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成本会计概述
一、成本会计的对象
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明确成本会计的对象,对于确定成本会计的任务,研究和运用成本会计的方法,更好地发挥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成本包括的内容,也就是成本会计应该反映和监督的内容。为了更加详细、具体地解释成本会计的对象,必须结合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过程和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加以说明。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成本会计应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一)工业企业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各种生产费用的支出和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
在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中,即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到产成品制成的产品制造过程中,一方面会制造出产品,另一方面要发生各种各样的生产耗费。这一过程中的生产耗费,概括地讲,包括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等物化劳动耗费和活劳动耗费两大部分。其中房屋、机器设备等作为固定资产的劳动资料,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直至报废而不改变其实物形态,但其价值则随着固定资产的磨损,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逐步转移到制造的产品中,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原材料等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或者被消耗掉,或者改变其实物形态,其价值也随之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一部分;生产过程是劳动者借助于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制造产品的过程,通过劳动者对劳动对象的加工,才能改变原有劳动对象的使用价值,并且创造出新的价值来。其中劳动者为自己劳动创造的那部分价值,则以工资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用于个人消费,因此,这部分工资也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具体来说,在产品的制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产耗费,主要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支出,生产单位(如分厂、车间)固定资产的折旧,工资以及其他一些货币支出等。所有这些支出,就构成了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的全部生产费用,而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产品而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支出的总和就构成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上述产品制造过程中各种生产费用的支出和产品生产成本的形成,是成本会计应反映和监督的主要内容。
(二)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
例如,应由企业负担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差旅费、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费等,所有这些为销售本企业产品而发生的费用,构成了企业的销售费用,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项重要费用,它的支出及归集过程,也应该成为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三)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各种费用
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也会发生一些费用,如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工会经费、业务招待费等。这些费用可统称为管理费用。企业的管理费用,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项重要费用,其支出及归集过程,也应该成为成本会计应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此外,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也会发生一些费用。例如,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的手续费等,这些费用可统称为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它的支出及归集过程也应该属于成本会计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上述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联系,而是按发生的期间归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它们构成了企业的期间费用。综上所述,按照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可以把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商品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施工企业和农业企业等其他行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虽然各有其特点,但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从总体上看,它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同样是部分地形成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部分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因此,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出发,可以把成本会计的对象概括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
以上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对成本会计的对象进行了概括性的阐述。但成本会计不仅应该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为企业正确确定利润和进行成本管理提供可靠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信息,而且应该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出发,提供多方面的成本信息。例如,为了进行短期生产经营的预测和决策,应计算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机会成本和差别成本等;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和考核,应计算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为了进一步提高成本信息的决策相关性,还可以计算作业成本等。上述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所计算的成本(包括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可称为财务成本;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所计算的成本,可称为管理成本。因此,成本会计的对象,总括地说应该包括各企业的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二、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一)成本会计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功能。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基本职能同会计一样,具有反映和监督两大基本职能。但从成本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看,随着生产过程的日趋复杂,生产、经营管理对成本会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下面分别说明成本会计职能的基本内容。
1. 反映的职能
