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缅甸的扶贫战略和政策

缅甸在有效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拥有益贫式增长的巨大潜力。以加速增长、实现公平平等发展、缩小城乡社会经济差距为目的,政府制订了以下国家发展计划,在国际和地方组织以及当地人民的配合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自2001年起正式实施。

(1)一体化农村发展计划,于2001年启动,旨在提高占总人口70%的农村人口的地位和福祉;

(2)边区发展计划,于1989年启动,旨在满足各民族、居住在偏远和边境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基本需求;

(3)在各邦或省指定24个开发特区计划,以便实现全国平等均衡发展。

(一)一体化农村发展计划

大多数缅甸人居住在农村,主要依靠农业生存。他们过着一种简单祥和的生活,但是他们的生活水平却不高,他们在获得更多的个人财富之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这一情况下,政府努力通过制订和设计一体化农村发展计划,满足农村人口的所有必需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一体化农村发展计划包括下列行动。

(1)保证农村地区的运输畅通;

(2)农村人口可以喝上安全的饮用水;

(3)提高农村人口的教育水平;

(4)改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5)保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1.主干道和支路建设

在缅甸,快速建设农村公路是农村发展的基本需求,也是消除农村贫困最重要的措施。因此,村村通、村镇通、村路通的乡村道路也在建设之中,以形成镇区、城区的环路和邦或省的环路。为此,政府制订并实施了下列计划。

(1)从1996~1997财年到2000~2001财年的5年计划;

(2)从2001~2002财年到2030~2031财年的30年长期计划。

农村路桥建设5年短期计划从1996~1997持续到2000~2001年,已制订并成功实施。虽然全国乡村公路总长在项目开工前只有12995英里3弗隆(1弗隆约为1/8英里),但在5年里,又修建了4202英里1弗隆,所以总长有所增加。

成功实施这一短期计划后,在30年长期计划的推动下,农村公路建设和提升的步伐又进一步加快。该计划于2001~2002财年实施,计划于2030~2031财年结束。据估计,实现长期计划之后,全国整个农村公路都将铺上碎石,而且50%的农村公路还会铺上沥青。在这个30年计划下,政府已修建了1835英里4弗隆的沥青路、6112英里3弗隆的碎石路、2880英里4弗隆的红土路、20735英里7弗隆的红土路。

2.提供适合饮用的安全饮用水

为了实现到2015年将安全饮用水喝水难、喝水贵的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缅甸边区和少数民族发展事务部发展事务署一直在实施项目,让水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接上安全的饮用水。事实上,缅甸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可是出于某些原因,缅甸只开发利用了其中的20%。但根据地形,缅甸中部有一个干旱带,那里大部分的村庄都面临着安全饮用水匮乏的问题。因此,政府重点关注水资源稀缺的干旱带的3个省,即实皆省、曼德勒省和马圭省。根据调查结果,发展事务署已经制订了下列计划,自2000~2001年起实施。

(1)干旱带3个省的10年供水计划;

(2)其余各邦或省的10年供水计划。

在启动供水计划之前,23225个村缺乏安全水资源。其中,879个村完全没有水源供应,9166个村的水源供应不足,13180个村没有安全饮用水源供应。从2001年到2010年12月,共有23820个村通过10年供水计划获得了安全饮用水。大多数水源供应计划都是靠政府资金落实的,但有2044个村供水计划实施的资金却是由个人、好心人、社会组织和地方非政府组织捐助的。2000~2010年12月完工的供水系统见表3-12。

表3-12 2000~2010年12月计划目标及完工的供水系统

3.建设人的能力

如今,教育在发展的各个领域中都居于主导地位。政府将促进全国医疗、健康和教育水平作为国家目标和任务,全力落实,保证国家长期发展,让国家与国际社会接轨。这一承诺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到2015年让所有儿童,尤其是女童、处境艰难的儿童、少数民族儿童上得了学,完成高质量免费义务初等教育。

