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主要问题
问题一:世界上大部分贫困人口来自中等收入国家
世界上大部分贫困人口来自中等收入国家,而非低收入国家。无论我们按照人均收入标准,还是根据多维贫困指数来测量,结果都是如此[1],并已经过了最新贫困估测的证实[2]。这些表明,如果基于每日1.25美元的贫困线,世界上74%的贫困人口都居住在中等收入国家;如果基于每日2美元的贫困线,世界上79%的贫困人口居住在中等收入国家。在中等收入国家这个层面上,如果以每日2美元的贫困线作为基础,世界上35%的贫困人口来自印度,16%来自中国,还有28%主要集中于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相反,只有不到1/4的世界贫困人口居住在低收入国家。在预测到2015年的数据时,这种趋势依然会持续下去[3]。
表1 全球贫困分布和贫困发生率的预测,分别基于每日1.25美元和每日2美元的贫困线,2008年
续表
表2 2008年基于每日1.25美元和每日2美元贫困线基础上,贫困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12个国家(1990年开始从低收入转向中等收入的国家在表中加灰)
虽然许多国家变得更加富裕之后,转变成了中等收入国家(或者从中等偏下收入上升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但这些国家中许多的贫困水平还是很高。因此,解决中等收入国家的贫困问题更多地成为了国家问题,因为许多国家取得一定发展后,不再有资格接受国际援助[4]。
问题二:许多中等收入国家的不平等现象在增加
许多中等收入国家的不平等现象不仅居高,还在不断上升[5]。就人均而言,大部分中等收入国家的不平等程度大大超过了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且很多时候人均收入的不平等也在增长。这种现象主要集中在亚洲区域的一些中等收入大国,如下图所示[6]。
表3 某些中等收入国家的基尼系数
除了通过人均收入数据来测量不平等现象以外,还有大量证据说明,中等收入国家在其他方面也有持续的不平等现象,最显著的是在教育领域(通过最富裕的1/5人口的净入学率来测量)和卫生领域(通过最富裕的1/5人口的婴儿死亡率来测量)[7]。
问题三:不平等现象可能阻碍发展
原因之一,持续的不平等现象可能对经济增长带来负面影响。一直以来,一定程度的不平等通常被看作有利于刺激投资和增长。然而近年来,人们同样清楚地看到,中等收入国家中持续的不平等现象对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这是因为不平等现象会带来人力资本的分配不当、非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形式以及更大风险的不稳定性。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出,长期的经济增长与更平等的收入分配有着很强的联系,说明长期而言,可持续性和不平等现象的减少可能有很强的相互促进效果[8]。
原因之二,近年来大家都很清楚地看到,不断加剧的不平等现象是造成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给中等收入国家带来了宏观经济上的不稳定[9]。
原因之三,现有的不平等现象可能削弱减贫方面的工作。在某一特定增长速度上,如果不平等现象越严重,减贫的成果就越小。例如中国政府的官方贫困线,从1981年到2001年,如果在同样增长速度的前提下,且农村地区的不平等现象没有加剧,那么中国的贫困人口就低于现在实际数量的1/4——也就是说2001年的贫困率应该是1.5%,而不是8%[10]。
原因之四,持续的不平等现象可能让中等收入国家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11]”。许多20世纪60年代属于中等收入的国家,在2008年也依然是中等收入国家。只有13个国家跳出了中等收入的陷阱,在2008年成为了高收入国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国家一直依赖出口型增长策略,造成了收入分配和资产分配的不平等,而政府的政策又将这种不平等持续了下去。这种分配方式的延续和这些政策一起阻碍了国内市场的发展,也抑制了居民消费的整体增长,而居民消费才是延续可持续增长的基础。
因此,由于不平等现象会给增长的基本面、金融稳定、减贫和可持续性带来潜在的影响,中等收入国家将其看作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方面的意识也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