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学概论(第2版)
- 郭晖
- 2412字
- 2021-03-31 11:59:14
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与计量
课前导读
从“什么是货币”到“货币是什么”的争议
什么是货币?马克思从货币的本质角度给了明确的回答,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西方国家对什么是货币,有着一个普遍流行的定义:在交易和债务清偿中普遍接受的东西。然而,这仅仅回答了一半,另一半是货币在量上包括哪些内容,即到底现实中“货币是什么”?这就引起了学者们关于哪一类金融资产应该视为货币,而哪一类则不应该视为货币的争议。结果就是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大小对现实中的货币进行定义,即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货币层次的划分
1. 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
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货币,常说的有现金、活期存款,但储蓄存款甚至政府债券在一定条件下亦可发挥货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的条件将现实中的货币进行划分,以便利于对现实中不同的货币进行统计和计量,利于实现对不同货币量进行宏观控制和监测,利于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2. 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
到底以什么为依据来划分货币的层次呢?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各国都依据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来划分货币层次。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所以,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有了依据流动性标准而划分的货币层次指标以后,中央银行的货币控制就有了结构分析和监测的依据。从各国的普遍情况看,流动性最强的M1和次强的M2一般被作为货币量监控的重点。
视野拓展
什么是流动性
所谓流动性,是指金融资产转变为现金,而不使持有人蒙受损失的能力。一般情况下,衡量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主要从其变现的难易程度、时间快慢和损失大小等方面考虑。流动性越强的金融资产,现实购买力越强,对市场的冲击也越强。不同的金融资产对商品流通、货币管理和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也不相同。所以,按流动性的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征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是科学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黄达,2004)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
根据国际通用的按货币流动性的强弱进行划分的原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货币层次划分为
M0=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债券
其中,M2?M1就是准货币,准货币本身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但是经过一定的手续后,可以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从而加大流通中货币供应量的金融资产。准货币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潜在的购买力,主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短期信用工具等。
想一想
假如一个工人将发放的工资现金存到银行,将对M1有何影响?
4.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我国从1990年起开始编制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从1994年10月开始由中国人民银行向社会定期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根据2001年7月最新修订的统计口径,我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层次如下。
第一层次M0:流通中现金;
第二层次即狭义货币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第三层次即广义货币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用公式表示为
M0=流通中现金
M1=M0+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其中,M1称为狭义货币,M2称为广义货币。2001年修订的口径,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M2,是因为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主要来自居民储蓄和企业存款,客户认购新股时,大量的居民活期储蓄和企业活期存款转为客户保证金,新股发行结束后,未中签资金又大量流回上述存款账户,将客户保证金计入M2,有利于准确监测货币供应量。
二、货币的计量
在进行货币量统计和分析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这么几个概念,即狭义的货币量、广义的货币量、货币存量、货币流量、货币总量与货币增量等。这几个概念分别有不同的经济含义,对它们进行统计分析的经济意义也不同。
1. 狭义货币量与广义货币量
狭义货币量通常是指货币层次中的现金与活期存款。狭义货币量反映了整个社会对商品和服务的最直接的购买力,它的增减变化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会形成直接的影响,因此,狭义货币量是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监测和控制的主要指标。在我国,狭义货币量是指M1层次的货币量。
广义货币量是指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准货币是指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产品(如存款单、国库券等)。准货币的流动性小于狭义货币,它反映的是整个社会潜在的购买力。该指标可以更全面地反映货币流通的状况。
2. 货币存量与流量
货币存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我国中央银行公布的年度货币供应量就是货币存量。对货币存量或货币总量的统计分析还可以根据货币层次分为狭义货币存量和广义货币存量(见图1.8)。
货币流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它表现为一定时期内(1年)的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例如,截至2016年12月31日,货币存量为155万亿元,其中,假设每一货币在一年内平均参加交易次数为5次,那么,该年内的货币流量就是775万亿元。
图1.8 我国2009—2015年各层次货币供应量
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年度经济报告整理
3. 货币总量与增量
货币总量是指货币数量的总额。货币总量可以是一定时期的流量,也可以是某一时点上的存量。
货币增量是指不同时间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通常是指今年与上年相比的增加额。在我国,中央银行公布的货币量统计指标通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货币存量即货币总量指标,另一部分是货币增长率指标。通常对货币增量的统计分析,可以为中央银行掌握货币流动状况提供另一个新的角度。例如,我国2016年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1.3%。
查一查
从国家数据库(链接及二维码见附录)中查询2015年年度之后的货币供应量数据,完善图1.7,并对2015年之后的货币供应趋势做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