(1)教育普及计划

自1998年起,缅甸教育部开始分步骤地开展了教育普及计划,保证基础教育的渠道和质量。1999~2000学年,在地方政府、教育界人士、非政府组织、学校管理委员会、好心人、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的合作和参与下,每个镇区每年都要举办入学周。这就保证了所有学龄儿童,包括那些处境艰难和少数民族的儿童,有机会、有渠道接受初等教育。教育普及计划让初等教育净入学率(5岁以上儿童上一年级的人数)从1999~2000学年的91%稳步提升到了2009~2010学年的98.25%。

教育部门认识到,不仅仅要增加入学率,让入学的所有儿童不失学,而且还要大开机会之门,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初中教育,因此,后初等教育工程于2001~2002学年启动实施。后初等学校是指除了教授初等班级以外,还教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的小学。后初等学校的数量从2001~2002学年的696所增加到了2009~2010学年的6424所,这样在210万名已经接受初中教育的儿童的基础上,又有449097名儿童接受了中等教育。

(2)超龄儿童特殊计划

为了保证所有的适龄儿童都能上学,专门为超龄儿童打造的特殊计划于2003~2004学年在基础教育学校展开。这个计划是提速计划,年龄在7岁或8岁以上的儿童用三年时间完成小学教育,年龄在9岁以上的儿童用两年时间完成小学学业。政府还鼓励在正式体制下提供包容性教育,也在仰光设立了中央级的包容性教育中心。

(3)促进边区和少数民族教育发展

为了保证教育渠道的公平性,促进边区少数民族的发展,从1989年起,不同层次的基础教育学校逐渐建立起来。办学计划也被纳入了开发特区计划之中,办学计划涵盖了提升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体化发展。2009~2010学年,边区的211717名儿童在1074所学校里接受了基础教育。

(4)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为了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教学法完成了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以讲演法为主到主动参与法为主的转变。此外,评估体系也从过去的年终考核法转变为持续评估体系。提高初等教育学校教师的质量是发展初等教育系统的主要活动之一。从1998年起,所有师范培训学校都升级为两年制学院教育,为教授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教师提供岗前教师培训课程。这些师范学院隶属于两所教育机构。师范学院也提供提升初等教育教师职业技能的函授课程。此外,学院还负责在职培训,进一步服务于全国初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的落实。

2000~2001财年,教育部设立了203个利用卫星数据广播系统进行教学的电子教育学习中心,让更多的人能够使用技术支持型远程模式、开放式学习和其他灵活的系统进行学习,让教师和大众有更多终身学习的机会。如今全国,包括边境地区,已有727所学习中心。其中,656所是基础教育学校,71所是高等教育机构。

(5)提高成人识字率水平

除了增加初等学校入学率的计划,国家还为15~24岁的青少年实施了全国成人识字率计划。作为非正式教育(NFE)焦点中心的缅甸教育研究署(MERD),为识字率运动和继续教育(CE)计划的发展一直做着贡献。非正式教育旨在为所有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提供基础教育服务。村镇非正式教育委员会也开展了学习圈。在政府的坚决承诺下,在行政人员和社会的协同努力下,在基础教育计划拓展的情况下,2010年15~24岁的青少年识字率高达98%。

(6)教育性别平等

为了提升全国的教育水平,政府和谐安排,保证所有公民,不论男女,都能获得基础教育权,保证缅甸社会成为持续学习型社会,为国家发展、消除贫困做贡献。政府特别重视教育性别平等问题,旨在到2015年彻底消除初等和中等教育中的性别歧视,实现教育的性别平等,尤其关注让质量上乘的基础教育对女童完全开放,保证机会均等,让她们上得了学,上得好学。

不管是在教育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缅甸都存在性别差距。缅甸普通教育体系的基础是合作教育体系。不管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男女生任意接受任何教育的机会公平。未来女学生的数量有望增长。简单回顾一下上述趋势,就会发现男女生比率(女∶男)正稳步上升。在所有的学习中心里,上学或入学的每个机会都对女生开放。很显然,政府“教育为人人”的教育政策为女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提升女学生教育水平留下了更多发挥的余地。根据这一行动计划,政府也制定实施了各项战略和活动。因此,2015年缅甸必会实现教育性别平等的目标(见表3-13)。

