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红杉1989和红杉2009

当然,最关键的是资金和销售问题。

镇上开过会,说如果有人拿出十万块钱,那这设备就可以都拉走了,建新厂得几十万,如果用马房最多花上几万块钱就能整好。

销售这块最好还是交给李树,听李汇说过,这一个月他们就开发出了一千多个客户,这是个啥概念?这些客户哪一家一年不卖上二三百捆的啤酒?光这就能解决一个月的产量了,更别说啤酒的大头是饭店了。

李林没想过自己弄,毕竟这是李树提出来的,他说到让村里弄就让村里弄吧,前些年,李家出那几场事,央村人去市里找工作都受到了影响,再加上,央村的所有住户都跟李家有着沾亲带故的关系。

想到这里,李林说到:“如果销售和回款没有问题,那就能做,那样吧,我想想,我明天去找找根哥,开个村两委会讨论下,明天晚上你还来这,咱再说说。”

“行,如果钱有缺口我可以投资一部分。”李树说到,他想到这下来用不了多少钱,就是有缺口,估计也就几万块钱的事,当然,如果自己能入股那肯定入股。

第二天上午开了两委会,大家一直表示可以做,下午又开了代表大会,听说村里出钱,缺口也不用集资后,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在其他地方需要三番五次,月儿四十才能决定的事情,在央村只用了一天就决定了,看似有些不可思议,但想想李家在村里的地位,李树在村里被评为新一代的能人就可以理解了。

“我今天去镇里问了,镇里说可以让我们先生产,只要我们将设备钱掏了,能免费用到六月份,只要我们掏电费就行了,到时候马房也就整好了。”在李林家,这次的人比较多。

除了李根李林这两位村里的主要干部,还有王周刘原等几家的主事人,再加上李钢李海和李树,满满的一桌人。

“我大概核算了下,整马房,买设备,买原料啥的,估计需要三十五万,但村里最多能拿出来二十万,还有十五万的缺口。”李林接着说,“还有工资,当然,我们商量的是尽量用咱自己村里的人,工资的话可以往后拖一个月。”

“这钱我们出了。”李树还没说话,李钢就说到,“能给多少股?”

这就是他的老爸,关键时刻总是李树的后盾。

“三十,毕竟马房是村里的。”李林公事公办的说到。

“要我说那样,咱以一千一股,看村里谁想入股就可以入,当然,一个户口本最多两股,不够的部分老钢家全拿了,这样咋样?”说话的是周家的话事人,也是周玲的爸爸,村里的会计,“别等挣钱了群众说闲话,当然,赔钱了也是他们自己衡量过了,这话咱得说到,当然,为了好算账,总共集资十六万,一股占百分之一点八七五。”

央村按照统计一共五十七户,就算五十七户全入两股总共下来十一万多,给李树留有空当。

这是下午他们几家商量的结果,他们认为,既然李家这么上心,那一定能挣到钱,所以,最好能参与进来。

而对于李树来说也无所谓了,毕竟自己的大头是销售,再加上李家都有三十三户,自己一家和小叔都三个户口本的,到时候肯定还是自己说了算。

大家都没啥意见,接下来就是回去宣传,谁想入股了就去村里交钱,这一次各家都宣传到了,除了武家三户确定不入,准备外迁外,其他所有家户都入了股,并且每家两股,就是家里没钱,借也借来钱入了股。

李钢拿出了五万八,将自家和剩余的缺额都补上了,在村里领取了股权证明,他们家一共占股百分之十点八七五。

然后就是厂里的架构和工人工资了,这些有村委会讨论,李树没有参与。

过了几天,当李树得知已经有人接手了黄源乳业,准备开发房地产的时候,村里也讨论出了结果,李林喊李树去大队部商量下生产什么啤酒。

说了会其他,等人到齐后,李树说:“我建议两种。”

村委会专门腾出了一间房,做为“红杉啤酒厂”的办公室,屋子不大,但很干净,办公桌也比较新。

“一种是送饭店的,十二瓶一筐,起名‘红杉1989’,说明咱历史的悠久,也能让大家看出来红杉啤酒换老板了,价格厂里核算,和以前一样,原麦汁十度,酒精三度就行。”

“另一种是送超市小卖部的,九瓶一捆,起名‘红杉2009’,告诉大家这是新品,原麦汁十一度,酒精三度八。”

“厂里可以核算下成本,然后告诉我出厂价就行。”

等李树说完,原行笑到:“上了大学就是不一样,不过我有个问题,为啥送饭店的要比送小超市的度数要低?这成本不就不一样了吗?”

原行是以前红杉镇初中的语文老师,教了李树三年,对李树这个他最优秀的学生很看重,去年退休在家,这次村里请他来厂里做办公室主任。

“原老师,给饭店供度数低的原因是增大销量,毕竟度数低的话客人会多喝点,而小超市的度数低的话客人会觉得我们的酒没味,至于成本,那得厂里核算了。”李树恭恭敬敬的说到。

对于原行,他还是比较敬重的,初二有一次他早上起得晚,没有吃饭,妈妈给了钱但他攒起来准备买书,上午第三节课间在走廊里晕倒,原行背着他跑了三百多米来到了镇卫生院,虽然是低血糖没啥事,但那一次事就让李树记住了这个同村的老师。

平日里原行对他也很严格,说在这看着还行,到市里他就差远了,一开始不理解,但等他去市里上了高中后才知道他说的是对的,幸好当时打的基础不错,才没掉队。

自从上了大学后,他每年初一在李家给长辈们拜过年后,都会买袋汤圆去原老师家里,一直持续到重生前。

“成本几乎没啥区别。”李林回答到,“和李树说的一样,十一度的更容易醉些,味道浓一些,不过现在市面上都是卖的十度的,十一度的很少啊。”

李树点点头:“要的就是少,有劲,这样我好做宣传。”

后世那些“度数更高,工艺更好”“精选原料出好酒”等广告词用在十一度啤酒上应该会更好,谁让十一度的啤酒喝起来更有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