反映的职能是成本会计的首要职能。成本会计的反映职能,就是从价值补偿的角度出发,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的支出,以及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等的形成情况,为经营管理提供各种成本信息的功能。就成本会计反映职能最基本的方面来说,以已经发生的各种费用为依据,为经营管理提供真实的、可以验证的成本信息,从而使成本分析、考核等工作建立在有客观依据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情况的日趋复杂,在成本管理上就需要加强计划性和预见性。因此,就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成本会计为经营管理提供更多的信息,除了提供能反映成本现状的核算资料外,还要提供有关预测未来经济活动的成本信息资料,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及时采取措施,达到预期的目的。由此可见,成本会计的反映职能,从事后反映发展为分析预测未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应当指出的是,反映过去同预测未来是密切相关的。要进行成本预测,必须先了解能够反映成本水平的现状和历史的各项指标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据以分析未来的成本状况,以及为实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应具备的条件和应采取的措施。因此,对实际发生的生产经营耗费的反映,提供实际的成本资料,是成本会计提供成本信息的基础。
2. 监督的职能
成本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控制、调节、指导和考核等机制,监督各项生产经营耗费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以实现预期的成本管理目标的功能。在市场经济中,任何企业为了达到自己预期的经营目标,不仅要制订计划、分配资源和组织计划的实施,而且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督,使各项经济活动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成本会计的监督是会计监督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成本会计的监督,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成本会计应从经济管理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出发,对企业未来经济活动的计划或方案进行审查,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发挥对经济活动的指导作用;在反映各种生产经营耗费的同时,进行事前监督,即以国家的有关政策、制度和企业的计划、预算及规定等为依据,对有关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规范。
成本会计的反映和监督两大职能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正确、及时的反映,监督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就无法在成本管理中发挥制约、控制、指导和考核等作用;而只有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使成本会计为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使反映的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可见,只有把反映和监督两大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为有效地发挥成本会计在管理中的作用。
(二)成本会计的任务
成本会计的任务是成本会计职能的具体化,也是人们期望成本会计应达到的目的和对成本会计的要求。具体来说,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编制成本计划,为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成本管理提供基本依据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应在遵守国家的有关政策、法令和制度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正确地组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为此,企业必须在经营管理中加强预见性和计划性。也就是说,面对市场,企业应在分析过去的基础上,科学地预测未来,周密地对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实行计划管理。就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来说,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涉及面很广的管理工作,仅靠财会部门和成本会计的工作是难以完成的。但成本会计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价值管理工作,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成本的计划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为使企业有计划地进行成本管理工作并有效地控制费用开支,成本会计工作应与企业各有关方面配合,根据历史成本资料、市场调查情况以及其他有关方面(如生产、技术、财务等)的资料,采用科学的方法来预测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拟订各种降低成本的方案,进而进行成本决策,选出最优方案,确定目标成本;然后再根据目标成本编制成本计划,制定成本费用的控制标准以及降低成本应采取的主要措施,作为对成本实行计划管理,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制,开展经济核算和控制费用支出的基础。
2. 严格审核和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努力节约开支,不断降低成本
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应贯彻增产节约的原则,加强经济核算,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企业的客观要求,在这方面成本会计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任务。为此,成本会计必须以国家有关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以及企业的有关计划、预算、规定和定额等为依据,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开支,监督企业内部各单位严格按照计划、预算和规定办事,并积极探求节约开支、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方法,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3. 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制度的要求和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成本信息,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这是因为,成本核算所提供的信息,不仅是企业正确地进行存货计价、正确确定利润和制定产品价格的依据,同时也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基本依据。在成本管理中,对各项费用的监督与控制主要是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利用有关核算资料进行的;成本预测、决策、计划、考核和分析等也是以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信息为基本依据。
4. 考核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开展成本分析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成本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可以综合反映企业以及企业内部有关单位的工作业绩。因此,成本会计必须按照成本计划等的要求,进行成本考核,肯定成绩,找出差距,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成本是综合性很强的指标,其计划的完成情况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还必须认真、全面地开展成本分析工作。通过成本分析,揭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便正确评价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各有关单位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业绩和揭示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从而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改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的任务包括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和分析。其中,进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实、有用的核算资料,是成本会计的基本任务和中心环节。
三、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为了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圆满完成成本会计的任务,企业必须科学地组织成本会计工作。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主要包括设置成本会计机构,配备必要的成本会计人员,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会计制度等。
(一)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
