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岁儿童情绪管理和习惯养成绘本
- 李玮著 王珠光绘
- 1825字
- 2024-11-02 09:12:24
写给父母的话
抱怨、发牢骚,是一种不良的情绪表达,它不是单纯的生气、烦恼和伤心,而是包裹着多种消极情绪。这些消极情绪源自孩子消极的认知思维,即总是过分关注事物不好的一面,并且不断放大,使不好的一面大得看起来无法忍受。
改掉孩子爱抱怨的坏毛病,需要从改变消极认知入手。遇到问题时,锻炼孩子不要老盯着不好的一面抱怨,而是想想该怎么解决,或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在解决问题上,需要鼓励孩子开动脑筋,多想几种办法,或者多想几种此事好的一面(至少三种),帮助孩子跳离烦恼的陷阱。
例如,孩子从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回家,正渴得厉害,杯中只有半杯凉开水,也许不够孩子解渴的,爱抱怨的孩子肯定不高兴,会抱怨这么点水不够喝。
这时,家长可以在他抱怨前,引导他看到有半杯水的益处:“你真幸运,还有半杯水呢。有一次我口渴得厉害,回家连一滴水都没有。”或者说“真糟糕,妈妈忘记家里饮用水不够了。怎么办呢?”然后引导孩子想想解渴的办法,比如到门口的便利店买几瓶水解渴。
爱抱怨不是孩子一朝一夕能够改掉的坏毛病,需要生活在他身边、理解他想法的人,比如父母,持续不断地辅导和纠正。
例如,在去海边的高速上,由于车程漫长,孩子厌倦乏味的旅途,会不断地抱怨:“什么时候到海边啊?怎么还不到啊?”开车的妈妈或爸爸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一下孩子的情绪,安抚孩子:“开了这么长时间,还没到海边,确实让人烦躁。”接着,跟孩子说明:“这趟旅程需要花三个半小时,现在我们走了两个小时,还有小一半的路程要走。我们可以用剩下的时间做点儿有趣的事。”父母可以建议孩子听听音乐,聊聊孩子感兴趣的事儿,或者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玩游戏等。实际上,父母是在鼓励和引导孩子把问题往好的方面想,转移注意力,克服困难。
对于爱抱怨的孩子,父母要特别注意培养他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为了强化这种思维方式,父母可以跟孩子约定一个游戏规则,鼓励孩子就一件不开心的事情想出至少三个好处,这些好处必须与这件事情有关。如果孩子能想出来,并且没有抱怨,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奖励。
奖励内容可以跟孩子商量。父母需要把握奖励的尺度,只有当孩子真的有了突破,能够战胜自己,奖励才有价值,才是激发孩子不断进步的动力。
有些孩子爱抱怨和发牢骚并不是经常性的,只是一时因情感缺失或需求没得到满足,产生了消极情绪,父母应及时帮助孩子扭转这种情绪,使孩子建立起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防止形成坏习惯。
一、情感受伤
孩子们相处时一定会有些矛盾和冲突,有的小朋友会因此而受冷落或排斥,回家向父母抱怨“谁谁不跟我玩”“谁谁欺负我”。父母应该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关心地问:“你心里很难过吧?”“你觉得很委屈吧?”然后把孩子的负面情绪引向正面:“还有其他小朋友,你可以找他们玩,你这么可爱,我想他们会喜欢你的。”“不用怕,让我们一起想办法。”打开孩子的思路,让他知道,还有很多小朋友可以玩。最后再问孩子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孩子出出主意,教给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在精神上作孩子坚强的后盾。
二、期待满足需求
孩子有很多需求,很多情况下,他们难以确定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由于害怕被拒绝,孩子常用反问或挑衅式的抱怨提出需求。比如:“丽丽有,为什么我没有?”“牛牛可以去玩,我怎么不能去?”其实,孩子想借别人已有的事实,向父母提出自己不方便提出的需求。这时,父母应该切实了解孩子的心理,鼓励孩子明明白白说出来,跟孩子一起客观分析满足或不满足的理由,让孩子理解家长的做法,从而减少孩子的抱怨情绪。
三、害怕担责任
孩子都有向好性,都希望做的事情能得到表扬而不是批评。一旦出点儿差错,或者做得不够好,就想把责任转移。通常会抱怨“小朋友老招惹我”“老师没说清楚”,潜台词是“不是我的问题,有其他原因”。此时,父母需要安慰孩子:“我知道,没关系,不要急,慢慢来。”
四、发泄情绪
跟成人一样,孩子的不良情绪也需要释放,方式有多种,有时孩子会通过抱怨来发泄。这时,他们是想让父母听他们说话,听他们的感受,父母用心听即可。
如果父母搞不清楚孩子的具体需求,可以问:“你需要我帮助你做些什么?”如果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可以指导一下。
五、受父母影响
有些孩子爱发牢骚,是因为受父母影响,父母可能比较挑剔,经常抱怨这抱怨那,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家庭中,父母任何消极语言和情绪都会影响到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外忙碌的父母,承受很多工作和生活的压力,特别要注意调整心态,以乐观、坚强的一面去面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