表3-13 教育性别平等的目标

4.发展农村医疗体系

提高全国教育水平对国家发展和减少贫困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医疗和健康也是减贫的驱动力。政府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大力发展医疗服务,确保所有国民都能健康长寿。

缅甸制定了生殖健康政策并在全国各层推行,让适龄人士有获得基本医疗和生殖健康服务的渠道。政府还实施了政策干预。生殖健康5年战略计划也在2004年制订实施。关键生殖健康一揽子计划也作为国家医疗计划的要素得以实施。战略计划的现有资金只够行动计划的1/3。生殖健康的关键药物供给不足和运输难是主要问题。通过社区宣传和农村医疗计划所有权参与,社会意识得以增强。在这一过程中缅甸学到的经验就是共同愿景和一体化对所有的规划和实施过程都是第一位的。

为了促进医疗的发展,政府制订了一项计划,让尽可能多的人民用上最可能实现的安全、有效、便宜和可接受的计生和避孕法。2004年,100个镇区(全国的1/3)的所有医疗服务点都配备了避孕用品。为了提高生殖医疗服务的质量,所有工作在医疗中心(计划中的和非计划中的镇区)的基础医疗职员和志愿者都接受了提供高质量生育间隔服务的培训,掌握各种各样的避孕法。虽然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和日本补助金提供了大量的避孕用品,但缅甸全国对避孕用品的需求还是未能完全满足。

为了减少婴儿死亡率(IMR)、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和产妇死亡率(MMR),缅甸制定了专门医疗政策,并积极付诸实践。根据全国死亡率调查(2004年),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是47%和77.7%。政府也在努力改善产妇护理和新生儿护理,因为护理不佳是产妇死亡率的一大主因。儿童疾病一体化管理在全国广泛培训和践行。截至2009年,产妇死亡率是每1000个活产儿死亡2.55个婴儿。所有产科医护人员都要接受安全孕产的集中培训,配备助产工具。在每个农村医疗中心设置产房,保证配备技术娴熟的接生员。实施分娩计划,包括产科急诊社区交通支持。对产后发病率和分娩做法进行操作研究,为未来计划探索做法的好坏。

此外,2009年产前护理覆盖率达63.9%,计划率达到80%。自2009年起,每两个村里有一名技术娴熟的接生员,而国家目标是每个村至少拥有一名技术娴熟的接生员。因此,政府尤为重视农村和偏远地区的人力生产和分配,加强助产士的招募工作。另外,政府还发放手册,提供安全分娩的技术培训,包括妊娠、分娩、产后、新产和儿童护理方面的关键指导。同时也开展了社会宣传,提高准母亲对自身生殖权利的认识,还开展了有关性别和生殖权利的培训,制订计划时也照顾到性别问题。政府还开展了对全科医疗的操作研究,动员了社区力量,调动了财政资源。

除此之外,缅甸也十分重视大幅减少疟疾、肺结核和其他致命疾病的感染率。约有70%的缅甸人居住在疟疾区。2008年,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达到了10.7/1000和1.8/10000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的全球肺结核控制监测、规划和融资报告,肺结核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减少到了162/100000和13/100000。至于在直接观察治疗下发现和治愈的肺结核病例比例,1990年发现率是38%,2009年增加到94%。1994年的肺结核病例治愈率和治疗成功率分别是61%和78%,到了2009年分别提高到78%和85%。这就意味着缅甸实现了自2006年起,将1990年的肺结核患病率和死亡率削减一半的肺结核控制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之后,当前肺结核控制成就的可持续性对于停止和抑制肺结核发病率至关重要。因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遏制肺结核战略,国家肺结核项目组(NTP)审计起草了5年国家战略计划。

