右。其余将领各有封赏。
为了与蜀中大族交好,也为了解决我的后宫问题,有大臣建议我娶吴懿的妹妹,寡居在家的吴氏为妻,由于吴氏是刘瑁的妻子,而刘瑁又是刘焉之子,刘璋之兄,我与刘瑁乃同宗,有些乱伦的意思,所以我很抗拒。后来法正过来劝我,初得益州,需尽快收拢人心,迎娶吴氏可传递我与蜀中士族共治之意,人心可定。想当年晋文公都能娶自己的亲侄媳妇为妻,何况刘瑁与我还不是亲戚关系,仅仅是同宗而已。我深觉有理,遂纳吴氏为妻。
由于刘璋父子在蜀中施行无为而治,导致蜀地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为尽快稳定益州局势然后北伐张鲁,夺取汉中。我让法正与孔明及伊籍、刘巴、李严五人一起制定《蜀科》,确定了严法治蜀的施政方针,并由孔明负责具体推行。
得知我已经攻取了益州,孙权遣孔明之兄诸葛瑾前来道贺,并伺机向我讨还荆州,我心想这不是扯淡一样么,就让孔明替我回复,等我啥时候取得凉州后,再还荆州。
孙权听到我的回复后估计是气得不轻,立即派吕蒙率军进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其中,长沙、桂阳二郡望风归附,唯有零陵太守郝普坚守不降。得知此事,我当即带领马超、张飞引兵五万,直奔公安。派云长领兵三万夺回三郡,孙权见我如此也就发了狠,带兵进驻陆口,派鲁肃领兵一万屯驻益阳,阻拦云长大军。
子敬此人属实令我钦佩,为了顾全大局,维护孙刘联盟,子敬邀请云长单刀赴会,商谈荆州之事,尽管子敬言辞凿凿,但是云长又岂会因他几句言辞就让步退兵,双方不欢而散,大战一触即发。
就在此时,我收到了益州的急报,曹操尽起十万大军征伐张鲁。我心知张鲁无能,汉中必然要落入曹操手中,益州危矣!我必须立即回转益州,先曹操一步夺取汉中。
无奈之下,我遣使与孙权讲和,谈判比较顺利,我急于回转益州,而孙权也想趁曹操无暇东顾的机会,入侵合肥。于是很快达成决议:双方以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归孙权,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归我,两家罢战,继续维持孙刘联盟。
回至江州(重庆),得知张鲁败逃巴中,黄权立即建议我援助张鲁,毕竟张鲁在汉中几十年,又是五斗米道的天师,颇有人望,只要张鲁不死,曹操就没那么容易拿下汉中,帮助张鲁继续抵抗曹操,阻止曹操夺取三巴之地,就可以为我方争取足够的时间。我深觉有理,于是派他带兵即刻前往巴中迎接张鲁,抵御曹操。不成想,黄权刚到巴中,张鲁就已经回转南郑,投降了曹操,汉中之地尽落于曹操之手。
关于张鲁投降一事我后来也想明白了,当初攻取益州他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还被我将马超忽悠走了,他心里肯定很不爽。所以这次曹操来攻,他宁可投降也不想接受我的援助,看来是对我恨意颇重啊。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了,必须想办法拿下汉中。
张鲁投降后不久,曹操就停止了南征,留下夏侯渊、张郃、徐晃镇守汉中,自己率军回转邺城了。
对此,孝直分析可能是曹操治下出了动乱,他必须回去稳定局势,毕竟曹操刚刚受封魏公,自建魏国,内部反对势力一直蠢蠢欲动,他不能在外久待。而我猜测,稳定内部是一个原因,更大的可能是曹操对于南征益州没有自信,蜀道难行,补给困难,汉中新附,民心不稳,而我已经做好了防御准备,以逸待劳,他要想夺取益州所要付出的代价必然是惊人的,他不敢冒险。而他先于我夺取汉中,更多的考量是为了防止我夺取汉中后窥伺长安。
不过曹操在离开汉中前,还是命令张郃主动出击,骚扰巴西、巴东一带,抢夺百姓,迁徙汉中,削弱我的实力。得知此事,我即刻封翼德为巴西郡太守,抵御张郃。翼德不负所望,于瓦口关大败张郃。之后我率法正、黄忠、魏延、赵云等人用黄权之计攻破巴东郡的朴胡及巴西郡的杜濩,直逼汉中郡。
击退张合后我回到成都,着手稳定蜀中局势。不久恰逢曹操再次南征孙权,此时曹操已经进爵为魏王,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黄权、法正等人建议我趁此良机,兵进汉中,讨伐国贼。于是我亲率张飞、马超、赵云、黄忠诸将进攻汉中,留孔明总理益州诸事,为前线提供兵粮支持。曹操在得知我攻打汉中后,派遣曹洪、曹休、曹真等前来增援。
