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斗法

还是先看两个小案例。

某甲和某乙,都是山东好汉,祖祖辈辈都在这片将来要被称为齐鲁大地的土地上生活。不过这俩孩子运气巧,赶上了周武革命。周初封诸侯,把两个一等一的功臣都封到了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

一个是姜太公,封于齐;一个是周公,封于鲁。某甲在齐国境内,某乙在鲁国境内。

作为齐鲁大地著名法制刊物《别笑!这才是中国法律史》的主编,聊公先生对这次分封极为关注,派出了著名记者吕不韦先生赶去调查两位新任国君的施政纲领。

吕不韦赶到的时候,两位开国元勋正好在一个茶话会上闲聊。吕不韦问周公:“请问周公先生,听说您最近正在制定周王朝的大法典《周礼》,而您本人又是王室宗亲的领袖。那么您的鲁国将会采用什么样的治理方式呢?”周公思索了一下,沉着地说:“亲亲上恩。”一边的太公听了哈哈大笑道:“鲁国从此要一天天衰弱下去了。”周公恼怒地瞪了太公一眼。

吕不韦看出点火药味来,便转而问太公:“作为从底层社会干起来的您,又会采用什么样的治国方略呢?”太公笑眯眯地说:“尊贤上功。”周公扑哧一声笑出来,然后严肃地说:“的确,齐国从此要强大下去了。”太公纳闷:“那你笑个啥?”周公实在憋不住,放声大笑道:“可惜百代之后,这齐国就不姓姜喽!”

吕不韦回去以后,就把此事记载进他的私人采访手札《吕氏春秋》。

好,我们把镜头瞄向齐鲁大地,继续作深度报道。

某甲世世代代以打鱼为生,平时为人豪爽不羁,与人一言不合便要拔刀相向。太公到了这里以后,继续鼓励大家:原来打鱼的接着打鱼,政府给你提供相应的公共建设和制度保障;原来做生意的接着做生意,政府给你们制定游戏规则,大家不要偷奸耍滑;妇女也别闲在家里,都织布来卖。有兴趣做官的,跟着我去攻打边上的莱国,按照功劳大小授予相应官职!

某乙祖上是做生意的,平时为人脾气也火暴,颇有山东好汉的风骨。周公需要留在朝中辅佐成王,没有亲自就封,而是对他的大儿子伯禽面授机宜,派他来执政。伯禽到后,宣布:原来做生意的别都做生意了,每个县做生意的名额有限制,重大贸易由国家来代理,其他人都种地去吧!

某乙只好去种地。伯禽又宣布:大家要做文明人,见面要作揖,见长官要行礼。其他各种婚丧嫁娶红白喜事一律要举行相应的礼仪,不会的可以派官员现场指导。基本礼仪分为五种,去参看将要制定完成的《周礼》。我们鲁国要先行一步,争做精神文明大国!

一天,某甲在路上遇见某乙。某甲呵呵笑着上去拍某乙的肩膀,某乙连忙表情和敬作了一揖。某甲说:“咋了?几天没见,想做城里人了?”某乙一笑,曰:“非也,此乃礼也。礼之不存,人将不人。”

聊公先生走上前去,问:“二位觉得哪种生活好一点?”

某甲哈哈大笑,说:“当然是咱的生活乐和!每天打鱼,到市场上卖,老婆在家织布,生活富足,老婆孩子热炕头,比以前饥一顿饱一顿强多啦!”某乙说:“以前不知礼,过得浑浑噩噩。如今知了礼,每日修身养德,夫妻相敬如宾,上下尊卑有分,长幼和睦,确实很好。”

聊公见这两个人也说不出所以然来,便跑去问周公先生的评价。跑到周公馆,一个门人进去通报。一会儿周公跑出来了,披头散发,头发湿漉漉的。聊公心下大为叹服:“人道周公一沐三捉发,果然名不虚传!”乃问曰:“周先生……”周公打断说:“我其实姓姬,请叫我姬先生。”聊公道:“好的,周先生。请问周先生,周先生的公子和太公先生在齐鲁的两种治国方略,周先生觉得哪种好一点呢?”周公说:“太公上任五个月,就向我汇报了情况。他说他依照当地风俗因地制宜,把原有的习惯制度化,把原有的风俗规范化,就算完成了初步的建设。犬子那边还没有消息。我估计也快来了,请阁下与老夫一起等候犬子汇报了情况,我们再作论断吧。”聊公曰:“善。”于是一起等。

一个月过去了。

半年过去了。

两年……

三年……

盼望着,盼望着,伯禽来了,来自鲁国的脚步近了。

周公急忙迎上前去,问:“伯禽啊,你怎么才来?”伯禽得意地说:“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鲁国的旧风俗全部抹掉,把周礼的全部规矩在那边进行了贯彻,然后观察成效。其中一项规矩是父母亡服丧三年,所以我在那边等了三年,验收了情况,来向您汇报!”

周公默默地思索了一会儿,说:“嗯。鲁国可以作为我朝学习周礼的示范国了。不过,鲁国今后可能真的要长期受齐国的打压了。”

好啦,历史上这个案例是用来说明两个道理的:

第一,齐鲁两国不同文化的起源;

第二,太公到底是比伯禽高上一筹。

但恐怕这个故事不止说明了这么两个道理。或者说,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价值最被低估的故事之一。下面,我们来深度挖掘一下这个故事背后的法思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