5.发展农村经济

农业仍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位居主导地位。缅甸基本依靠农业发展,农业占GDP总量的41.7%,占总出口的25.6%。政府全面支持农业活动发展。缅甸总陆地面积有6777万公顷,2009~2010年总耕地面积中的净耕种面积已超过1180万公顷,比1988年的485万公顷有了显著增加。

为了减贫,尤其是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出台了实际上可能会对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提高有直接影响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如下。

(1)发展和拓展新农业;

(2)提供充足的灌溉水;

(3)提供和利用农机;

(4)采用合适的农业技术;

(5)发展和替代现代农作物品种。

农业和灌溉部(MOAI)下属的缅甸农业发展银行(MADB)为农民提供农业信贷。2008~2009年,缅甸农业发展银行在不同耕种时节(即雨季前、雨季和冬季)为农民提供了689.7007亿缅元的中长期贷款。此外,根据稻田面积扩大和作物的多样化,缅甸农业发展银行也增加了每英亩的贷款。2009~2010财年,截至1月底,缅甸农业发展银行提供的总贷款是931.6524亿缅元,占计划目标935.57亿缅元的99.6%。主动帮助的力度加大,可持续性增强,以需求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的缅甸农业发展银行势必兴起一股增加农业投资、采用改良农业技术、增加农作物产量、加大农村小企业投资力度、改善畜牧活动的风潮,进而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农村贫困。

政府将耕地、休耕地和荒地拨给了216家利用土地进行农作物生产的私人公司和组织。从2010年1月开始,已分配了170万英亩的土地,提供了包括贷款、农业投入、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必要的土地开发和农作物耕种在内的特别支持。

为改善农村人口的经济条件,各邦或省都开设了畜牧银行。畜牧业和种植业齐头并进。这些银行给参与饲养牲畜活动的农民发放贷款。此外,缅甸畜牧水产部生产并配送药物给家禽饲养者。某些邦或省也兴建了国家养鸡场,提供纯种牲畜。

为增加农村人口收入,稻田加养鱼工程已在各邦或省实施,政府免费把鱼苗放入稻田。另外,政府也在鼓励开展一村一产品计划,也就是根据村里的地方资源,生产出独特产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另外,在国内和国际组织的协助下,政府开展了微型融资计划,提高农村地区农民和穷人的生活质量,减少失业率,提高食品安全性,增加可持续创收机会,发展中小企业,支持国民经济。

自1997年起,这一计划便正式启动,主要目标是拯救选定村和标准贫困线以下的弱势穷人。在实施伙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密切合作下,该计划为缅甸农村社区较为贫穷的片区提供小额信贷,这些片区若没有抵押品,便无法获得正式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服务。该计划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比男性更懂得家务事的妇女,是一家之主。妇女会有效利用业余时间,使用该计划提供的资本增加家庭收入。

该计划提供的贷款额很小,平均只有60美元。但对于那些量入为出的人来说这已经意义重大了。储蓄也是微型融资的一个重要服务。自2008年中期开始,该计划已覆盖了3个区22个镇区的4189个村,服务人口达44万人,其中97%是妇女。计划伊始,便为服务对象提供了179.4375亿缅元的贷款,相当于8800万美元。目前未偿贷款为1720万美元,服务对象储蓄总额达270万美元。目标村的许多妇女多年前借贷了一小部分款项,如今已成为成功的小商人。

(二)边区发展计划

过去,边区同胞们之所以落后于人,是拜殖民者遗毒所赐,国家取得独立之后,边区交通状况极差,内乱频生。因此,为了缩小各邦或省的发展差距,政府将重点放在了边区人民的社会经济进步上。政府在22个边境开发区开展了有效行动,包括克钦邦第一特区和第二特区、果敢邦、佤邦(缅甸第二特区)、掸邦、克钦邦东北部、布朗邦、景栋东部、霍蒙、猛陀猛塔(音译)、梅特曼、巴欧、克耶邦、若开邦、钦邦、实皆省(那加)、加包谷(音译)、克伦邦、德林达伊省和孟邦。

