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当作标杆

耶夫(10岁)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从学校回家后立刻把书包扔在一边,玩一会儿游戏机,然后搭一会儿弟弟的乐高。他一周参加两次足球训练,训练日他会在晚上九点左右到家,之后一般会做十分钟作业再去睡觉。一天早上,耶夫的妈妈在学校门口听到,其他家长都在期待着孩子们的社会与生活课的复习测验成绩。看起来孩子们为了这门考试都学得很辛苦,因为它很难,内容也很多。然而耶夫的妈妈却什么都不知道。她完全没听说有什么测试,怀疑自己是否忽略了什么。她只知道耶夫在家没看过书,她现在除了等待什么也做不了。几天后,耶夫带着成绩单回家了。妈妈的目光落在了老师批注的红色字迹上:“干得漂亮!”,一旁是他的分数:9.5/10。第二天早上,她又听见其他家长在校门口讨论这次测试。老师这次似乎还改得相当严格。很多孩子一整晚都在复习考试内容,有些孩子甚至在考前的周末就已经开始复习了。耶夫的同班同学大都只得了5分或者6分……

尤纳斯(17岁)拿到了临时驾照,他第一次和父亲一起开越野车。开了大概十分钟后,他们无意间来到了一个相当繁忙的十字路口。这里不久前刚刚施工过,因此交通指示灯还没亮,简直是一团乱。尤纳斯有点紧张,但是在父亲几次指点下,他顺利地通过了十字路口。作为一个新手司机,看来尤纳斯已经能够应对这种交通情况了,而这甚至对于许多老司机来说也不容易。

卡罗琳(36岁)是一名数学老师,她时不时地寻找一些新的挑战。某次,她在散步时无意间看到了一座极其破旧的大型历史建筑。在孩提时代,卡罗琳就已经梦想着改造、装饰历史建筑并让它发挥社会用途,因此在看到这座废墟时,她的脑海里已经闪过了许多点子。她仿佛已经能看到最终成果就立在她眼前。她一回家就开始研究。谁是建筑的主人?这个区域在售吗?允许改建吗?此外,她还研究了经济可行性和一些可能的改造方案。她该如何把它改造成既吸引游客又吸引当地人的景点?简而言之,这座历史建筑如此吸引她,以至于在一周后,她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宏伟的计划:翻新这座历史建筑,让它可以容纳各种社会服务和活动。经过一番犹豫之后,她决定与一个知名的基金会联系,该基金会经常出资赞助并支持此类项目。她本不抱希望,但令她惊讶的是,她获得了一次面谈的机会。她感到特别惊喜,因为她从没想到过,那些被自己当作有趣的头脑风暴的东西、对她来说不过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原来能让别人很感兴趣。她很快准备了一些书面材料,当她发现基金会对于这个项目很感兴趣时,她简直目瞪口呆。

像耶夫、尤纳斯和卡罗琳这样的隐形天赋者,得益于独特的思维,他们只需付出很少的努力,甚至不需要付出努力就可以取得的成就,其他人则必须付出极大努力才能企及。这点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觉得取得这些成就是很自然、很普通的事情,所以他们完全无法理解,这对其他人来说并非如此。换句话说,他们把自己当作了标杆,这会带来很多问题。

正因如此,卡罗琳才会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结束与基金会谈话后,她对他们的价值判断产生了怀疑。她觉得自己短时间内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没有那么完美。她鼓起勇气和基金会取得了联系,在此之前她还犹豫过要不要去面谈,因为她对自己的想法并不怎么自信。然而现在这个基金会如此认真地对待她,真是让她无法理解。她内心瞬间充满了疑问:这个基金会真的像人们想的那样靠谱吗?随便什么人都能从他们那里得到资助吗?用这么简单的一个提议开启一个项目吗?她为一些她尚未调查过、还没有找到答案的问题感到不安,她还对自己提出了一些基金会的人在面谈时都没有提出的问题。他们难道没有看到这个方案的漏洞吗?为了让自己更清楚现在的状况,她搜寻了很多极端的例子。她找到了很多精心策划过的项目,她觉得这些项目才是值得去做的,她可以确信,跟自己微不足道的项目相比,这些项目才更有价值。

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如果一个人“把自己当作标杆”,那么他会一直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但也会对身边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卡罗琳越发不满,怀疑自己是否已经考虑周全。她也越来越无法欣赏自己的想法,因此不再把想法转化成具体的行动,成功之路就这样被她自己堵死了。

面对“把自己当作标杆”的障碍,尤纳斯的表现有所不同。其他人的成就对于他来说非常微不足道。在他轻松通过那个十字路口几周后,一个刚拿到驾照的朋友开车带着他,恰巧又来到了那个十字路口。这个十字路口还跟几周之前一样繁忙,但是红绿灯可以正常工作了。尤纳斯的朋友坐在驾驶位上,感到有些慌。他犹豫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通过了那个十字路口。对此,他感到十分自豪。但后来朋友们聊天时,尤纳斯却笑话他当时几乎停下,导致很多急躁的司机一直在按喇叭,这又让他丧失了不少自信。

当你因“把自己当作标杆”而看轻其他人的成就时,你就很难再对他人产生同情心了。可惜,尤纳斯完全无法理解这个道理,因为他觉得自己只是在阐述事实。他并不是觉得自己一定就比其他人更加优秀,而是觉得自己做到的事情再正常不过,所以他也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别人。

最后一个例子是耶夫,他表现得又有所不同。他期待别人能取得跟他一样的成就。在社会与生活考试之后,还有一个有关该考试题目的小组活动。老师列出了一长串问题,学生们以三人为小组,一起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老师告诉他们,大多数答案都是之前课上讲过的;有些问题超出了课上的内容,但答案肯定能在手册中找到。耶夫自发地领导起了他的小组,另两个人觉得这样也不错。他把这些问题分成了三个等份,并提议每个人寻找自己那一部分的答案。一个小时之后,他们看了一下每个人的完成情况。耶夫只剩下一个问题没有回答。而对于剩下的这个问题,他在两个可能的答案之间纠结,想问一下另两个人的意见。可他俩一小时内仅仅答了一半。耶夫看了看那些问题,答案脱口而出。耶夫有些不高兴,就问他们到底能不能完成约定好的任务。另两个人有些尴尬,因为他们真的找不到那些答案。耶夫就变得非常不耐烦,甚至有一些生气。因为老师明明基本都讲过了,况且他们还为考试好好准备了一番,现在还有手册的帮助。他十分失望和愤怒,生气地去了操场,大家都不说话了。小组里没有人知道该怎样继续下去。耶夫运动身体之后,他决定自己把剩下的问题全部答完。他觉得小组的两个成员很不配合,对这次小组活动特别不满意。

在这些案例中,卡罗琳、尤纳斯和耶夫本身都展现出了很强的个性,这对取得好的成果很有帮助。但由于他们无意识地把自己当作了标杆,这导致他们对别人感到失望,或者对自己又提高了要求。这没有给他们带来快乐,还阻碍了他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潜力。作为成年人,我们常常会觉得像耶夫这样的孩子太缺少合作意识,他们总觉得所有的一切都得由自己完成。尤纳斯面临的风险是,他将来可能会轻视不得不一起共事的同事。卡罗琳则会因为自己有那么多想法,却没有做成一件事而感到自己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