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治论
  • 张振立
  • 1917字
  • 2020-12-10 17:42:31

1.6 哲学发展的启示

哲学作为人类的智慧学说,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高度。哲学史是人类文明的史纲,从中可以理出人类历史发展的主线。现代文明需要现代哲学。西方现代哲学的五彩纷呈一方面说明西方思想的空前活跃,另一方面说明西方社会在文明方向上的迷茫和不确定性。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在东方文化的基础上对人类文明方向的探索,也同样是在诸多迷茫和不确定性中进行的探索。当代世界,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呈现出不同程度、不同表象的迷茫、焦虑和浮躁的病态。哲学上的深刻反思有助于我们消除这些病态,进入一个新的文明境界。

智慧的基因是哲理,哲学是由一系列哲理构成的智慧学说。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学观点,无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理论,这些理论是人类智慧的集成,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哲学的元素是哲理,所有的理论都以哲理为基础。哲理是具有基准性、规律性和贯通性的智慧,代表着人类理性的高度。哲学发展的历史说明,哲理具有人类理性的共同属性,具有超越种族和时代的可信服性。哲理不同于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具体的认识成果,哲理则是科学知识的灵魂和精髓,决定着科学的方向和价值。哲理不同于信条,信条是被信仰固化的信念,哲理则是通达事物发展变化的理念。

哲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任何一个哲学流派,任何一个哲学体系,都不能容纳人类全体和历史全程的智慧;任何一个哲学家和思想家的学说,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理;提出至理名言、启迪人类智慧的哲学家往往是无门无派的自由人,正统的、占有主导地位的哲学流派往往因固守成见,流于保守和庸俗。因此,哲学要集成并发展人类智慧,引导人类的文明进程,就不能局限在学派、门派、党派之中,而应以哲理为本,求其真,拓其源,引其远,创其新,验其灵。

哲理是解疑求真的理。哲学的任务是解疑,目的是求真。人类生存和发展中提出的所有问题,都涉及“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疑问,为解释这些疑问提供思维的原则、方法和路径,是哲学的基本任务。对各种思维原则、方法和路径进行比较、分析、论证和检验,形成可确认、可验证的哲理,是哲学的目的。古今中外哲学发展的实践证明,哲学领域的所有问题都是关系到事物属性判定和发展方向选择的基本问题,每个问题因人、因时、因地不同会有不同的答案,只有依据哲理才能通达“真”解。哲理就是“什么是真”,“如何识真”“如何验真”的求真之理。

哲理是贯通求同的理。世界是浑然一体的,事物是相互联系、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人们认识事物则是由具体的人从具体的事物开始的。如何在空间上将认识的点连接成线,线结成面,面构成体,如何在时间上将过去、现在和将来沟通起来,形成与事物发展变化相吻合的思维进程,从而使主观认识的世界与客观存在的世界相一致,如何沟通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的思想认识,在同一问题上形成共识,是哲学思维逻辑面对的问题。思维逻辑是贯通事物的哲理,形式逻辑通过概念群的推演,界分事物的类属关系,将世界万物整合成思维可以把握的有序结构;辩证逻辑通过对立统一、原因和结果、质和量、动和静等范畴的逻辑分析,将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规律化,使之成为思维可以掌控的动态程序。以逻辑同构事物,在同中求通;以逻辑贯通事物,在通中求同,是逻辑的真谛。哲学的逻辑就是贯通求同的哲理。

哲理是完善优化的理。文明的实质是人性的自由展开与充分发展,人类社会的文明进程是不断进化和优化的过程。人是不满足现状的不断创造者,人类追求的目标永远高出现实,从现实到理想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哲理和实现社会理想的社会哲理,是文明观和价值论的核心内容。人生哲理回答如何选择人生道路才能实现个人理想,社会哲理回答如何选择文明道路和社会制度才能实现社会理想。不管是个人理想,还是社会理想,都是在现实基础上通过不断完善、不断优化的发展过程实现的。哲理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对是非、善恶、优劣、利害进行判断和选择的价值理念。

从哲理上解析哲学,以解疑求真、贯通求同、完善优化的三维属性验证每一个哲学观点,精炼每一个哲学元素,抛开门户之见,摈弃无谓之争,将人类智慧之学正本清源、去伪存真、化繁为简、融合创新,使之具有人性的聚合力、观察事物的洞察力、思想理论的说服力和判断决策的指引力,是当代哲学的任务。


[1] 饶尚宽译注《老子》第一、第四十二章,中华书局,2006。

[2] 董治安、张忠纲主编《论语·颜渊、雍也》篇,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3] 董治安、张忠纲主编《孟子》卷十一,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4] 董治安、张忠纲主编《孟子》卷十一,山东友谊出版社,2001。

[5] 李小龙译注《墨子·兼爱》篇,中华书局,2011。

[6] 詹姆士:《实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79,第31页。

[7]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85。