在这些地方,政府兴修了路桥、医院、诊所和学校,开展了农业、林业和水源供应任务,开通电力、邮政、电报和电话服务,成立电视转播站。因此,居住在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民众享受到了发展的果实,社会经济地位大大提升。

根据2010年12月的统计数据,政府共铺设了4397英里3弗隆红土路、3133英里6弗隆碎石路、473英里1弗隆沥青路、119架大桥、1462架小桥和63架吊桥。此外,又翻新了3580英里5弗隆的现有道路。

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人力资源,新建了889所小学、92所初中和94所高中。另外,政府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拟定了偏远乡镇社区开发工程,边区也实施了以教育和医疗为着眼点的开发工程。

在医疗方面,1988年缅甸全国只有6家医院、8家药房和73名医护人员。如今已有100家医院、98家药房、94个农村医疗中心、202个农村卫生所和1323名医护人员。

就农业来说,全国共有31个农业局、118个农场、63个已竣工大坝、17个在建大坝、5条水渠和11个拖拉机站。这样不仅能保证地方粮食安全,同时也为经济作物种植创造了良机。另外,全国还建有20个牲畜养殖场和41个兽医站,负责发放奶牛、家禽和毛驴品种。

而在能源开发领域,48个边境乡镇建立了中小型水电站。207个乡镇安装了276个柴油发电机,这些地方的人民不仅用上了电,而且还可用电进行小规模生产。

在通信领域,全国建了54个邮局、45个电报局、86个电话站、40个电话交换台和113个电视转播站,边区的社会经济和行政工作顺利展开,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同胞彼此顺畅沟通。

在林业方面,指定了14个森林苗圃和11个保护林,建设了14个保护林(准备中)和4个木材厂。

另外,政府还制订实施了1999~2014年(15年计划)的废种罂粟计划。政府部委、地区工作委员会、子委员会、少数民族领导和人民戮力同心,共同参与支持发展计划,边区的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少数民族人民如今也享受到了发展的丰硕果实。

(三)24个开发特区计划

为了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和谐发展,为了各地区经济、医疗、教育和交通条件的全面发展,政府指定了24个开发特区,分别是克钦邦的密支那和八莫,克耶邦的垒固,克伦邦的帕安,实皆省的望濑和卡莱,德林达依省的土瓦和丹老,勃固省的东吁和卑谬,马圭省的马圭镇和木各具镇,曼德勒省的曼德勒市和梅铁拉,孟邦的毛淡棉镇,若开邦的实兑镇,仰光省的仰光市,掸邦的东枝、莱林、腊戍和景栋,以及伊洛瓦底省的勃生镇、兴实塔镇和马乌彬镇。

在每个特区都建了3所大学或学院以及200张床位的医院。到2010年3月,共新开学校7318所,包括5307所小学、1020所后初等教育学校、575所初中、416所高中。此外,为了让特区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政府还兴建了新大学和新学院。最新数据显示,共新开了134所大学和学院,包括111所综合性大学、4所学位学院和19所普通学院。为了给特区人民提供医疗服务,到2010年3月,共建了18个专科医院、32家综合医院和55家床位在100张以下的医院。

(四)穷人和妇女赋权

缅甸政府认识到社区赋权会对消除贫困、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可持续环境保护和减少城乡发展差距做出重要贡献。因此,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实施了一体化社区发展工程(ICDP)和偏远镇区社区发展工程(CDRT)。一体化社区发展工程从2003年1月在11个镇区正式启动,2005年又新拓展了9个镇区,2008年又有3个镇区加入该工程。因此,共有23个镇区展开了这一工程,其中有掸邦的10个镇区、缅甸中部干旱区的7个镇区和伊洛瓦底三角洲的6个镇区。目前,2817个村都开展了一体化社区发展工程活动,26万家庭、130万人口获益。

一体化社区发展工程旨在“增强社区解决自身基本需求的能力,尤其是穷人和弱势人群的能力,促进人类发展指数目标的全面实现”,即“培养和加强农村机构规划和开展发展活动的能力,以参与、可持续和透明的方式解决基本需求、社会和食品安全需求”。

