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溟海运耸危楼:大鹏所城
- 张一兵
- 2292字
- 2020-12-01 14:34:50
第一章 先民遗迹—所城前史
一、大鹏地区历史沿革
大鹏地区人文历史悠久,位于大鹏湾畔的咸头岭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存,距今已有近7000年的历史,是深圳地区至今发现的年代最为悠久的文化遗址。咸头岭遗址是一处典型的沙丘遗址,说明当时的大鹏海湾沙堤,前可渔、后可猎、旁可耕,适合人类生存。咸头岭遗址于1981年被发现后,考古队历经五次发掘,在2000多平方米的遗址上,发掘出了珍贵的陶器、石器,多有绳纹、篮纹、编织纹、几何纹饰,为探寻珠三角地区的古文化之源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夏、商时期,百越部族远征海洋。居住和繁衍在大鹏沿海沙丘谷地区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落”。他们以捕鱼、航海为生,很少农垦。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后是越国、楚国属地。
秦始皇统一中原后,挥兵南征百越,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在岭南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派出五十多万人进行开发,大鹏时属南海郡番禺县。
在纳入秦朝的行政管理以后,岭南领土上的南海郡迅速构建了军事体系。秦朝在岭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水、陆两方面增强了南海郡的防御能力,这是岭南历史上有系统的军事防御体系的首次构建。经过建城、筑关、修道、徙民等一系列的积极经营建设,岭南从以往越族部落各自为政、互不统属的状态,转变为一个接受中央王朝管理和节度调遣的区域。濒临南海的南海郡由此构建起多层次的军事防御体系,从而初步奠定了广东海防建设的基础。
秦末,在中原群雄反抗浪潮迭起而政权风雨飘摇之时,南海郡尉赵佗建立了南越国,割据岭南自立为王,大鹏属南越辖地。南越国的建立,是广东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秦失其政、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之际,南越国划岭而守,阻止了中原战火向岭南地区的蔓延,保障了岭南开发事业的继续发展,为境内的生产和建设提供了比较安定的环境。从军事的角度看,赵佗建立的南越国也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了岭南地区的防御体系和军事力量。
刘邦战胜项羽,建立了西汉王朝。公元前196年,刘邦派陆贾出使南越,赵佗接受汉朝册封,南越国变为汉朝的附属国。汉武帝即位后,平定南越,将南越的领土分为九个郡,大鹏仍属南海郡番禺县。从汉朝大治水军以备战南越国的情形来看,当时汉朝和南越的水军均已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在岭南重新回归中央王朝以后,汉朝通过岭南地区,与广阔的海洋世界进行更加频繁和紧密的接触与交流,积极派遣船队,加强发展海外交通和南海贸易,是闻名于世的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展时期。东汉时,大鹏仍归番禺县管辖。
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立东官郡,辖六县,大鹏属东晋新设的宝安县管辖。其中,宝安县的行政称谓一直延续到唐朝初年。中唐时期,朝廷撤宝安县,把宝安县迁往东莞,宝安县也随之改为东莞县,大鹏则隶属广州府东莞县。隋唐时期,中国历史出现了大一统局面,岭南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维护沿海地区的社会秩序,防止海盗的袭扰,进行海外远征,隋唐五代广东地方政府加强了海军和海防力量的建设,广东的海防体系得以最终形成。
宋、元承旧制。宋朝时期,广东的水军在唐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加强,宋朝广东地方政府还加强了对南海海域及附近岛屿的巡查与管辖。元朝广东港海外贸易继续发展,促进了市舶制度的完善。元朝继续在南海地区开展大规模巡航活动,在宋朝的基础上,广东军政部门继续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有效防卫和管辖。
明清时期,广东沿海与东南沿海一样,饱受倭寇、海盗侵扰之苦,朝廷陆续在沿海构建卫所、炮台等防御设施,并不断增加兵力。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设立的防御性“卫所”组织—大鹏守御千户所及东莞守御千户所,为打击倭寇、海盗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明朝为深圳的建制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明万历元年(1573)重新建县,县名为“新安”,取“革故鼎新,去危为安”之意。新安县范围主要包括深圳市的大部分地区和香港全境,以及东莞的小部分地区。大鹏归新安县管辖,大鹏所城的海防力量得到加强。
清朝为了切断郑成功海上武装的供应来源,顺治十三年(1656)颁布《禁海令》,严禁出海贸易。新安县知县傅尔植奏请将“大鹏守御千户所”改设为“大鹏所防守营”,并设守备1员,把总1员,官兵500名。康熙五年(1666)裁撤新安县,将其辖地并入东莞县。康熙七年(1668),并大鹏所防守营入惠州协,归惠州协副将管辖。时该营官兵凡400名。康熙八年(1669),复置新安县,复界后,大鹏地区仍归新安县管辖,并在大鹏设县丞署。康熙四十三年(1704),清朝廷为增加沿海防卫,改“大鹏所防守营”为“大鹏水师营”,并增添游击1员,中军守备1员,额设左右哨千总2员,左右哨把总4员,外委7员,兵931名。嘉庆十五年(1810),水陆区分,广东增设水师提督,驻虎门,设五营,左营驻新安县城,大鹏则另为外海水师营,设参将1员,中军守备1员,额设左右哨千总2员,左右哨把总4员,外委千把总7员,俱驻大鹏所,归虎门水师提督管辖,兵额800名。
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走私盛行,大鹏所城的战略地位显著,林则徐奏请将“大鹏营”改为“大鹏协”,并添拨兵船,统帅左右两营,增加驻防军事力量。鸦片战争期间,大鹏所城官兵在协助查禁鸦片中起了重大作用。1839年9月4日,大鹏营参将赖恩爵指挥九龙海战,打响了鸦片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侵略战争的第一炮。道光二十六年(1846),清朝廷为增强防御,遂建造九龙寨城。工程竣工后,大鹏协副将移驻城内衙门,仍管辖左右两营,水师副将驻九龙寨城,归水师提督统辖。
民国三年(1914),为免与河南省新安县重名,复用旧名宝安县,县治设于南头城,大鹏仍属宝安县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沿用宝安旧名,县治仍设于南头城。1992年,宝安县撤县并入深圳市,设立宝安、龙岗二区。大鹏地区属龙岗区所辖。2011年,深圳市大鹏新区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