鏖战一年,双方互有损伤,曹操担心汉中有失,准备亲往汉中坐镇。而我此时正与夏侯渊、张郃对峙于阳平关,久攻不下。幸得孝直巧使妙计,于定军山一役由黄忠阵斩夏侯渊,曹军溃败,自此我军开始掌握汉中之战的主动权。
不久曹操带大军抵达汉中,并携带数千万的粮草。我担心兵力不足,立刻急书孔明派兵增援,孔明接信后犹豫不决,这个我能理解。毕竟汉中之战已经打了两年,孔明为了支援前线已经使尽了浑身解数,此刻收到我的命令,确实有些为难,他担心再这么消耗下去会有损益州之根基。而从事杨洪点醒了他:汉中乃益州之咽喉,若无汉中则无蜀。危急存亡之际,男子当战,女子当运,还有什么可犹豫的。于是孔明再次增兵汉中。
曹军势大,孝直建议我据险而守,不予之争锋,拖延时日,曹军自退。
双方对峙期间,黄忠获悉曹操的军粮在北山,遂与赵云合谋,欲截取粮草。此战子龙智勇双全,不仅大败曹军,还救得黄忠,损失了大量粮草辎重和士兵,王平也是此时转投我麾下。
此后双方再无交战,对峙两月,曹军转运困难,粮草不济,士兵多有逃亡,曹操最后无奈撤军,并将其统治区域的百姓迁往关中。我趁机占领汉中全境,并遣刘封、孟达袭取东三郡,连接荆州。隆中对策的战略目标基本达成。静待中原有变。
汉中之战后,群臣上表朝廷,请立我为汉中王,建蜀国,治成都。我在沔阳筑坛就王位,封赏群臣,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以魏延为汉中太守,屯驻南郑。至于有人问为何孔明和子龙不在封赏之列。其实子龙此战功勋卓著,然考虑到平衡多方利益,子龙确实不太好封,毕竟作为涿州系已经有关、张封将,若再让子龙封将,荆州系,益州系,东州系乃至凉州系都会有意见,而子龙也深明大义,让我别为难,维持原职务就可以。孔明安定后方,支援前线,功劳甚大,只有丞相一职才能与之匹配,然而只有皇帝可以任命宰相,我暂时不具体这样的权利,即便硬要册封,也是名不正言不顺。而孔明事实上依然在行驶宰相的职权,只是缺少一个名分,只要我有机会称帝,自然水到渠成,这一点孔明比我想的透彻,我们很默契的谁都没提。
曹操退回长安不久,孙权再次攻打合肥。曹操急令各州郡抽调兵力支援扬州。云长趁荆襄空虚,东吴北顾的机会,发动襄樊之战,想一举夺取襄阳,威胁许昌。
此战云长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有了迁都的念头。后孙权背盟,与曹操暗通款曲,在吕蒙的谋划下,以云长“擅取湘关米”为由,偷袭荆州。可恨糜芳、士仁竟然不战而降。而此刻曹操增兵徐晃,令其主动攻击,云长腹背受敌,败走麦城,兵败被杀。孙权遂占荆州,全据长江。
此事我知道后世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何明知云长在襄樊大战我却按兵不动,未提供任何支援,因为按照隆中对的战略规划,此时我应该联合孙权,由我从汉中出兵,孙权再攻合肥,配合云长的襄樊战场,逼迫曹操三线作战,一举将曹操剿灭。
这个说实话很复杂,但是我也该给世人解释明白了。
首先襄樊之战发生在我刚刚取得汉中后,汉中之战尽管我胜了,但也是惨胜。两年多的战争,士兵疲敝不堪,急需修整;为了支持汉中战场,益州民力被消耗殆尽,百姓也急需要休养生息;曹操撤军将汉中百姓迁走了大半,汉中的战后重建困难重重。也就是说,襄樊之战我根本无力对云长提供有效支援,更无法配合他再次对曹操发动战争。
其次,襄樊初期战事进展出奇的顺利,云长威震华夏,我当时也抱有一丝幻想,以为云长真的可以建立不世功勋,直捣许昌,故而静观其变。
再次,孙权的突然背盟,偷袭荆州,以及糜芳等人的投降,孟达、刘封的见死不救等事情发生的太快且意想不到。形势的急转直下让我鞭长莫及,无力回天。
最后当我意识到云长可能会死的时候我是纠结的,如果把他救回益州,如何安置呢?其实云长在我进入益州后,已经事实上成了荆州之主,一方诸侯,如果回到益州,难道让我把椅子让出来么?或者让他去做一郡之守?即使真的有办法安置,我死后怎么办,有谁能制住云长呢?孔明见了云长都不敢大声说话何况他人?再说了,云长未得命令,擅自行动,丢失荆州,彻底毁了隆中对策,其罪当诛!
综上所述,襄樊之战,我无力相助,云长之死,死有余辜!