一体化社区发展工程关心解决贫困社区的需求,尤其是妇女和最弱势人群的需求。通过参与式、需求驱动型模式和能力建设活动,该工程增强了贫困社区在工程支持下自力更生地解决发展问题的信心。

虽然工程为社区发展活动提供了财力和物力支持,但其目标绝不仅仅是创造实物产出。这个目标还包括了打造能够赋权社区的能力和实践,让社区识别自身需求,规划实施自助活动。

工程规划和实施社区活动的每一步都让社区参与进来,与此同时,还加强了社区志愿者的能力建设和培训,在可能之时,让他们继续服务。

该工程的姐妹工程是偏远镇区社区发展工程(CDRT),两个工程的目标和运作方法类似,但偏远镇区社区发展工程在全国边区的26个镇区展开。

1.赋权社区、促进规划发展活动

该工程在镇区实施的第一步是确定最贫穷社区或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然后开始开展活动。再就是和这些社区合作识别需求,并挑出重点。之后,整个社区和社区团体便着手展开发展活动。最后,工程队伍和社区协同合作,开展活动。这些过程由以下几个行动构成。

(1)镇区规划行动

镇区活动的最初规划首先是镇区规划行动,在此项行动中,要确定镇区里工程优先帮助的村庄。这牵涉到社区代表、镇区政府部门代表和工程人员。镇区技术部门呈上村里情况的次级数据,而村代表则说出他们对村里情况的了解。所有参与者依据一组标准和指标,共同决定哪些村属于最贫穷的村或最需要帮助的村。之后,这一初步评估就呈给镇区政府,并由镇区政府支持。

(2)村庄选择

在村一级,村领导在工程人员协助下,使用公认的贫困指标来确定和划出最贫困的村,如占有土地面积、无地人口比例、有无最弱势人口等,最弱势人口包括妇女为一家之主的家庭、老人、残疾人等。

(3)村庄规划行动

一旦村镇评估确定了重点村,该工程就开始展开一系列参与式村庄评估和规划行动,以参与、透明和平等的方式实施村庄发展活动。

村规划行动或参与式规划行动(VPE/PPE)是个社区发展论坛,社区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其中,探讨并决定发展计划。这些行动都是全社区的活动,村里的每家每户都参与进来,分析社区的问题或需求,并寻找解决方案。

为了方便讨论问题和方案,参与者一般都按不同利益分组,比如妇女团体、男性团体、青年团体、边缘农民团体、无地零工团体等,保证所有不同团体都有发言的机会,说出诉求和选择。为了保证决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还举办村全会来审查推荐的活动,并就重点活动实施达成一致。

村规划行动或参与式规划行动之后是社区行动规划活动,活动中,社区成立各个工作实施委员会或用户团体为村全会同意的发展活动准备规划。委员会或团体由社区任命的村代表组成,成员有5~8名。

根据需求驱动型方法,每个社区发展活动都由社区受益人根据自身需求提议。村民会议让家庭成员或整个社区参与其中,讨论需求,准备小工程提议,解决需求,是个很重要的活动。在工程协助下,村民学会了如何准备会议纪要以及参会人员名册,保证决策过程的参与性和透明度。

一旦社区村民讨论了工程活动,接下来就要讨论他们能为活动做出什么贡献,以及工程能够提供什么了。在意见一致的基础上,准备好小工程提议,说明活动理由和预期效益,并准备描述社区责任和工程责任的协议备忘录,且要得到社区或社区团体代表和工程队伍的签署。

通过这些活动,村民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以及如何透明地决策。最贫困和最弱势的社区成员也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并信心满满地参与到社区会议中。

2.妇女赋权

生计和经济支持的焦点在贫困、非常贫困和最贫困(赤贫)的家庭上。在村规划行动时,通过参与式财富评级行动确定这类家庭。这一类别的妇女在收到工程的定位之后,便自主成立了自立团体(SRG)。一个团体有10~20名成员,一开始成员定期(如一周或10天)储存一小笔商定好的资金作为共同基金。在连续6个月召开团体定期会议,并进行定期储存之后,工程便提供概念和技能培训,比如怎样记账。工程还为自立团体提供创收活动资金,成员再把收到的现金偿还到团体的共同基金里,再往共同基金里放入团体一致同意的一点利息。

