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派旗袍: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
- 梁玉华 杨洪翠
- 15字
- 2020-11-20 16:04:43
第二节 津派旗袍的由来与文化内涵
一、津派旗袍的孕育土壤
1. 天津的地理、人文环境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女装大变革时期,也是原始旗袍向近代旗袍演变的关键时期。在原始旗袍向我们今天所穿的近代旗袍转化的过程中,天津以其特殊的环境和人文习俗,形成了津派旗袍的特色和风格。
天津旗袍(天津鼎章照相馆摄)
当时的天津一家七口合影(天津鼎章照相馆摄)
旗袍最早兴起的地方不是满族旗人聚集最多的北京,而是五方杂处、中西结合的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与西方文化的影响,为新服饰的流行提供了土壤。
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汇聚海河,注入渤海。海河养育着数辈的津门人,承载着天津的兴衰荣辱,担当着南粮北运的漕运要务,带来了西方先进的事物,使天津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发展成为金融中心、国际大都市。天津毗邻北京,于皇城脚下,但京津两地人的做派却大不相同,天津人乐于追求时髦的东西。很多时髦的东西都是在天津流行一段时间才在北京流行起来。有时候北京不接受,那就只在天津一处地方流行。一些皇族成员、民国新贵和有钱商贾,无论是满族人还是汉族人、沿海人或是内地人,都争先恐后地来到天津租界生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当时的天津租界内盖洋房、开洋行、筑码头、卖洋货,慢慢渗透着外来文化。天津人的生活习惯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洋派、甩洋腔、穿洋衣,学得有模有样。在这种环境下,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得到了共存共荣,服饰文化也呈现多样化的态势,津派旗袍体现出来的时尚、变革,恰恰是天津的城市传统和城市性格。
天津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开埠后成为主要的通商口岸,外国商品对华输入,舶来品成为民众争相抢购的商品,洋布发展成为主流行业。洋务运动的兴办,开启了近代工业的强国梦。1912年纺织业已经发展成为天津的第二大民族工业,纺织业工业化程度很高,生产原料在原来的棉纱、蚕丝基础上增加了人造丝,并向配套行业展开发展,天津迅速成为全国棉纺织工业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之一。原材料的发展与舶来品的引入为津派旗袍的发展提供了土壤,面料丰富、款式翻新、搭配新潮。那时的女子穿着旗袍时一般搭配着大衣、丝袜、高跟鞋,中西合璧、土洋结合,别有一番韵味。
天津这一方宝地,八方居民杂处,因而天津人眼界宽、见识广,对吃穿有一定的要求,天津卫有句老话“吃穿绝天津卫”就描述了这一现象。
天津女性在生活中的地位也较高,具有女权意识,这从称呼她们为“姐姐”便能体现出来。通过穿着是无法辨认天津人富裕与否的,例如天津的姐姐在上街前都会换装成绸缎,与富家女一般无二。20世纪30年代天津女人追求时尚与上海各有千秋,天津女人以被称为“大摩登”而感到自豪。天津人定制的旗袍势必非常合体,对工艺的要求也是高一些,这在当今也是存在的现象。这些人文因素是津派旗袍得以匠心传承的原因,也是持续得到顾客认可的原因。
穿旗袍、丝袜、皮鞋的天津女子(天津中国照相馆摄)
天津女子(天津鼎章照相馆照)
2. 天津的早期商业圈
天津的服装业、绸缎、布料业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就形成了独特的商业圈,并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鼎盛阶段。最为有名的要数法租界梨栈一带(今劝业场)、英租界的小白楼一带和估衣街一带。
1920年前后,北门外大街一带是天津早期的商业中心,东门外靠海河沿的娘娘宫前的宫南大街和宫北大街,也是天津早期繁华的商业街道。后来由于经常遭到官兵的骚扰,许多商号为了寻求庇护纷纷到法租界梨栈一带设立分号,于是法租界作为新的商业中心迅速发展起来。此后英租界的小白楼一带也相继发展起来,成为服装业的聚集地区之一。在此时期估衣街商贾云集、铺面众多,成为最主要的天津面料、服饰集散地而进入兴盛期。这些商圈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津派旗袍的繁荣。
估衣街因估衣行的集中而得名,是天津的象征之一。估衣业是指转卖败落大户之家变卖的服装或当铺里成为死当服装的行业,主要光顾的客人为赶节气变化而换装的港口过路劳力或讲究穿着体面的本地商人,是过去港口城市的一大特色。
当时天津估衣街场景
伴随着发展,估衣街经营范围由估衣业扩展至整个服装行业,有时装、便装、旗袍、斗篷等,品类齐全、应有尽有,因而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当时估衣街上的服装店和绸缎庄,仅记载在册有字号的就有元隆号、谦祥益、源合时、德和号、广义永、华盛号等70多家,地摊式的店铺更是不计其数。
元隆号包装纸
谦祥益包装纸
南开大学黄燕生女士近照
3. 津派旗袍发起人
津派旗袍的发起,离不开天津女学倡办的影响。
津派旗袍的发起人为首先得思想解放的女学生,她们追求自主独立,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求知欲,她们是旗袍流行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旗袍的兴起符合其舒适合体、穿着方便、自由独立的特性。
清末民初,女学开始兴办。在天津,严修先生首倡女学,是中国较早的女学倡办者之一。1902年,他创办天津严氏女塾,被《大公报》称为“女学振兴之起点”;1905年又将严氏女塾改为严氏女学,成为一所正规的民办女子学校。
天津社会教育家林墨青,始终遵从着“女学优先”的思想。他秉承“立学之始,以小学为先,小学以家教为先,家教以女学为先则”的宗旨,积极兴建女学,直至1911年,在天津建立官办女子小学11所。女学的兴起使天津的近代女子教育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准。
张伯苓1919年在天津正式成立的南开大学,为中国史上第一所私立大学,次年便开始招收女学生,成为中国最早招收女学生的大学。1923年又创办天津南开女子中学。天津发达的教育体系容纳着大批新式学生,她们是社会时尚的积极参与者和倡导者,也是天津女性生活时尚的“先驱者”。
20世纪20年代,天津的女性解放思潮在更广泛的领域展开。社会有识之士普遍认为,“女人是文化的尺度”。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使天津女性服饰也有着更多的自信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