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雁门胡人歌

唐·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释

雁门:雁门郡,在今山西省代县。

胡人:古代对北方与西域少数民族的泛称。

代郡:古郡名,诗指雁门郡。

燕:幽州,在今河北东北部和辽宁西部,地处东方,故称“东接燕”。

胡鹰:胡人饲养的猎鹰。

塞鸟:边塞的鸟类。

将:驾驭。

代马:胡地所产的名马。

猎秋田:指狩猎于秋天的田野。

野火:山野中焚烧杂草的火。

辽西:古郡名,在今西辽河地区。

简析

这首诗描写了和平给少数民族人民带来的安乐生活,反映了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写出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于具体生活的片段中展现了严肃的反战主题。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首联交代了雁门郡的地理形势和当地胡人的分布情况。颔联进一步展示了雁门胡人日常的习俗,放鹰捕鸟、骑马游猎的生活状态,凸显了胡人豪放粗犷的性格,富有民族特色与生活气息。在诗人笔下似乎已能看到一幅“天苍苍,野茫茫”的秋猎画面。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颈联笔锋一转,虚实结合,描绘了“野火烧山”与“雨湿孤峰”的景象,意象或浓或淡,或辽阔生动或静谧苍茫,而且富于季节和地域特征。正由于山头野火和烟雾颇似战争中的烽火,才会使饱受战争之苦的人们联想到战争的烽烟。诗人通过描写胡人将雨里孤峰误认为烽火狼烟,生动巧妙地表现了少数民族对战争的心有余悸及渴望和平的心理。“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最后诗人以一派和平惬意的场景收束全诗。饱受战争蹂躏的人们终于迎来了祈盼已久的和平生活,并在和平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全诗雄浑壮阔,节奏跌宕有致,向我们呈现了和平环境下边塞少数民族宁静祥和的生活状态与习俗,表现了各族人民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背景

崔颢生活的年代正值盛唐,这时汉、胡之间虽发生过若干次的战争,但总体来看民族和平相处、互相融合是当时历史的主流,战争只是插曲。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名家点评

〔清〕贺裳:唐人最喜写勇悍之致。有竭力形容而妙者,王龙标之“邯郸饮来酒未消,城北原平掣皂雕。射杀空营两腾虎,回身却月佩弓弰”是也。有专叙萧条沦落,而沉毅之概令人回翔不尽者,崔司勋之“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是也。觉摩诘“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未免着色欠苍。(《载酒园诗话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