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隋唐时期的楷书

隋朝历史不长,即处在魏碑向唐楷(碑)嬗变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承启作用,著名作品有《龙藏寺碑》。

唐朝书法艺术进入鼎盛时期,楷书名家辈出,楷法在此时趋于完备。初唐社会统一安定,经济繁荣,且当时最高统治者倡导书法,以书取仕,这对当时书法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楷书的法度和技巧在此时受到了高度重视。唐朝的代表书家有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

1-%e9%be%99%e8%97%8f%e5%af%ba%e7%a2%911.jpg
1-%e9%be%99%e8%97%8f%e5%af%ba%e7%a2%912.jpg

隋 《龙藏寺碑》(局部)

唐 欧阳询

欧阳询(557年—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长沙)人。曾任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欧阳询是自隋入唐的书法家,其书法带有浓厚的北碑特色,他也擅长隶书,著名的《房彦谦碑》出自其手。楷书名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黄甫诞碑》等。

欧阳询可以说是唐朝楷法森严最典型的代表。他的《九成宫醴泉铭》被后世称为楷书典则,其用笔峭拔瘦劲,方圆并施,撇、钩、捺等笔画带有隶书遗意。后人评价:在“金刚怒目,大士挥拳”的威仪中,透出雍容矜持之美。

唐 颜真卿

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祖籍琅琊,生于京兆,曾任平原太守,获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鲁公”。784年,被派遣劝喻叛将李希烈,被叛将羁押后,忠贞不屈,被缢杀,谥号“文忠”。颜真卿一生见于著录的书迹有138种之多,至今尚能见到的有近70种,著名的代表性作品有《颜勤礼碑》《多宝塔碑》《东方朔画像赞碑》《郭家庙碑》《自书告身》等。

颜真卿是盛唐最具影响的书家之一。他对楷书的变革有重要作用。在他之前,楷书用笔蕴藉平和,提按粗细变化不大,结体大多取侧势左紧右疏;而颜体用笔提按顿挫分明,粗细变化强烈,结体匀称,晚年字形饱满充盈,显示出“元气浑然,不复以姿媚为念”的艺术魅力。颜体改变了以前闲雅冲和略显瘦弱的书风倾向,取而代之的是雄强茂密、庄重刚劲、充满阳刚之气的新书风。颜真卿是唐朝名臣,后人尊崇其书法,除了对他本人书法艺术的喜爱,也是因为对其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高尚人格的推崇。

8%e6%a5%b7%e4%b9%a6%20%e6%ac%a7%e9%98%b3%e8%af%a2%e3%80%8a%e4%b9%9d%e6%88%90%e5%ae%ab%e9%86%b4%e6%b3%89%e9%93%ad%e3%80%8b%ef%bc%88%e5%b1%80%e9%83%a8%ef%bc%89_1.jpg

唐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局部)

%e9%a2%9c%e7%9c%9f%e5%8d%bf%e3%80%8a%e9%a2%9c%e5%8b%a4%e7%a4%bc%e7%a2%91%e3%80%8b%e5%88%bb%e7%9f%b3%ef%bc%88%e5%b1%80%e9%83%a8%ef%bc%89.jpeg

唐 颜真卿《颜勤礼碑》刻石(局部)

范文澜在其《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颜真卿的书法成就,除其自身达到的艺术高度外,还表现于对当时、后世的巨大影响。当朝的怀素就曾得到颜真卿的指点,之后的柳公权,五代杨凝式,北宋“四大家”,明朝董其昌,清朝刘墉、钱南园、伊秉绶、何绍基以及近代的于右任、沈尹默、沙孟海等,也都受到他的影响。

唐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

柳公权的楷书受颜真卿楷书影响很大,将颜体的诸多鲜明特点“反其意而用之”。颜体宽博匀称,柳体中宫紧结外部舒展,颜体字形方正,柳体字形长方,颜体筋肉丰满,柳体骨骼瘦硬,后人将二人风格称作“颜筋柳骨”。

柳公权楷书代表作品有《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等。

楷书在唐朝发展到巅峰状态,后代的楷书水平及影响皆远逊于唐朝,后世楷书的变革要么是对前代书法的延续,要么是对唐朝楷书的改良。所以我们学习楷书一般建议选择唐楷入手。

%e5%94%90%20%e6%9f%b3%e5%85%ac%e6%9d%83%e3%80%8a%e7%8e%84%e7%a7%98%e5%a1%94%e7%a2%91%e3%80%8b%ef%bc%88%e5%b1%80%e9%83%a8%ef%bc%89.jpg

唐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