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

小读者们,你们知道大名鼎鼎的列那狐吗?他可是一只古灵精怪、让人又爱又恨、在法国家喻户晓的狐狸!

从中世纪中叶开始,随着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市民阶级在法国产生并不断壮大,它与封建统治阶级的矛盾和斗争也日益加剧。反映市民阶级生活和斗争的市民文学便应运而生。这种文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中世纪最后几百年间逐渐成为法国文学的主流。新兴市民阶级既反对特权阶层,更反对专制王权,要求更大的宗教与社会宽容和社会自由,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型统治结构。

玛·阿希·季诺夫人,生活于12~13世纪的法国。她受《伊索寓言》的影响,根据当时流传于法国民间的寓言故事,编写了《列那狐的故事》。

约瑟夫·雅各布斯(1854~1916)出生于澳大利亚悉尼,1872年移居英格兰,就读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后对人类学产生兴趣,成为英格兰民俗学会的重要成员。他用十年时间收集英国民间童话,分两卷于1890和1894年出版,弥补了英国文学的一项缺憾。作品有《英国童话》。本书便是根据约瑟夫·雅各布斯的英译本转译而成。

本书插图出自威廉·弗兰克·卡尔德隆之手。威廉·弗兰克·卡尔德隆(1865~1943),出生于英国伦敦,是一位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擅长肖像、风景、人物和运动画。

《列那狐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代表新兴市民阶级的列那狐在面对狮子的强权、公狼的霸道、雄鸡的弱小无助时,总能以自己的聪明机警左右逢源。他一边虐杀没有防卫能力的弱小动物鸡、兔子都成了他的腹中之物,一边凭借聪明才智与代表强权的狼、熊等动物周旋,乃至战胜强大的对手。

《列那狐的故事》以栩栩如生的角色刻画、滑稽而又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的喜爱,并且成为法国文学历史上一座难以逾(yú)越的丰碑。

《列那狐的故事》以动物讽喻现实,通过动物之间的斗争来影射当时的法国社会,讽刺封建贵族、僧侣和官吏,如:

一、与强权豪门钩心斗角。

列那狐以他的奸诈狡猾,戏弄了国王派遣的使者笨拙的棕熊布林,让棕熊惨遭毒打并失掉一只耳朵;他还以为国王朝圣为由,迫使狼叶森格伦献出了他的皮毛,害得他狼狈不堪……

狼叶森格伦和棕熊布林强壮、残忍又贪得无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既专横跋(bá)扈(hù)又愚昧无耻的封建领主和王公贵族。

二、欺压平民百姓。

列那狐不惜用各种手段来获取食物,使森林中的许多小动物备受伤害,其中有雄鸡香缇克利尔的女儿科普尔、兔子凯华德、乌鸦……

毫无抵抗之力的鸡、兔子、乌鸦等小动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广大被剥削压迫的下层民众。

这本书是世界古典文化中的瑰宝,故事中的每一个动物都活灵活现,充满了个性魅力,让人时而觉得其可爱,时而觉得其可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