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志刚论招商局
- 黎志刚(Lai Chi Kong)
- 885字
- 2022-09-02 22:06:59
六 招商局的衰落,1885~1902年
当1880年代中外关系出现危机时,李鸿章无法维持他先前保护商人利益的政策。因此,一方面官僚干预增加,另一方面商人减少对这类企业的支持,[34]导致这些由官方扶助的企业成功之路便到此中止。1885年后,原来官督商办的模式已不再有效。由于李鸿章自己的政治地位动摇,他帮助招商局的能力减弱了。当中法冲突与和谈时,李氏因军事挫折和拟对法国让步,而受到严厉的批评,尤其是清流党的批评。
因中法之战的失败和日本对朝鲜的威胁,朝廷需要支出更多军费,李鸿章亦正在建立北洋舰队。大量政府收入用于国防,及为慈禧太后建造宫殿,供她享乐,削弱了政府对私人企业的支持。清政府在头十年有能力为招商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1880年后,它不但无法为同类企业提供类似的资助,亦不能维持对招商局的支持。当海防的需要上升,李氏决定将招商局的资源转投北洋舰队[35]及其他事业,[36]他甚至在1885年8月将局内的船务人员调往北洋舰队。[37]中国推行现代化的弱点必定归咎于国防的需要及财政支绌。然而,官僚政府的祸害亦复如是。
经过1883年上海的金融危机,李氏下令改组招商局。他在1885年任命盛宣怀为督办,而旧有的商董部分因在金融危机中赔上他们的股本而退出。盛氏其时已购入公司的股份,并在1885年成为大股东。在他的管治下,1885~1902年间,他继续保留芝罘或天津的海关道台的官职,遥控着公司的业务。无论他的亲信持有多少股份,他任命他们为公司的最高管理人。公司内的官僚控制日渐增加,大部分的管理人有官方背景,却无管理现代企业的经验。[38]
虽然招商局曾一度享有优势,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后,它的利润没有再投资在技术改良方面。公司肯定在它的下一个发展阶段(1885~1902年),继续清还它的债务,向不断苛索的朝廷报效大量的金钱及投资在其他的企业。可是,资本投资停滞,船队的吨位维持不变。公司在1877年拥有30艘轮船,是最大的华商航运公司。1878~1883年间,公司买下8艘新船,并完成了一项大型投资,收购在总局前面的码头和货栈。然而,当外商航运公司在华的吨位急速增加时,招商局到1893年,才只有26艘船。最后,招商局失去商人的控制,华商普遍认清官方扶植企业的本质,从而影响他们投资其他新式企业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