这样,自立团体的共同基金靠储蓄、贷款利息和团体业务而逐渐增加。到目前为止,妇女共成立了3400多个自立团体,其中3221个运转良好,成员达46992名,共同基金已达91.25亿缅元,包括手头现金、银行现金和未偿贷款总额。

一系列的自立团体活动让成员更加自信、更加独立,因为她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基金,她们可以用基金贷款并自己打理基金。她们都从事了小规模的创收活动,这样就带来了更多资金,从而鼓励她们进一步投资。因为成员都是集体决策,所以每一个成员都有权利讨论共同基金的用途和利息等,因此成员都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活动。

以下是一些贫困妇女通过工程支持而发生的改变。

(1)在成为自立团体成员之前,这些妇女非常害羞,在村民会议上发言或跟来访者交谈都显得犹犹豫豫,但通过团体会议练习和培训之后,她们如今都可以自信而流畅地表达自己了。

(2)之前,这些妇女的创收活动规模都很小(如果有任何此类活动的话),因为她们没有足够的钱用来投资。如今她们借用团体共同基金的资金扩大投资,拓展创收活动。

(3)在形成自立团体之前,贫穷妇女对自己毫无信心,如今通过彼此之间的社会交流和团体成员身份,她们建立了自信。

(4)自立团体的大多数成员都是零工,她们之前依靠其他人获得工作和收入,但如今大部分人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活动,有了自身独立的额外收入来源。

(5)自立团体中,许多成员的住房条件之前都非常差,只能住在茅屋顶的小屋里。许多人除了自身的劳力和微薄的财产之外,几乎没什么资产。但如今,她们或翻新了房子,或新建了房子。许多人也增加了资产,包括农具、奶牛、猪、汽车等,她们也可以将多余的种子储藏起来等来年再种。

(6)许多妇女之前都供不起子女上学,如今她们可以出得起上学的费用和某些基本医疗服务的费用了,她们的食品安全也得以进一步保证。

3.通过能力建设赋权

工程的能力建设活动可以为社区赋权,为提高教育和医疗方面的社会资产做贡献。通过这些活动,工程帮助村民摆脱了对他人的依赖,变得更加独立。比如,读材料给村民听,告诉他们如何避免疾病。因此,能力建设和培训活动也能对社区内个人的赋权做出贡献。

例如,农村妇女助产士培训、社区医疗教员培训、家庭自我护理培训和禽流感预防培训等让社区受益匪浅。培训后,受训社区成员便能够规划并跟进实施与医疗相关的教育活动,为社区内的不同团体讲授知识。同样,社区志愿者也接受了培训,掌握了记录并报告社区内接受助产士(AMW)和社区医疗志愿者(CHV)医护、帮助的人数(孕产妇、儿童和病人)的方法,以及他们如何接受帮助的方法。通过工程培训和教育活动,贫困社区逐渐改变了行为,尤其是在改进诸如卫生习惯等的保健问题方面。而且贫困社区居民之间现在也能够依靠自己处理健康问题了。

对于不太方便去镇上那些好一点的医院的农村人来说,助产士和社区医疗志愿者计划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儿童死亡率下降了,孕产妇健康改善了。在开展工程的村庄,疟疾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双双下降。个人卫生和村庄卫生的医疗教育对工程目标村减少发病率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村扫盲培训让之前无法读、写、算的村民更加独立。工程给学员提供培训的同时,受训过的社区活跃人士也在村里开办了识字班,教师在社区的支持下也教授学前班。许多不识字的村民现在也会读、会写、会算了,贫困村民的信心得以提振。他们可以在社区办的组织委员会里做记账员,除了家务事,还可以在社区里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因此,村民能力建设对村民个人赋权来说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