一般说来,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的特点、生产规模的大小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等具体情况来组织成本会计工作。具体说来,必须遵循以下几项主要的原则。
1. 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
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指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产品的设计、加工工艺等技术是否先进、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对产品成本的高低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传统的成本会计工作中,会计部门多注重产品加工中的耗费,而对产品的设计、加工工艺、质量和性能等与产品成本之间的联系则考虑较少,甚至有的成本会计人员不懂基本的技术问题;同理,工程技术只注重产品技术问题,而对产品成本关注较少。因此,成本会计人员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结构,具备与正确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经营决策相适应的生产技术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成本管理上实现经济与技术的结合,才能使成本会计工作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
为了降低成本,实行成本管理上的经济责任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由于成本会计是一项综合性的价值管理工作,涉及面宽、信息灵,因此,企业应摆脱传统上只注重成本会计事后核算作用的片面性,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优势,将其与成本管理上的经济责任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成本管理工作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在实行成本分级分口管理的情况下,应使成本会计工作处于中心地位,由其具体负责组织成本指标的制定、分解落实,日常的监督检查,成本信息的反馈、调节以及成本责任的考核、分析、奖惩等工作;又如,为了配合成本分级分口管理,不仅要搞好厂一级的成本会计工作,而且应该完善各车间的成本会计工作,使之能进行车间成本的核算和分析等工作,并指导和监督班组的日常成本管理工作,从而使成本会计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更好地发挥其在成本管理经济责任制中的作用。
3. 成本会计工作必须建立全员管理基础
不断挖掘潜力,努力降低成本,是成本会计的根本目标。而各种耗费是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发生的,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各部门、车间、班组全体职工的工作质量。因此,各级职工都要有成本意识,要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将成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二)成本会计机构
一般而言,大中型企业应在专设的会计部门,单独设置成本会计机构,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在规模较小、会计人员不多的企业,可以在会计部门中设置成本会计岗位,指定专人负责成本会计工作。另外,企业的有关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也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置成本会计组或者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成本会计人员。可以按成本会计所担负的各项任务进行分工,也可以按成本会计的对象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岗位责任制,使每一个成本会计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每一项成本会计工作都有人负责。
(三)成本会计人员
在成本机构中,配备适当数量思想品德优秀、精通业务的成本会计人员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关键。就思想品德而言,要求成本会计人员应具备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敢于坚持原则的作风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就业务素质而言,要求成本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较为全面的会计知识,而且要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
为了充分调动和保护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国家在有关的会计法规中对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任免、奖惩以及会计人员的技术职称等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对于成本会计人员也是完全适用的。
成本会计机构和成本会计人员应在企业总会计师和会计主管的领导下,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完成成本会计的各项任务,并从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参与制定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为此,成本会计人员应经常深入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结合实际情况,向职工宣传、解释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制度,以及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计划和目标,使职工了解企业的目标和自己的责任;深入了解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当好企业负责人的参谋。
根据成本会计人员的职责,应赋予他们相应的权限。这些权限主要有:成本会计人员有权要求企业有关单位和人员认真执行成本计划,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规、制度和财经纪律;有权参与制定企业生产经营计划和各项定额,参加与成本管理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会议;有权监督企业各单位对成本计划和有关法规、制度、财经纪律的执行情况。
成本会计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靠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成本会计人员必须刻苦钻研业务,认真学习有关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术,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四)成本会计制度
成本会计制度是成本会计工作的规范,是会计法规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制定企业内部成本会计制度,作为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依据。
由于各行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和管理的要求不同,所制定的成本会计制度也有所不同,就工业企业来说,成本会计制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成本预测和决策的制度。
(2)关于成本定额的制度和成本计划编制的制度。
(3)关于成本控制的制度。
(4)关于成本核算规程的制度,包括成本计算对象和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成本项目的设置;各项费用的分配和归集的程序和方法;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方法等。
(5)关于责任成本的制度。
(6)关于企业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办法的制度。
(7)关于成本报表的制度。
(8)其他有关成本会计的制度。
成本会计制度是开展成本会计工作的依据和行为规范,其制定得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成本会计工作的成效。因此,成本会计制度的制定,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在成本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有关人员不仅应熟悉国家有关法规、制度的规定,而且应深入基层做广泛、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在反复试点、具备充分依据的基础上进行成本会计制度的制定工作。成本会计制度一经制定,就应认真贯彻执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实际情况往往会发生变化,出现新的情况,这时应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对成本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以保证成本会计制度的科学性和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