那一年死了很多人,就在年初云长被马忠所杀;不久害死云长的罪魁祸首吕蒙也暴病而亡;回到洛阳的曹操也在当月去世;四月夏侯惇也随曹操而去;八月黄汉升病故;十月曹丕称帝后不久程昱就去世了;法正也在这年离我而去;还有傅彤、冯习也都相继去世;甘宁也是这年死的,还有很多人我都记不太清了,总之这一年对当时的三个国家来说都是无比沉痛的一年。
而随着这些故人的相继去世,我头一次意识到自己老了,或许过不了多久我也要步他们的后尘,我开始紧张,开始暴躁,我不能休息,我要再次走进沙场,我要消灭所有的敌人,消除所有的隐患,我要为阿斗留下一个铁桶般的江山,重现刘氏皇族的辉煌。
就在我还沉浸在痛苦中难以自拔的时候,曹丕突然称帝,据说献帝也被他所害。我当即讣告全蜀为献帝发丧,并追谥他为“孝愍皇帝”。尽管我每天都在哭,可事实上我很开心,我知道我梦寐以求的皇帝梦终于可以实现了。而孔明还是那么的聪明,还是那么的善解人意,他召集百官上书劝我登基为帝,延续汉室国祚。我三辞之后,于第二年建元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大赦天下。
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
立吴夫人为皇后,立长子刘禅为皇太子;
封儿子刘永为鲁王、刘理为梁王;
封马超为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斄乡侯;
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封赵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进封永昌亭侯;
封魏延为镇北将军。
至于大将军一职,除了云长,还有谁有这资格,可惜云长不在了,就让它空悬着吧,等阿斗继位后,让他收买人心用。
封赏完毕后,我决定讨伐东吴,夺回荆州,重新完成隆中对策的战略布局,如有可能则吞并江东,与曹魏划江而治,二分天下。
计议已定,我打出为云长报仇的旗号,亲帅大军攻打东吴。孙权得知此事后立即遣诸葛瑾写信求和,我没搭理他。大军出发前我令翼德从阆中出兵江州,与大军汇合,征讨东吴。然而令我抓狂的是翼德在出发前居然被部下张达、范强所杀,二人带着翼德的首级逃往江东。我恨啊,云长刚刚坑完我,翼德你怎么也坑我,你们俩真是气煞我也。
大军已经开动断无回转之理,没有翼德相助,我依然可以荡平东吴。
此战我军得五溪蛮相助,总兵力达五万余人,孙权见求和不成,以陆逊为大都督统帅五万大军抵御我的进攻。此战我求胜心切,小看了此人,本应水陆并进,夹江直下,然而面对陆逊的诱敌深入,我以为是胆怯不敢与我对战。于是舍舟就陆,处处结营,终被其抓住时机,火烧连营,致使我数万大军惨遭屠戮,我仅以身免。
逃到永安后心力交瘁的我很快就病倒了,幸得子龙来救,加之担心曹丕袭击后方,于是陆逊放弃了追击。此时永安尚有两万士卒,而曹丕果然举兵伐吴,东吴勉力抵抗。由于担心我再次东征,孙权遣使求和。夷陵之败是我冲动的惩罚,此时的我已万念俱灰,我知道我的日子不多了,我必须要为阿斗做些什么。我答应了孙权的求和建议,并派遣使者去往东吴议和。必须重建孙刘联盟,曹魏势大,只有两家再次联合才能维持鼎足而立的局势。
之后我开始考虑托孤之事。第二年我的病情加重,我知道大限将至,立即召孔明来永安,卧榻之前,我看着孔明,百感交集,我跟他聊了很多,回忆当年在隆中初识,孔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尔后为帮我匡扶汉室,可说是鞠躬尽瘁,没有丝毫懈怠,我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孔明居功至伟。而今我就要走了,阿斗年幼,蜀汉内部派系林立,夷陵之败后很多人一定是蠢蠢欲动,而外部曹丕、孙权一直都是虎视眈眈,我的死讯一旦传出,彼一定会有所行动,内忧外患之下阿斗是无法应付的,所以我必须找人辅佐他,而孔明无论是能力、忠诚还是威信都是上上之选,但是如果让孔明一个人独掌大权,我担心他应付不过来,特别是孔明不擅军事,必须找个合适的人帮他,在永安这几个月我一直考虑的也是这个问题,思前想后我发现只有李严李正方最为合适。李严经过我多年观察,此人性格孤傲,不结党营私,且政事、军事的能力都数上佳,应该可以帮孔明分担。
我把阿斗叫到跟前,告诉他我走以后,他们兄弟三人要把孔明当做父亲一样对待,孔明会辅佐他做好皇帝,事无巨细,都由孔明决定。并令李严协助孔明。
该说的都说了,我让他们都离开,我想静静的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本来都无所谓了,可不知道为何,当这一刻越来越近的时候我却害怕了,我不想死,真的不想死,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完成,我那个华盖车还没来得及制作呢,我还没有泰山封禅呢,我还没看到天下一统,我还没看到阿斗长大当皇帝的样子呢,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还没找到他们,还有糜氏,她我也还没找到,不行,我不能死,不能死,不能死,不能~~~~~死
对不起大家,情绪有些失控。我的忏悔就是这些,一字一句都是我真实的想法。请各位领导评定,谢谢!
白无常:好,刘备你可以下去了,评定结果会在大会结束后三日内公布,到时候自己去广场公告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